陈坤论坛

标题: [转帖]台湾影迷评论《云水谣》 [打印本页]

作者: 无聊69    时间: 2006-12-22 14:58
标题: [转帖]台湾影迷评论《云水谣》
本帖最后由 五月的雪 于 2016-4-21 16:31 编辑

<P><STRONG>在愛裡等待的&lt;&lt;雲水謠&gt;&gt;</STRONG></P>
<DIV>12月3日</DIV>
<H4>在愛裡等待的&lt;&lt;雲水謠&gt;&gt;</H4>
<DIV>
<DIV>
<P><FONT size=2>愛情在動盪的白色恐怖籠罩下,228的記憶讓40年代末兩顆相愛的心,彷彿隔在天與地之間,遙遙相思卻相守無期。</FONT></P>
<P><FONT size=2>12月初的台北冷颼颼,決定踏入電影院的決心卻是堅持的。我期待「雲水謠」除了因為男主角陳坤,另外更重要的是它關於愛情的等待哲學…</FONT></P>
<P><FONT size=2>《雲水謠》電影的開始是說王曉芮在寫真人記事。她那一生未嫁的姑媽王碧雲已兩鬢斑白的坐在輪椅上,但是手裡還拿著畫筆埋首在一幅油畫當中…作畫的同時,回憶瞬間來到了40年代末的臺北…</FONT></P>
<P><FONT size=2>臺大醫學院的陳秋水因為家教來到王家。擦身而過的時間其實不用一秒,但是卻點燃了他與王家千金王碧雲一見鍾情的永恆。窮小子陳秋水是高材生,才氣滿滿的他是「叛逆者」,因此左翼的思想讓這個想革命的熱血青年,在臺灣局勢動蕩之時,為躲避迫害而從臺灣輾轉逃亡到大陸。逃亡的夜晚,相愛的才子佳人私訂終身…他右手的無名指上套著她的承諾,而她只來得及留下他襯衫上的一顆紐扣…</FONT></P>
<P><FONT size=2>無情的現實分隔兩岸的戀人,唯有堅守著“等待彼此”的誓言相互思念對方。電影演到這裡,我沉重的心情揮之不去…因為知道他們這一別是永別,永遠再也看不見彼此了…</FONT></P>
<P><FONT size=2>錯開的空間,是電影後半段的主軸。在大陸的陳秋水,為思念母親徐鳳娘與戀人王碧雲而將名字改為徐秋雲。作為軍醫的他奔赴朝鮮戰場,飽經戰爭與炮火的洗禮。一邊懷著保衛家國的熱血豪情,一邊默默思念海岸對面的親人。身在臺灣的王碧雲則以兒媳的身份主動擔負起照顧陳秋水母親的重任,並從此開始了漫長而無望的等待,她發誓要用一生來尋覓愛人的蹤跡。但是,改了名字的陳秋水始終讓她尋覓不果<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陷在等待的漩渦煎熬著。我感動得不斷默默流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因為,等待的她和無奈回不了家的他,從此就會是兩條平行線不再有交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只是,最讓我哭得兇的情節則是陳秋水和另一個王碧雲結婚的那一幕…</FONT></P>
<P><FONT size=2>一個叫王金娣的戰地護士,在戰亂期間第一眼就愛上了陳秋水。她知道王碧雲的存在,更理解她對陳秋水的意義。王金娣知道愛情的國度需要寬容和等待的決心,於是她也用青春開始了對陳秋水執著的追求。戰爭結束後,陳秋水到西藏當地的醫院援藏。而王金娣因為愛他的決心也追到了西藏。電影的重心畫面也隨著高原的「高山症效應」來到了呼氣困難卻又讓人屏息的情鏡裡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P>
<P><FONT size=2>剛回到醫院的陳秋水被告知王碧雲來了…衝衝跑回家的他期待著能看到思念的…那一張王碧雲的臉孔。只是,鏡頭一轉,倒在他懷裡的卻是王金娣。王金娣深情的告訴他,她改了名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希望做王碧雲、代替她來照顧他一輩子。她不希望一樣身陷在等待絕望中的陳秋水於深淵中永遠痛苦。在這種絕望裡,王金娣的真情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陳秋水而最終與她結婚了。結婚的那一晚王金娣含著淚舉杯敬酒<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說了這番話:“姊姊, 對不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不是他不等了, 而是我不讓他再等了。我會幫你照顧他一輩子,如果你們下輩子還是不能見著,我下輩子就依然還要在他身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P>
<P><FONT size=2>電影演到這裡,我眼中大顆大顆的淚水也隨之滑落。全場的女性觀眾應該也都在拭淚當中<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當時的情緒絕不會是覺得陳秋水背叛了王碧雲,反而情緒都投入到了王金娣對陳秋水愛的感動裡面去。王金娣不可能不知道這個她愛的男人心裡還住著誰,而這個卻也不能說是她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陳秋水接納王金娣也沒有錯。因為,他已經讓愛他的王碧雲等了十幾年,他不能也讓同樣等了他十幾年的王金娣受罪。</FONT></P>
<P><FONT size=2>我覺得陳秋水是幸福的男人,因為有兩個深情愛他的女人願意等他。王碧雲則是悲情的女人,等他等到了40幾歲的1968年,換來的消息是絕望的知道陳秋水和妻子雙雙殉難西藏雪山…卻也無奈需要從此終其一生…</FONT></P>
<P><FONT size=2>《雲水謠》歷經40年代臺灣的白色恐怖、50年代大陸的抗美援朝行列,到60年代舖天蓋地的援藏行動。從海島一隅到世界的屋脊,青春歲月的不平凡際遇,譜出了一曲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曠世愛情。這是讓人感動的愛情片,裡面完全沒有煽情,卻都是讓人蕩氣迴腸的細膩。看了電影以後,我真的相信也明白等待的愛情滋味需要堅定和沉得住氣。有時候距離真的為難相愛的兩個人。「不是你不好, 只是他比較近」的道理來形容「無辜的第三者」也是一針見血。</FONT></P>
<P><FONT size=2>陳秋水的理想是用「叛逆」成就世人的幸福,王碧雲知道他是左翼份子也並沒有阻止他革命的情懷…這點上,又讓我體會了愛一個人,就要有成就他的事業理想的心態。愛他就是讓他把事情做好,讓他完成他的目標…所以,我突然發現等待愛情,或者是在愛情裡等待真的是莫大的學問。</FONT></P>
<P><FONT size=2>12月2日去看《雲水謠》是我在淡淡憂愁中獲得的深深滿足和大大感動。走出電影院,在腦中徘徊又揮之不去的是那一句句的:“我會等你…一直等你…”和“你要我等…我就會等”…這就是等待愛,為愛等待。</FONT></P>


作者: 无聊69    时间: 2006-12-22 15:00
标题: 雲水謠 The Knot
本帖最后由 五月的雪 于 2016-4-21 16:32 编辑

段驚為天人的感動,呈現在我面前,看了這麼久的試片,看的很多部的電影,第一次,我在電影院哭了。也許我落淚跟電影沒關係,但是我想說的是,電影【雲水瑤】真將我們陳封的真實故事給搬上了大螢幕,真正感動你我的時空膠囊,即刻溶解!<BR><BR>落淚的原因不外乎電影情節的感動,以及每個演員最真我的扮演出劇中角色。而比較慚愧的是,我落淚不只一段畫面情節讓我感觸良多,而是很多場牽動出我內心最深處的故事,彷彿,徐若瑄在詮釋著我的故事,透露出某種我未來的發展情節,也因此讓我落下在電影院在一堆媒體圈人中的男孩淚。<BR><BR>【雲水瑤】,我在完全都不知故事情節之下去看,所以直到後來我才明瞭這取片名的含意,多麼的浪漫,多麼的詩情畫意,但是在現在的時代,正如劇中王碧雲的姪女曉芮所言,這種浪漫真愛,似乎已經絕跡,雖然我認為我屬於絕跡派的一枚,但在現實社會中,要再遇到絕跡派的另一枚,確實很難。<BR><BR>時代在進步,現在的繁華造就出的是不斷地競爭、不停的惡性循環,在工商界是如此、教育界也是這樣、服務業也一樣、更別說媒體圈了,更是嚴重。什麼樣的惡性在循環著?明明每個人都知道錯誤的事,就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得過且過,結果每個人都認為別人可以那樣為何我自己不能也這樣,到頭來,循環的惡性就這樣持續著毫無改進的機會,因為不關自己事,社會上、人與人間,變的越來越陌生、隔閡也越來越大、距離漸遠。<BR><BR>在【雲水瑤】中,我們看到的是,沒有心機的台灣社會、兩岸三地。一段刻苦銘心短暫的愛,即使相隔兩地,卻是至死不渝,活要見人死要見屍。雖然男方陳秋水後來不如王碧雲堅定,但也是受到環境以及時勢所逼,才會痛心作出該決定。<BR><BR>話雖如此,但是陳秋水卻是不曾忘記他的真愛王碧雲以及在雲林西螺的母親徐鳳娘;雖因228事件逃離到大陸躲避政局的緝捕,卻改名徐秋雲,提醒自己勿忘真愛。至此,這段愛便開始分隔兩岸,各自為當下的事來奮鬥努力,卻從未忘卻在彼岸的另一半。<BR><BR>【雲水瑤】片中,秦漢飾演的王牙醫提及,一個人只要牙好心也就會跟著好。而在陳秋水回西螺時,那分飛落下的篩米,是否也透露出了一個人的好壞,也是可以隨著篩網,可以在破落戶中,成為勇士。<BR><BR>你我愛的時空膠囊,即將隨著【雲水瑤】的登場盡釋。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課題、任何人幾乎都會有困擾的糾結:愛。<BR><BR>相愛應該是幸福的、相戀應該是被祝福的、相識就是要去珍惜,不論是否遭遇任何困難,只要愛還存在著,就應該讓問題和誤會均不存在。時光飛逝,相愛相惜、真心真誠的對待每個人,相信你一定也可以感受到【雲水瑤】所傳遞出來的感動。


作者: 无聊69    时间: 2006-12-22 15:01
标题: 電影雲水謠-好
本帖最后由 五月的雪 于 2016-4-21 16:32 编辑

<P>尤其 我們這群50年代出生 身處當年兩岸隔離 親身感受過兩岸因政治鬥爭 帶給人民的悲痛</P>
<P>前妻的父親 民國38年與朋友從上海到台灣玩 剛好遇到時代浪潮 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從大陸撤退台灣 上海淪陷 從此回不去大陸 當時年輕的前岳父 就留在台灣娶了台灣姑娘前岳母 生了前妻等三個小孩</P>
<P>前岳父在台灣期間 一心一意想跟上海家人聯繫 透過香港朋友輾轉往返家書 一直到晚年都在努力想回上海 結果造化弄人 就在即將成行的那年 他腦溢血突然病逝 隔年 蔣經國政府宣佈開放大陸觀光 讓當時多少思鄉成疾的老兵 得以償歸鄉夢 前岳父一生遭遇 跟當年眾多兩岸百姓一樣 無法自主的隨大時代浪潮浮沉</P>
<P>我高中同學父親 38年來台灣的山東老兵 也娶了台灣姑娘 開了家雜貨店一直到現在 同學說 他父親接到山東傳來的信 經常一個人躲在房內 反覆看著信關著門哭泣 他父親身體好 回過大陸幾趟 </P>
<P>我偶而會想 前岳父的上海 同學父親的山東 是否都有一位讓他們牽腸掛肚的愛人在等他們 而他們到台灣娶了台灣妹 跟現在台商到大陸娶大陸妹 是否異曲同工</P>


作者: 无聊69    时间: 2006-12-22 15:03
本帖最后由 五月的雪 于 2016-4-21 16:32 编辑

<H3>Movie-雲水謠/The Knot </H3>
<DIV class=post-body>
<P>


作者: 无聊69    时间: 2006-12-22 15:04
本帖最后由 五月的雪 于 2016-4-21 16:32 编辑

<H3>[電影]最好對「台灣」無視的雲水謠</H3>
<DIV class=innertext>
<P>
<P><FONT size=3>這個台灣,一點都不是我的台灣。</FONT></P>
<P><FONT size=3>這是當然的。當初,拍攝團隊申請來台灣拍攝時,遭到陸委會反對,理由是:「不符合二二八史實。」並且認為這部電影統戰意味太濃--我承認,我也是為了了解什麼叫「統戰味道太濃」,而看這部電影的。結果,讓我失望到想申請國賠~。</FONT></P>
<P><FONT size=3><STRONG>1.</STRONG>為什麼一部電影可以因為政治因素而被拒絕入境拍攝?如果嫌人家不照你的史實,或者害怕統戰,又為什麼准許公開上映?公開散佈不是比入境拍攝更有統戰威脅嗎?</FONT></P>
<P><FONT size=3><STRONG>2.</STRONG>也許大陸人、外國人,都被這如詩如畫,有著芭蕉、架高屋和水車的「西螺」風景吸引,可是對於真正的台灣人來說,就算沒去過西螺,也不可能接受這是嘉南平原的景色(<FONT color=#999966>每出現一次,我都忍不住要唸一次:裝肖ㄟ</FONT>!)。連「景色」詮釋權都交送人家,讓我坐立難安。</FONT></P>
<P><FONT size=3><STRONG>3.</STRONG>這些政治意識過高的傢伙,到底懂不懂藝術跟電影啊?到底懂不懂文化行銷啊?知不知道曾經因為悲情城市讓九份榮光再現這件事?他們有沒有看過大長金啊?--大長今帶動韓國文化風潮眾所皆知,我們也不會因為他不符合「史實」,讓韓國多了「皇上」、把中醫的偉大紀錄移植到自己身上,而否定這齣戲劇的影響與價值...。你們到底害怕什麼?</FONT></P>
<P><FONT size=3><STRONG>4.</STRONG>更何況,這不就只是個愛情故事嗎?!我都已經對「一直談情說愛」感到失望了(<FONT color=#999966>我要看歷史詮釋啦</FONT>!),你竟然還不給我「我的台灣」!</FONT></P>
<P><FONT size=3>當我看到網路上的評論說這部電影好看時,我都忍不住想說:「到底哪裡好看?」</FONT></P>
<P><FONT size=3>首先,我認為歷史年代有點奇怪。前頭強調了男主角的「中國意識」(喜歡背唐詩之類的),讓女主角的媽媽覺得這傢伙有問題。如果這是日據時代,台籍精英(受日本教育的女主角家)質疑有中國思想的男主角也就算了,但,這時已經「光復」了(<FONT color=#999966>雖然光復,但路上的「國民黨員」卻穿著類似日本軍服的服裝,讓我覺得很怪</FONT>)。況且,這時國民黨政府還沒來台灣,只派出一部分人來管理接收。同時,雖然台灣光復後大陸「國共內戰」如火如荼,但對「祖國」的夢想,並無值得非議的地方吧?</FONT></P>
<P><FONT size=3>但是,女主角的媽媽先是因男主角談中國文學而感到害怕,再來是女主角驚訝男主角讀社會主義書籍,最後是女主角父親輕斥男主角是左翼份子...。為什麼這時候的「中國」已經直接跟「左」連上關係了呢?</FONT></P>
<P><FONT size=3>什麼亂七八糟?最好台籍醫生光復初期是講得一口流利的北京話啦,應該是日語或台語啊!(<FONT color=#999966>我不會因為秦漢帥就忘記這點的</FONT>)更別說西螺出身的男主角,你中文、英文都說得溜,但你應該來講講台語吧?!連你媽楊貴媚都不說台語,這才是標準的「不符合史實」啊!</FONT></P>
<P><FONT size=3>之後援韓抗美、中國解放的50年代,我就沒有太多問題了(<FONT color=#999966>因為也不熟,哈哈</FONT>)。</FONT></P>
<P><FONT size=3>就是發生在台灣的場景、故事,讓我有相當強烈的「違和感」。必須告訴我自己這是「魔戒」(就是架空世界的意思)才可以好好坐下。(<FONT color=#999966>包含台灣的美麗的徐若瑄的演技,都讓我很...昏倒</FONT>)</FONT></P>
<P><FONT size=3>不過,反正大家關心的是我不關心的跨海峽愛情...。</FONT></P>
<P><FONT size=3>比起跨海峽的愛情,我還比較喜歡大陸那段感情--男主角一直無法忘懷女主角,但現實就是,這輩子他們無法再相見(<FONT color=#999966>他們一定沒料到將來會開放探親、大陸旅遊</FONT>),而某位大陸女孩愛上了男主角,追隨他到天涯之頂,就算男主角不愛她,她也許諾要照顧她一輩子,甚至下輩子。讓男主角終於感動,願意與她相守,最後為了救個難產的婦人,死在青藏高原。</FONT></P>
<P><FONT size=3>總之,這兩個講北京話的大陸演員在西藏的對戲跟故事,才誘發了我的眼淚跟感動~(<FONT color=#999966>我無法認同那種~只是一見鍾情兩小無猜丟下承諾濃情蜜意,但兩個人志趣及未來方向都不同的感情~更沒辦法理解,這樣如何「癡情」?倒是兩個在戰場上同生共死,為「苦難人民」工作的夥伴,他們的愛情,才比較合理</FONT>)當然,這兩位演員演得真是好!(<FONT color=#999966>好啦,我本來就很喜歡陳坤,哈哈</FONT>)</FONT></P>
<P><FONT size=3>所以,這部電影,讓我牢牢記得西藏愛情故事,台灣部份努力想遺忘~!</FONT></P>
<P><FONT size=3>還有一個我如何都無法釋懷的bug:二二八當時的大學生,怎麼算,都和李登輝差不多大,也就是差不多七、八十歲。因此,歸亞蕾的年紀、裝扮沒有太大的問題,只是,串起整段故事的女主角姪女,未免太過年輕?可以在上海、西藏用視訊和姑媽對話,時點分明就在這兩年嘛~。</FONT></P>
<P><FONT size=3>最後一個抱怨,不曉得我是不是因為坐太前面的關係,一鏡到底卻又喜歡上上下下、俯瞰等運鏡,讓我快暈「鏡」了。到了最後,以老鷹的視角,將鏡頭從青康高原的上空拉出時,我就碎唸說:「吼,最後最好不要給我出現台灣地圖!」結果,果然出現了一個中國跟台灣地圖,讓我非常想把我的爆米花撒在電影院。</FONT></P>
<P><FONT size=3>好吧,我真是太picky又太任性的觀眾了。</FONT></P>


作者: 无聊69    时间: 2006-12-22 15:11
本帖最后由 五月的雪 于 2016-4-21 16:33 编辑

<H2>苦戀台灣 張克輝譜雲水謠 </H2>
<DIV class=blgfolderbar>
<DIV class=date>2006/03/13 13:51</DIV></DIV>
<DIV class=msgcontent><FONT color=#d10000>苦戀台灣 張克輝譜雲水謠</FONT>
<P>「想回台灣去看看,但他們(指台灣政府)會讓我回去嗎?」每有台灣來的朋友到北京看張克輝,言談間,他總是流露出對台灣的濃厚鄉情。對台灣的苦戀,譜出張克輝心中的「雲水謠」。
<P><FONT color=#0074ad><STRONG>國共內戰 一家分隔兩岸</STRONG></FONT>
<P>張克輝原名「張有義」,一九二八年出生於彰化,曾就讀彰化高商和台北師範學院。由於家貧,又想升學,一九四八年他考取公費,到廈門大學讀書;國共戰火,張克輝被迫與家人分隔兩岸,無法返回台灣。
<P>中共統治大陸後,張克輝加入共產黨,也曾參軍,後來在福建省政壇發展,從基層做起;因處事謹慎幹練,歷任福建統戰部部長、中共國台辦副主任、大陸全國台聯會長和台盟中央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也因為在政壇地位高,成為他回台的最大阻礙,兩岸官方對他回台,都有顧慮。
<P><FONT color=#0074ad><STRONG>離台58年 僅父喪時返鄉</STRONG></FONT>
<P>離開台灣近六十年,張克輝僅在一九九四年父親去世時,獲准回台奔喪,返回台灣一次。前年,張克輝的妻子因病去世,他自己一度身體微恙住院。晚年失去摯愛的「牽手」,無法回鄉的苦悶,張克輝感嘆人生無常,鄉愁難解,儘管任期尚未屆滿,去年底他主動辭去台盟中央主席職務,希望有更多時間從事文學創作。透過寫作,抒發懷鄉之情。
<P><FONT color=#0074ad><STRONG>熱愛文藝 寫作抒發鄉愁</STRONG></FONT>
<P>張克輝早年即喜愛文藝,五十多年前曾以「張有義」原名,和詹冰、林亨泰和蕭翔文等活躍在以「潮流」為中心的台灣文壇。過去因在中共政壇發展,為避免惹來不必要麻煩,張克輝很少對外發表作品。近幾年,他陸續發表的作品包括散文、新詩和小說,台灣曾出版他的作品集如「深情的海峽」、「故鄉的雲雀崗」等,收錄他寫的散文、隨筆、新詩和劇本。
<P>二○○三年,張克輝創作被改編成電影的「台灣往事」,在大陸獲獎。「台灣往事」被視為是張克輝個人自傳式的作品。「雲水謠」,則是繼「台灣往事」後張克輝又一部代表作。
<P><FONT color=#0074ad><STRONG>「雲水謠」 戰亂時代愛情</STRONG></FONT>
<P>「雲水謠」講述的是一九四○年代的台灣。青年陳秋水到王家擔任家庭教師,與小姐王碧雲一見鍾情。然而動盪的時局使這對戀人被迫分隔兩岸。陳秋水到大陸後,擔任軍醫到北韓戰場,又被調去支援西藏,遇到另一紅粉知己王金娣,兩人發生感情。在台灣的王碧雲終身未嫁,苦等愛人歸來。養女曉芮到西藏旅行,無意中發現陳秋水的蹤影,陳秋水如何面對都是摯愛的王碧雲、王金娣,三人情歸何方…?
<P><FONT color=#0074ad><STRONG>八旬老人 遙想悠悠故鄉</STRONG></FONT>
<P>七十八歲的張克輝,有意漸漸淡出中共政壇,回歸平靜,回到台灣看看。就如電影「雲水謠」一般,戰亂造成男主角與兩位女主角糾葛戀情,不是人無情;張克輝當年留在大陸,甚至因緣際會名列中共領導人,不代表他不愛台灣。現在,他只是一位想家的老人,悠悠綠水,白雲故鄉,張克輝的「雲水謠」,應在台灣劃句點。 <BR><BR>【2006/03/13 聯合報】</P>
<P>陸委會:「雲水謠」扭曲228歷史<BR><FONT color=#999999>聯合新聞網 (2006/03/11 05:26)</FONT><B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height=8></TD></TR>
<TR>
<TD bgColor=#dddddd height=1></TD></TR>
<TR>
<TD height=8></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記者李順德、林新輝∕台北報導
<P>
<P>陸委會主委吳釗燮昨天表示,尹力導演的「雲水謠」劇本,以台灣同胞嚮往祖國大陸的統戰手法,詮釋二二八歷史,因為扭曲歷史,相關部會審查時都認為不宜放行。</P>
<p></TD></TR></TABLE>
<P>此外,大陸藝人張國立申請來台被拒,曾經擔任新聞局長的宋楚瑜昨天表示,大陸藝人來台開口講話,台灣就會垮嗎?
<P>
<P>大陸導演尹力執導的「雲水謠」來台拍攝申請案,遭內政部入出境管理局打回票,這是繼大陸電視皇帝小生張國立申請來台參訪被拒的另一例子,引起台北政壇的正視。
<P>
<P>不過,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認為這是現行新聞局對演藝人員來台新片宣傳的規定,與政府刁難無關,如果是刁難,那張國立前面幾次來台怎會准呢?
<P>
<P>新聞局長鄭文燦也表示,大陸演藝人士來台訪問,是依法採許可制,目前大陸演藝人士來台進行宣傳活動,並未列在許可項目中,新聞局因此全無行政裁量空間。</P>


作者: 无聊69    时间: 2006-12-22 15:14
标题: *云与水,永不著边际......
本帖最后由 五月的雪 于 2016-4-21 16:33 编辑

<P>觀電影「雲水謠」心得</P>
<P>        *雲與水,永不著邊際<br>  出了電影院,我趕緊在人行道上隨處揀個休息椅上坐,抽出小記事本來把想寫的東西都快點記上了,只怕那一瞬間的感動會一下就忘掉了,可不知回家的車上腦海裡轉的還是只有這些畫面,不會有別的.</P>
<P>這是當初下定決心去看「雲水謠」的時候,沒有想到的。我只想碰碰運氣,看可不可以碰到好片,便省吃儉用砸了兩百六十五元下去,看電影對我來說是非常奢侈的事情。我真高興我得到了比這兩百六十五元還要多的東西.</P>
<P>其實光從「雲水謠」這樣的名字來看,就已經知道了這會是一個愛到天涯海角的故事,事實上雲與水的關係就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兩個明明是同個性質的東西,終其一生卻碰不到在一起。劇中的陳秋水和王碧雲分明就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愛得天涯海角、叫人絕望透頂的一對戀人.</P>
<P>而這部片子最有價值以及可看之處,反而不是戀人湊在一起講那些肉麻話的地方,令人快要掉眼淚的是那種天涯海角的分離──那一刻我真能體會到什麼叫作天涯海角了,一個在最接近天的西藏高原,一個是四面環海的台灣,可是那思念的力量隨著導演一幕一幕精心設計的畫面而迸發得叫人無法招架。故事的確是很單純,可是演上大螢幕就只能說一個棒字。</P>
<P>陳秋水也不是一開始便跑到西藏那種地方行醫的,可是在他與王碧雲於基隆碼頭分別的那一刻,就已經象徵了這種天涯海角式的分離。那一幕其實拍得很有力量,不但導演由上空取鏡、增加兩人不捨拉扯的張力感,演員演得好也是很重要的關鍵。我雖然對徐若瑄印象不好,但不得不承認她有演戲的天份與實力。</P>
<P>那一幕有雨水、有堅硬、模糊的車窗玻璃阻隔了陳秋水和王碧雲兩人,鏡頭甚至由王碧雲的視角去取得,觀眾看到的是一個一直模糊、一直模糊下去的陳秋水。這裡,已經為兩人天涯海角式的分離作了個象徵性的開端了。</P>
<P>陳秋水,到了大陸後改名為徐秋雲,劇中是說「徐」是他母親的姓,而「雲」則是王碧雲的「雲」,這兩個在他生命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女人同聚在他的名字裡,也是一個令人感動的安排。可是觀片的當下我卻有另一個想法,陳秋水改名為徐秋雲,地上的水升騰變成了天上的雲,其實是一個很悲哀的暗示。</P>
<P>水再怎麼流,在人的印象裡,總覺得它還是有一個定處的,可是雲在人的心目中,卻只有一個詞形容:「飄泊不定」。陳秋水變成徐秋雲後,就沒有家了。最後死於西藏山上的雪難中,也呼應了這層悲哀徐秋雲到了西藏,那思念王碧雲的力量再次被導演用一幕令人心動不已的畫面給展開了。徐秋雲有一天被告知了:「徐院長,有一位王碧雲同志找你。」於是天旋地轉的尋找開始了。那鏡頭真的是天旋地轉的,那種節奏好像是在呼應他這個平地人仍然不習慣高原上的稀薄環境,可是又顧不了那些而拼命吸氣吐氣,只想快點找到王碧雲。</P>
<P>當然我們觀眾也隨他天旋地轉,也希望他趕緊找到王碧雲最後他在自家院落找到了一個人影,那個人影從懸曬在半空中的潔白被單中走出來,出來的是一張王碧雲的臉。那一幕很叫人印象深刻,王碧雲的臉就像是童話故事中的公主被形容成有奶油乳酪的色澤,那個王碧雲還梳有兩條少女時代的辮子,不得不想這個徐秋雲心目中的王碧雲因為思念的力量而變得更美麗也更探摸不得,什麼叫脆弱的美,徐若瑄很成功、很切實地把它給詮釋出來了。</P>
<P>然後那個王碧雲倒了下來,導演在這處賣了一個很棒的關子。那時我們已經被勾起了滿滿的好奇心,直想知道這到底是不是王碧雲、是不是、是不是,希望快來下一個畫面,可鏡頭始終定在徐秋雲的臉上,以及背後跟著他天旋地轉的藍天和太陽。我看見他用力地拉、用力地抱,可是抱起來的卻是另一個愛他的金娣。這一幕拍得曲折有味,不得不給它一個好字。</P>
<P>  至於台灣這邊,有一幕是王碧雲從朋友的信中得知了陳秋水人在西藏,而且「好像」已經跟人結婚了,那一幕雖然沒有歇斯底里的大哭大鬧,可是它的構成給我震撼很大。一直暗戀王碧雲的薛子路拿著信,有白血病的他動不動就會流鼻血,那滴滴鼻血滴在信上頭,同時又傳來了樓上王碧雲的哭喊聲,而且是放大回音的哭喊聲。這一幕沒有激烈的畫面,用了血、用了哭聲來表達那樣的絕望,力量很大。</P>
<P>最後想來詮釋王碧雲和金娣這兩個女人的關係,雖然她們從頭到尾都沒有碰到一起,可是還能有互動的關係存在,這很神奇。嚴格來說,從金娣從徐秋雲口袋裡拿走了那枝王碧雲給的筆的那一刻起,互動就已經有了。不過真正開始的,是表現在金娣決定用王碧雲的名字與徐秋雲過一生的時候。如果單從這方面來看,她們的關係可以說是一種情敵的關係。</P>
<P>可是到了金娣與徐秋雲結婚的那天,金娣向「王碧雲」敬了酒,她說:「姐姐,今生今世秋雲不會再等了,是我不要他等的。來世,他要去找妳的時候,我陪著他去。」說完早已經淚流滿面,很痛苦娣喝下那口酒(李冰冰把那痛苦的表情演得真入神!)。</P>
<P>這段短短的話其實包含了許多意義在裡面,話裡頭表示了金娣不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她取了王碧雲的名字以得到徐秋雲,她為了自己難過也覺得這對遠在台灣的王碧雲很不公平。她願意妥協,讓徐秋雲的心中還能存下王碧雲,可是那句「我會陪著他去」還是一種很強烈的愛。這種愛不下於等了陳秋水一生的王碧雲 。</P>
<P> 雖然在王碧雲晚年的時候,她心目中的西藏大山已經變成血紅色了──她愛了一輩子卻也一生見不得的愛人就死在這大山下,這紅是他灑出來的血,這紅定在畫面上十足的殘忍,或許也有人覺得這不是一個和樂的好結局。然而我覺得還是有救贖的,這救贖在於王碧雲的姪女曉芮對她說的一句話:「姑媽,我找到陳崑崙了,是陳秋水和王碧雲的兒子。」其實不管這個王碧雲到底是誰,我覺得晚年的王碧雲仍是能感受得到生命延續的神奇與寶貴。</P>
<P>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P>
<P>                  陳秋水咧....<br>為何他不回台灣找回他生命中最重要的2位女性呢?<br>為何他最終選擇留在西藏和另一位王碧雲結婚咧?<br><br>看了大大的說明後...我不再討厭金娣了..<br>因為她沒錯...要怪就怪陳秋水為何改名..<br>為何這麼輕易就放棄尋回待在台灣的王碧雲..<br><br>這一切的為什麼...終歸只是一句為什麼唄<br></P>
<P>                  給NANA<br>呵呵,如果能夠那麼輕易回去,那咱們台灣的老外省前輩早就可以回大<br>陸的家鄉探親了,不用等到兩岸開放了.<br>那個時代有很多的無奈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無法了解的<br>                    我覺得你寫的好棒~~<br>看過這電影~在看你所寫的~~<br><br>很多情緒~都有了最好的解釋<br></P>
<P>                給PT65049:<br>呵呵,謝謝您的誇獎喔!其實自己在還沒看這部片的時候,也滿疑惑位<br>什麼這部片會取這樣的名字。看完以後,覺得雲水謠才是最適合本片的<br>名字            昨天去看早場的時候只有4人,很可惜這樣的片子沒人愛看,去看之前<br>就有大概看了你寫的,所以感覺比較能進入劇情.<br>  有幾幕印象比較深刻的:<br>  一.當陳秋水回西螺時候,在碾米場聽到有台北的女朋友來找時,急著穿過彎彎曲曲的小巷跑出來,最後在小橋上還跳過一群鵝(不知怎樣這一<br>幕讓我想到梁祝十八相送裡祝英台罵梁山伯那個呆頭鵝).兩人要見面時<br>剛好有輛載滿甘蔗的牛車出現(主角的心情應該也很甜蜜吧).後來陳秋<br>水在西藏聽到王碧雲來找時正好和當時的情境做個呼應,所以會出現王碧<br>雲的臉孔,應該也是陳秋水希望能像當時西螺那樣.<br>  二. 金娣送陳秋水泡飯那一幕,在戲院的時候我以為那只是陳秋水太<br>久沒吃過飯才會特別覺得好吃,可是後來想想對一個產米的故鄉-西螺-<br>來講,那一碗飯有多少的鄉愁啊!<br>  三. 薛子路等待的苦,其實也是令人動容<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2 15:54:11编辑过]



作者: 无聊69    时间: 2006-12-22 15:15
本帖最后由 五月的雪 于 2016-4-21 16:33 编辑

<TABLE width="72%" bgColor=#ffffff border=0>
<TR>
<TD class=f14 align=left width="97%">
<TABLE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7%" border=0>
<TR>
<TR>
<TD height=17></TD></TR></TABLE>


作者: kikico    时间: 2006-12-22 15:54
本帖最后由 五月的雪 于 2016-4-21 16:33 编辑

这张海报很不错。。。。。

作者: 刺猬    时间: 2006-12-22 19:35
本帖最后由 五月的雪 于 2016-4-21 16:33 编辑

云水谣是好评如潮的电影啊。


作者: dandanaichen    时间: 2006-12-22 21:18
那多好的影评那我给看的HC了![em02]
作者: winnie    时间: 2006-12-23 09:59
看来这部戏真的让人感动!!!
作者: 仲夏夜之梦    时间: 2006-12-23 22:59
本帖最后由 五月的雪 于 2016-4-21 16:31 编辑

<P>是金子在哪儿都发光!!!</P>
[em17][em17][em17]


作者: 冷若清秋    时间: 2006-12-24 12:30
<P>一句句的:“我會等你…一直等你…”和“你要我等…我就會等”…這就是等待愛,為愛等待。</P>
<P>真的好感动~~</P>
<P>[em03]</P>

<P>真的爱~</P>




欢迎光临 陈坤论坛 (http://www.ichenk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