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论坛

标题: [转帖]你看,你看那些羡慕的脸 [打印本页]

作者: 像雾更像风    时间: 2004-9-22 19:11
标题: [转帖]你看,你看那些羡慕的脸

她们年轻,她们美丽,和同龄人相比,她们在速度上有了很多他人可望不可及的东西。可另一方面,她们迷惘,她们惶惑,她们还不可避免地需要一个参照与榜样对自己进行方向的指引。在羡慕与被羡慕当中,她们摊开玉掌,化解矛盾重重,最后,归于平淡:当一种质素确实客观地存在,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地利用,并尽情地享受?
                  
                  羡慕逼人上青云
                  
韩雪,生于1982年,200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拍摄作品《爱在阳光灿烂时》、《动感豪情》、《侠医传奇》等七部,其中学生作品《熊》获大学生电影节一等奖,影片《高原如梦》获2000年度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
很多人都会记得,1999年是赵薇年。那一年,一部《还珠格格》捧红了很多人。神奇的造星攻势让很多原本没有做明星梦的女孩儿都对这一梦工厂产生了浓烈的兴趣。17岁的韩雪就是其中之一。作为赵薇的同乡,地域的同一性将这种梦想实现的几率调和得更加实际,似乎很多的幻觉都会触手可及。
于是,韩雪一个人来到北京,考取了北影。她是胆小羞怯的孩子,每次都蜷缩在最后一排,看同学们鱼贯地上去,做那些自我而Open的表演。班里的同学年纪都比她大,她又那么的敏感,就愈发地害怕表现。可越是这样,就越容易被老师发现,她不得不也站到人前,讲那些属于别人的故事,做难度不一的表演,一遍一遍,做得不好,老师就会让人名副其实地“下不来台”。
同学中有很多都是表演世家出身,意识到彼此并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看着别人灵活自如地表现,她在角落里默默地羡慕。她多希望自己有一天,站在台上的时候,双腿不至打颤,也可以挥洒得光光鲜鲜。
坚冰被打破的那一天,是光彩照人的一天。谁也没想到,她会成为班里第三个被挑中的可以外出拍戏的演员。本色而自然地站在导演面前,迎得啧啧的称赞,她有些目眩:在校时,没有人这么欣赏她的表演。难道是,在羡慕与自卑潜移默化的激化下,自己有了不自觉积累后的爆发?
这部《熊》一出来,就获得当年大学生电影节的一等奖。那时,她才大一啊,还那么年轻,能够有机会接戏的都是专业课须在前十名的学生,而年龄那么小的她,已抓住让人认识自己的机会,开始频频接戏。第一次拍完外景回来,宿舍的气氛就有些微妙。而和社会有了些微接触的她,也仿佛在一瞬间长大,不再嘻嘻哈哈,口无遮拦。关于在片场的点点滴滴,别人不问,就决不提起。她很小心,知道不被人羡慕也许是自己平庸,但不能化解这种羡慕或是嫉妒就是自己不善处理人际关系。那段时间,宿舍里5个女孩儿都起得很早,回得很晚。她们不是去练功就是去排演,每个人都憋足了劲儿,想要赶超上去。言辞间也不时闪现芥蒂。年幼的她第一次知道,被人关注的滋味没有想像的清甜。
现在,离开校园已经一年。这一年里,她和郭富城、李冰冰、陈坤、吴奇隆、王馥荔等业内大腕都有配戏,而且拍片的数目在同学中已是遥遥领先。有一次同学聚会因故没去,好多同学竟打来电话,“好遗憾,就盼着你来呢!”才发现,自己毕业后的一举一动,都在被大家关注着。走得靠前,是否就代表能走得快,走得稳,走得远?压力陡然增大。
可是,毕竟,她还年轻,任何一种负担都可变得云淡风清。被人的眼光抬高,并不意味着这个高位自己真的已经站到。但是,它至少成了一种昭示:我可以是那样子的,我必须再努力,要名副其实。轻捷的脚步,就这么向前迈开了去。她不能停。
                  
                  当被羡慕成为一种常态

张萌,生于1981年,2003年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新南维尔士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曾任中国教育台主持人兼钢琴教师;1999年澳洲华裔小姐亚军、最上镜小姐;2000年国际华裔小姐前5名;2004环球小姐中国总决赛冠军
当张萌戴着皇冠站在2004环球小姐总决赛舞台上,掌声次第响起的时候,似乎已经很习惯了。从两三岁懵懂懂事时开始,到二十三岁,被人羡慕,是习以为常的事。
学音乐出身的妈妈喜欢用自制的漂亮衣裳打扮小小的女儿,那些出现在八十年代初游离在黑白灰里的别致和鲜艳,将一束束惊叹的眼神追光一样打在小女孩儿的身上。 唱歌、舞蹈、主持、演讲、钢琴演奏……所有的特质都是把一个人往人群的中央推的。当环境的常态渐成习惯的力量,分泌出让人喜欢乃至迷恋的毒素,聪明的女孩懂得如何让罂粟为自己疗伤治病而不至沦为毒物。
现在的小孩子都太聪明了,不会有谁会走到谁面前去,笑着说XXX我很羡慕你。但,那种物质是可以在对方眼里读到,手里握到,语气间感受到的。遇到它们的时候,心里会有高兴,还有骄傲。有时候,为了保持住这种快感不至流失,不得不加倍去苛求、提升自己。在一串串滚烫的目光里,鼓励仿佛火中取栗。
毕竟年龄小,难免会浮躁。自省和批评都得靠自我的感知和父母的管教去完成。渐渐,她也开始寻找参照物了。
小自己一岁的表妹那年以骄人的成绩考取了北大,却放弃了这一让很多人羡慕的机会去了澳洲,而且第一年就考了全系第一。表妹的勤奋、刻苦都让自己钦佩不已,也带给自己很大的启发:这不是一个光靠外表就可立足的时代了,内在决定后劲。在文化课业上,她加大了努力的进度。此时,她在澳洲也已有两个年头。回想刚刚到陌生国度的时候,从掌声与鲜花里一下子掉进个谁也不认识、了解自己的环境,蹩脚的英语让自己成为“哑巴”,这样的打击还是比较残酷。心里的落差很大。如果不是一个各方面都能力超群的学姐带着她一步步参加活动,接触社会,对新生活的适应不会那么快。
对学姐的感情是怎样的?好像也没有特别想过。总之,学姐在举手投足,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各个方面,都成为她潜移默化里模仿的对象。大三那年,她参加了澳洲华裔小姐大赛,一举夺得亚军。人生由此进“U”形转弯。她还那么年轻,才19岁,踩着异国的土地,领那些让人目眩的奖。以前在小范围内被人关注演变成大范围的欣赏,称赞与夸奖给予她的自信和肯定多了。
是否是好事?开始对别人的评价敏感。就连别人无意间说起某张照片看上去比较冷淡就会追问再三。甜蜜的语言听得太多,些微的负面评价就会显得突兀、明显,她希望能够将这些空缺和缺憾填满,就此形成良性循环,对自己的了解和信任,形成充足积淀。 2004年参加环姐大选,在进入决赛的名单中,自己是没有进入前三甲的。很多朋友都劝自己放弃,否则显得掉价。思忖再三,知道机会来得不易,她不忍放弃。正是这一坚持,成全了自己。
念及这一切,她不吝坦然承认自己不是幸运。一切所谓的幸运都有很深的因缘。如果不是自己在羡慕与被羡慕之间找到平衡的契合点,合理地调整并处理好这种状态,她不会有今天。所以,于她,羡慕就是一个词,一种状态,纠缠的人把它弄复杂了,让它变得充满争议。是真羡慕,还是假祝福?是隐隐的欣赏,还是疯狂的嫉妒?这些都需要人很好去领悟。一个人不被人羡慕,未必说明他平庸,一个人羡慕别人,也不一定就一无是处。对于饱吸羡慕正面养分的张萌,如果觉得自己稍微有那么一丁点儿幸运,就是她站在“羡慕”这个极端的转折点上的时候,有幸呈螺旋状上升,从而很好的站在高处,得以看清羡慕的真面,是一条天与海交接的线。而遥上青云或是沉入深渊,都是个体的选择。
                  
                  一场拯救之于沦陷之前

张悦然,生于1982年,全国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A组一等奖获得者,“新概念作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1982年出生于山东济南,2001年毕业于山东省实验中学,后考入山东大学英语、法律双学位班,现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2002年被《萌芽》网站评为“最富才情的女作家”其代表作有《黑猫不睡》、《葵花走失在1890》、《红鞋》、《是你来检阅我的忧伤了吗》、《飞一般的忧伤》、《樱桃之远》、《十爱》。
张悦然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有一定知名度的。暑期回国,沿途签售,看到那么多年龄不一的艳羡的脸,很是满足。这一机缘,源自她的表达。用文字,从一个界面到另一个界面,她用自己的才情和年龄优势占据了很大一块被人企慕的空间,将自己惊惧得近乎悚然。
因为,要放下手上的东西好艰难。尝过糖果的甜,便忍不住再塞进一块。要她吐出,以这般的阅历和心境,难免会有眷恋。于是,她感到呼吸沉重了,她好迷恋,被人审读与评阅,正面的或是负面的评价,她都喜欢。唯一害怕的,是关注不再。 22岁,青春妙龄,出版五本小说,本本都打着自己浓烈的个人色彩。在这个充斥着速度与功利的年代,她的成功似乎为很多的孩子提供了实现梦想的一种可能,就像当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给了很多孩子直升大学的希望和可能。
2000年,第三届“新概念”大赛,悦然以一篇《陶之陨》荣获一等奖,按照当时的规定,是可以推免上大学的。在层层的双向选择中,她和清华互有好感。时值1月,距离高考6个月的时间,她开始悠哉悠哉享受对通知书的等待,在一所重点中学的理科班里,一名女子以文科的优势为自己赢得了可以过“猪一样生活”的权利,不惹来惊叹和非议是说不过去的。 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悦然的幸运际遇让人吃惊。在决定大多数人命运的高考面前,这是一件人所羡慕的事情。如果不是变故突现,这样的状态会一直持续到流火的七月。
然而,造化弄人,4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取消所有文科类保送资格的文件让小小的女孩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成也萧何,败也新概念。曾经被这一喜讯抬得有多高,就被这一噩耗摔得有多惨。距离高考不到三个月了,她疯狂地埋头拾起丢失的教材,隐忍着不对周围任何一个熟识的同学、朋友说。只留下极端用功的姿态让所有不知情的人兀自去奇怪。
结果出来,果然不甚理想,但也勉强上了山东大学。她郁闷极了,费尽心思想要离开,却还是留了下来。这座生活了19年的城,让她厌倦。
国立大学来招生的时候,她义无返顾去参考,意外地走掉,去了新加坡,学了一个据说会比较实用的专业。
陌生的城市,有秩序而规范。一切都那么按部就班。她热爱喧嚣的世俗生活,而非精致的礼貌和景观,将原始本能的人性掩盖起来。那段日子,偶尔回到国内,看到街头吵架的两个人,都觉得新鲜。
那时的她恨极了新概念,恨一切形式的表达,执意认为,是这次作文大赛毁了她。长长的半年里,她不敢接触任何的文字。如果不是《萌芽》的编辑一直关注她,屡拒不厌地约稿,她不会产生将异国生活整理成文的冲动。《赤道划破城市的脸》刊发在《萌芽》上,也只像不经意抛下的一颗种子,抛下去,便再不曾管。
然而有一天,同学跑来告诉她,有一个网站,很多人在讨论张悦然,她扔下餐盒顶着大中午的艳阳就一路狂奔到图书馆,找到那个著名的网站,看到了,那么多,一直以为不被关注的孤独写作的回应,那么多的读者,簇拥着她的表达,她的泪一下子涌出来,激动、惊喜,久久不能成言。
于是,像一个神奇的魔方再次开始旋转。她在这样的鼓励与期待里飞快地敲起了键盘,她是那么的孤独,那么迫切地需要得到回应带来的满足。她Enjoy他人的羡慕,像性急的人迫切地需要看到一个肯定的结果,开始下一程追逐的全力以赴。面对这一切,她是感恩的,就在一个稚嫩女孩开始怀疑自己,觉得一切都不确定差点万念俱灰的时候,这种情愫带来了足够湿润的温度。尽管演变至后期成为压力与包袱,她也不舍得退出。
                  

作者: kikico    时间: 2004-9-23 09:01
谁羡慕谁呢?
作者: 薔薇ぺ惠惠    时间: 2004-9-23 09:36
我没看明白~到底是在说什么?!
作者: winnie    时间: 2004-9-23 15:13
韩雪就是在"爱在阳光灿烂时"演云儿的那一个吧?

不一样的三个女孩,但是有联系吗?
作者: ya-ya    时间: 2004-9-23 22:11
看八懂~~标题和内容有点不搭边吧~~这三个女演员我也不太熟悉哈~~
作者: 小美    时间: 2004-9-25 17:45
希望我们大家也可以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不去羡慕别人而是自己,至少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欢迎光临 陈坤论坛 (http://www.ichenk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