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论坛
标题: 陈逸飞遗作《理发师》差强人意 [打印本页]
作者: niania 时间: 2006-4-28 06:03
标题: 陈逸飞遗作《理发师》差强人意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7-6-8 20:08 编辑
<P>
<TABLE height=293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gColor=#f6f6f6 border=0>
<TR>
<TD width="100%" colSpan=3 height=39>
<P align=center>2006-4-28</P></TD></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00%" height=254> <BR> 记者 贺剑<BR> 昨天,已故视觉艺术大师陈逸飞的遗作《理发师》在济南新世纪影城举办了观摩场,部分影迷提前观看了这部备受关注的影片。不少影迷表示,这部影片的情节存在一些漏洞,但是画面还算比较唯美。<BR> 一些情节处理突兀<BR> 《理发师》讲述了理发师陆平和恋人宋嘉仪经历大半生的曲折爱情故事,并折射了政权变迁对小人物产生的巨大影响。可是,以爱情为主线、时间跨度达几十年的这部影片,并没有让女影迷为之流泪。某出版社编辑殷雪梅认为,男女主角的爱情产生缺少铺垫,“像两个人第一次出去玩,女主角就从后面搂住男主角的腰,这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一个江南古镇上不太可能。”<BR> 另外,不少女影迷觉得影片结尾处劳改所教管员交给男主角的那封信是一大败笔,电影演到此处时,观众席发出一阵遗憾的叹息声。殷雪梅认为这部影片不应该出现这种败笔,“人海茫茫,宋嘉仪不可能托素不相识的教管员找陆平,这个细节太戏剧化了。”不少影迷也表示,影片缺少一种催人泪下的东西。<BR> 女影迷喜欢唯美画面<BR> 在《理发师》之前,陈逸飞曾经执导过《海上旧梦》、《人约黄昏》、《逃往上海》等影片,这些影片无一不体现了他作为一位视觉大师的偏好,画面唯美,类似油画。《理发师》也不例外。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老师阚平认为该片的前半部分尤其带有这个特点,“陈逸飞把江南小镇、阁楼、石板路都拍得很漂亮,很美。”<BR> 但是,由于陈逸飞的突然辞世,该影片后五分之一的部分由吴思远执导完成,画面就有了较大改变。“影片后面的中近景多了,特写少了,这样对人物的表现、感情的表达都差了些。”阚平遗憾地表示,如果陈逸飞不去世,这部影片的风格会更统一。<BR> 陈坤演技有待提高<BR> 当年《理发师》第一次开机时,男主角定的是著名演员姜文,后来经历了“停拍”风波后,男主角换成了陈坤。对于陈坤的表演,一些女影迷的感觉是差强人意,某报纸编辑张莹认为陈坤在某些方面把“理发师”这个角色演得很好,“像他的双手白皙柔软,在演给人理发的场景时就非常入戏,而且他阴柔的气质也比较符合旧上海小人物的感觉。”<BR> 但在另外一些方面,陈坤的表演不太令人满意。殷雪梅认为在经历了大生大死的波折后,男主角的眼神、外形都应该有很大变化,“可是陈坤并没有表现出来,如果由姜文来演,应该比陈坤更饱满一些。”<BR> 不过,很多女影迷一致表示,作为陈逸飞的遗作,人们不必对《理发师》做太多批判,“就像影片最后回放陈逸飞生前执导这部影片的一些工作影像资料那样,我们权且把该片当作对这位大师的一次怀念吧!” </TD></TR></TABLE></P>
作者: niania 时间: 2006-4-28 06:04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7-6-8 20:08 编辑
<P>看过的朋友发表一下意见?</P>
<P>"可是陈坤并没有表现出来,如果由姜文来演,坤更饱满一些" - 带着先入为主的观点, 不知姜能如何饱满?又一个鬼子来了?</P>
<P>“像两个人第一次出去玩,女主角就从后面搂住男主角的腰,这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一个江南古镇上不太可能。” -- 三十年代的青年人受欧式影响还是满开放的。 那许多电影还直接就XX了到没人说什么。<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8 7:18:30编辑过]
作者: lyann 时间: 2006-4-28 06:35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7-6-8 20:08 编辑
<P>谢谢!</P>
<P>记得小说中宋嘉仪为了寻找心爱的男人,放弃了去台湾,不惜以收废品为生,最终在一张旧报纸上发现了陆平的消息,其实这是女主角人生中最感人和精彩的一段经历.</P>
<P>电影中改了?</P>
作者: Adele 时间: 2006-4-28 08:20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7-6-8 20:09 编辑
谢谢转贴。<BR>每个人看过后,肯定会有每个人不同的观感。影片其它方面不知道,但是对坤的表<BR>演,我是非常有信心。期待全面放映后更多的影评。
作者: kikico 时间: 2006-4-28 09:03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7-6-8 20:09 编辑
<P>谢谢NIANIA姐转贴。</P>
<P>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相信说理发师和陈坤好的人是越来越多滴。。。。</P>
<P>关于“不少女影迷觉得影片结尾处劳改所教管员交给男主角的那封信是一大败笔,电影演到此处时,观众席发出一阵遗憾的叹息声。殷雪梅认为这部影片不应该出现这种败笔,“人海茫茫,宋嘉仪不可能托素不相识的教管员找陆平,这个细节太戏剧化了”这段话,我还是要重复我的感受:</P>
<P>这个细节也许戏剧化,但绝不是败笔,有的只是她们没有用心感受而已:</P>
<P>因为那个抗日游击队员,也就是农场领导或工作人员,他说得很明白,解放后他到陆平住过的村庄找陆平,没有找到,却碰到了宋嘉仪,而后宋才托信。因为宋苦守理发店等陆平,她不敢离开,她怕错过。想到游击队员既然在到处找陆平,那么可能会找到,就委托了那封信,这算是一种希望吧。。。。就算游击队员也永远找不到陆平,但是宋嘉仪她却没有绝望和死心呀,这难道不让人感动么。。。我觉得真是很好理解的!而且陆平看了那封信,看到了爱人的坚定与等待,他重新燃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封信的作用还不够么。。。。。</P>
<P>也许有意外和巧和,但这个情节还算合理,</P>
<P>毕竟,人生,无巧不成书,更别说是电影呢。。。呵呵</P>
作者: 香水小魔女 时间: 2006-4-28 09:17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7-6-8 20:10 编辑
<P>谢谢楼主</P>
<P>因为时间问题济南的观摩场并没有去看,很是可惜....</P>
<P>片子我还没有机会看到,但我很期待!!!!</P>
<P>因为相信陈坤!!</P>
作者: 江风 时间: 2006-4-28 09:27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7-6-8 20:10 编辑
<P>I</P>
<P>没有看没有发言权</P>
作者: 刺猬 时间: 2006-4-28 09:42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7-6-8 20:10 编辑
<P>作品出来说什么的都有~~</P>
<P>各有各的所爱吧~~</P>
作者: niania 时间: 2006-4-28 09:48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7-6-8 20:11 编辑
谢谢小K的解答, 看来遗憾的叹息声是出自作者而并非观众。
作者: 无聊69 时间: 2006-4-28 10:02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7-6-8 20:11 编辑
<P><STRONG><FONT size=3>
<TABLE>
<TR>
<TD>
<DIV align=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12pt"><B>陈逸飞遗作《理发师》:美感淡薄特色不再</B></FONT> </DIV></TD></TR>
<TR>
<TD>
<TABLE>
<TR>
<TD width=263>
<DIV align=right>2006-04-28 09:39:57 </DIV></TD>
<TD width=47>
<P align=right>来源:</P></TD>
<TD width=199>
<DIV align=left>长江日报 </DIV></TD></TR></TABLE></TD></TR></TABLE></FONT></STRONG></P>
<P> 本报讯(记者翟晓林)今日起,陈逸飞遗作《理发师》将在我市各大影院
<TABLE align=left>
<TR>
<TD></TD></TR></TABLE>上映。这部106分钟的影片除了片头展示陈逸飞的画作及部分场景予人一些美感外,从音乐到情节直至演员演技,显得无所依托而突兀。魏宗万等人的出场、情节的荒诞及场景的突兀转折,使试映场上频频传出爆笑声。 </P>
<P> 陈逸飞的旧作、电影《人约黄昏》曾给人极富特色的美感体验,那种昏黄的色调、女主角浓郁的哀愁鬼魅气质令人难以忘怀。《理发师》中,大量场景的设计仍能体现出导演的美学追求,尤其是在理发铺子、宋家小院中的诸多场景,构图用光都非常讲究。
<P>
<P> 但这些优点无法掩盖情节的缺乏逻辑与人物形象的单薄。不论之前对陈逸飞存着怎样的感情,这部影片基本没有观众说“感动”。陈坤扮演的陆平有上海理发师的讲究与暧昧,但其身上只显现出人在突如其来巨变重压下的一些共性,如畏缩与慌乱,其个体性格十分模糊。曾黎虽然演出嘉仪身上青春少女的一些萌动与早熟,但她对陆平感情的产生来得实在缺乏根基。缺乏激情的情节与缺乏创造的表演彻底葬送了这两个角色。
<P> 影片的不少细节也显得突兀而可笑。片头以管弦乐配合陈逸飞的画作及背影,刚给人一点缅怀的气氛,第一个镜头就是一只苍蝇嗡了半天后停在刺刀上,对比之大,让很多观众哭笑不得。魏宗万饰演的胡司令刚在婚礼上出场,全场就爆笑一片,尽管他所演的人物基本不承担喜剧任务,但他的喜剧形象太深入人心,以致不少观众存了“他会不会抢新娘子”这样的猜想。而刘寡妇“调戏”陆平、刘寡妇与宋父同时隔墙偷看陆宋二人相会等场景,也让众多观众觉得滑稽突兀。</P>
作者: 茉莉 时间: 2006-4-28 11:07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7-6-8 20:11 编辑
<P>但在另外一些方面,陈坤的表演不太令人满意。殷雪梅认为在经历了大生大死的波折后,男主角的眼神、外形都应该有很大变化,“可是陈坤并没有表现出来,如果由姜文来演,应该比陈坤更饱满一些。”<BR>----------------------------------------------------------</P>
<P>你难道没看到最后一场戏?最后陆平的眼神,外形还不足以说是有很大的变化吗?那种眼神里复杂的情绪我想姜文很难演出来吧!感觉姜文不善于用眼睛演戏,况且他的眼睛又不好看!</P>
作者: 海新 时间: 2006-4-28 11:19
一部作品有争议很正常,没有哪一个演员的作品部部都是精典,再优秀的演员也有差强人意的作品,很正常。
作者: 茉莉 时间: 2006-4-28 11:32
<P> 影片的不少细节也显得突兀而可笑。片头以管弦乐配合陈逸飞的画作及背影,刚给人一点缅怀的气氛,第一个镜头就是一只苍蝇嗡了半天后停在刺刀上,对比之大,让很多观众哭笑不得。魏宗万饰演的胡司令刚在婚礼上出场,全场就爆笑一片,尽管他所演的人物基本不承担喜剧任务,但他的喜剧形象太深入人心,以致不少观众存了“他会不会抢新娘子”这样的猜想。而刘寡妇“调戏”陆平、刘寡妇与宋父同时隔墙偷看陆宋二人相会等场景,也让众多观众觉得滑稽突兀。</P>
<P>-------------------------------------------------------------</P>
<P>我想影片在创作的时候就是想在这个基调为悲剧的故事里加上喜剧的因素,这里的幽默就是所谓的“黑色幽默”吧(对黑色幽默理解不深,不知说的对否),没想到陈导的去世是个更大的悲剧,把缅怀陈导的片段放在影片片头很正常,恰巧和影片的幽默片段衔接上,只能说没办法考虑那么多了,谁知道拍个电影会发生那么多事呢?至于这个苍蝇到底寓意了什么,我也没太看懂,看懂的影迷给解释一下哈。</P>
<P>那个胡司令是上海观众比较了解的喜剧人物吧,所以会有那种联想,我之前不认识这个人,所以没有什么联想了。</P>
<P>刘寡妇“调戏”陆平、刘寡妇与宋父同时隔墙偷看陆宋二人相会等场景,也让众多观众觉得滑稽突兀。----------这又是“黑色幽默”吗?如果是的话,就是影片要很好地处理基调是悲剧色彩,而影片又要加入喜剧成分的效果,使人看了不会觉得太跳,或者让人一会哭一会笑也是一种效果,就看你喜不喜欢了,呵呵。</P>
作者: weigan423 时间: 2006-4-28 12:59
<P>说老实话,我觉得不是影片拍摄的问题,是影片剪辑的问题。宋嘉仪对陆平的感情是有点突兀,两人第一次见面嘉仪就对陆平情意绵绵的,中间缺少铺垫。但是像陈先生这么追求完美的人是一定不会忽视这个细节的,他肯定是拍摄了表现两人相识相知过程的很细腻的镜头的,这些镜头一定是被后期制作时修剪了的。</P>
<P>还是那句话:如果陈逸飞先生还在,那该有多好啊!</P>
作者: FISH~~~ 时间: 2006-4-28 13:13
<P>[B]以下是引用[I]weigan423[/I]在2006-4-28 12:59:10的发言:[/B][BR]<P>说老实话,我觉得不是影片拍摄的问题,是影片剪辑的问题。宋嘉仪对陆平的感情是有点突兀,两人第一次见面嘉仪就对陆平情意绵绵的,中间缺少铺垫。但是像陈先生这么追求完美的人是一定不会忽视这个细节的,他肯定是拍摄了表现两人相识相知过程的很细腻的镜头的,这些镜头一定是被后期制作时修剪了的。</P><P>还是那句话:如果陈逸飞先生还在,那该有多好啊!</P>
</P>
<P>偶觉得坤坤让女人第一次见面就对他情意绵绵的也素符合逻辑符合常理滴~吼吼~</P>
作者: 幸福大王子 时间: 2006-4-28 13:17
<P>这人也好意思拿眼神来说事!真一傻帽!哈哈~~</P>
作者: teacoffee 时间: 2006-4-28 14:15
剧情确实有些唐突,时间过度太快,而且最后男女主人公见面的时候,理发师却没带走他心爱的理发箱让人很费解!但陈坤的表演,特别是眼神的处理相当到位(我周围看电影的人都是这么认为滴~~[em04])[em05]
作者: 简单快乐 时间: 2006-4-28 14:21
<P>事事没有绝对的完美!!</P>
<P>还有就是不应该拿坤儿和姜文做比较,因为他们都个有个的特点!!</P>
<P>也不要说如果这部戏由姜文来演的话会怎么怎么样。</P>
<P>这个世界不会有如果!!</P>
作者: 陈婷 时间: 2006-4-28 14:56
<P>谢谢转帖!</P>
<P>没有看过不能发表评论!</P>
<P>但是相信坤的实力!</P>
作者: 古道西风 时间: 2006-4-28 14:56
<P>允许理智的批评</P>
<P>拒绝非理智的漫骂</P>
<P>但是我还是会看的,要是一个东西只有一个观点我才会觉得不正常捏,就像当初的无极~~~</P>
作者: 琪琳夕 时间: 2006-4-28 15:32
<P>批评的好直接啊~!偶还没看的,但看了之后就会知道评价的是否中肯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滴</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8 15:33:36编辑过]
作者: winnie 时间: 2006-4-28 15:37
<P>虽然我还没看过这部影片,但是觉得坤儿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的,从片花已经看到结尾部分坤儿的外表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P>
<P>每一部电影都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我们也不需要去介意,只要用心去看,自然会感觉到影片的好与坏。。。</P>
<P>用坤儿和姜文去比,也真的是最没有必要的事情吧。。。</P>
作者: 凤阳歌 时间: 2006-4-28 16:29
<P>完全不是那回事。</P>
<P>我在影院里还在想,那些人有批评的权利,但是请他们看仔细了再评论</P>
<P>这是地道的文艺片,需要品味。</P>
作者: 飞毛腿毛毛 时间: 2006-4-28 17:05
<P>刚看完非常同意凤阳歌的观点,这部艺术片需要品味,才能咂摸出不一样的味道来。</P>
<P>陈坤的陆平演得很棒,丝毫没有表演痕迹,影片弥漫着陈逸飞油画般的淡淡的风格,陆平本身也是一位卑微、懦弱的理发师,如果他把这一人物表现得很张扬、血性与影片整体风格不符,也与人物身份不符,所以陈坤演绎的陆平,与影片达到和谐的统一,给观众以美感。</P>
<P>不用任何外在辅助,放弃声音和肢体语言,仅用眼神准确、传神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内地明星中只有陈坤,为陈坤骄傲!!!!!!</P>
作者: pla 时间: 2006-4-28 17:57
<P>这仅代表作者自己的观点而已。整部影片陈坤演译得还是很到位的。只是我们在看的时候觉得有些跳,我认为这是剪辑的问题。</P>
作者: 子非鱼 时间: 2006-4-28 18:13
<P>关于“不少女影迷觉得影片结尾处劳改所教管员交给男主角的那封信是一大败笔”</P>
<P>看过电影,不觉得是败笔</P>
<P>何况这是一出戏,没有戏剧化的情节,那如何成戏?</P>
<P>一个寻找至爱的女人不抓住任何一丝能找到爱人的机会,那才不能让人信服</P>
<P>嘉仪托一个也在寻找陆平的人带出一封信,怎么不在情理之中</P>
<P>若陆平能信守承诺,在如此大起大伏的经历后还能保存好各位游击队员的头发,那那位唯一存活下来的游击队员在解放后去寻找陆平而接受的一个托付为何会让人觉得不合情理。这是人与人之间互相的承诺和信任,在现在的生活中竟会让人不能接受,怎能不悲哀?</P>
作者: 心语 时间: 2006-4-28 18:49
<P>“但在另外一些方面,陈坤的表演不太令人满意。殷雪梅认为在经历了大生大死的波折后,男主角的眼神、外形都应该有很大变化,“可是陈坤并没有表现出来,如果由姜文来演,应该比陈坤更饱满一些。”<BR></P>
<P>陈坤才是最合适的陆平人选,换成别人我还看呢?</P>
作者: 天天818 时间: 2006-4-28 19:43
<P>“如果由姜文来演,应该比陈坤更饱满一些。”</P>
<P>-----------------------------------------------</P>
<P>你怎么知道姜文就一定演得更好。<BR></P>
作者: 椰子 时间: 2006-4-28 20:43
<P>估计那记者当时在电影院不是在看电影</P>
<P>是想着怎样写篇文来吸引读者的眼球</P>
<P>因而没有细细品味</P>
<P>带着浮躁的心情是看不出<理发师>的魅力所在的</P>
<P>嗯哼</P>
作者: NoNo~ 时间: 2006-4-28 21:06
个人观点不同 不应乱加评论
欢迎光临 陈坤论坛 (http://www.ichenkun.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