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位置:首页 → 我说我的 → 我说我的→ 陈坤“想到我是个明星 有时会沮丧” |
陈坤“想到我是个明星 有时会沮丧” | |
发表日期:2012年6月18日 出处:《红秀GRAZIA》(2012年6月第87期) 作者:ckfans 阅读次数:1080 (繁體中文) |
(双击自动滚屏) ![]() |
截至发稿,关于陈坤的最新消息是,传闻他要参演《盗墓笔记》电影版。如果传闻属实,那么恭喜他在演艺圈再就业成功。拍完《画皮2》之后他就没再接戏,一直说自己“失业”。 中国演艺圈领军人物之一、演技派型男陈坤,失业,怎么可能?他只是去做他想做的事去了。花8个月筹备公益项目“行走的力量”——这么个浮躁时代,陈坤为了诚实面对内心而跟自己较劲。GRAZIA这次见陈坤,只想看看他脑中又正在静悄悄进行着怎样激动人心的冒险。可以感觉到,他迫切需要被引爆,去释放他的力量、热情和激情。是的,他并不冷漠。一点也不。 上海,6月1号,某豪华酒店套房GRAZIA拍摄现场,陈坤差点没把屋顶给拆了。要是有人进错房间大概会目瞪口呆:陈坤,正像个小孩歪在玩具堆里。事先布置的玩具,他一进屋没经任何指引就奔最大个的去了,扑到大鲸鱼上,抱起水枪,跟所有人闹起来,像个三岁小孩,还是最皮的那种……是进入创作状态太神速呢,还是本色发挥?连中途换装出来,他也昂着小脸骄傲地说:“我好了!看我快吧!”工作人员都被他的活泼吓到了,时装编辑上前check照片好不好看,他一个气球扔过去:“说什么呢你?能不好看么!” 都像陈坤这拍照效率,可太省时间了。他的脸可以迅速幻化出无数表情,每张脸谱都表现得精准饱满,连相机快门都跟不上,这让摄影师可high了。一刻钟,三个look搞定,主角谢幕、一溜小跑出了门,留下工作人员的一地惊叹声。 一小时前,化妆间里,陈坤还在灌着咖啡提神,说是没睡好、又紧张:“歇久了,意识上不了脸。”可外人见他第一眼,会对他只有期待、没有担心,他显然洋溢着传说中那种“伟大的热情”;以及种种迹象都会提示你,眼前这人有多优秀。 戏剧训练和天生的敏感让他对各种场景的情节和潜台词了然于心,但他在生活中完全不用这套——跟别的明星比,生活中的他显得挺没表现欲,采访有啥说啥,没什么目的性,眼神像水一样淡淡的;不符合他语境的、他觉得没劲的问题,也不敷衍;偶尔犯个迷糊笑起来又很可爱——不在创作状态时,他很简单,周身有种淳朴优美的天真。 魅力是毋庸置疑的,即使他自己无所谓,还是下意识运用得纯熟又优美,杀人于无形。完美侧脸、举手投足,美貌360度无死角,甚至有点天生丽质才有的百无聊赖……不过,化妆到一半时,造型师遇到小麻烦、他立刻站起身帮忙,看上去有点不知所措,身体语言诚意十足。背后看上去,深橘色细格子衬衫、黑色裤子,瘦瘦的,就像个普通男孩,甚至有点乖。这个老老实实的背影,是在听他开口之前就触动我的东西——也许这一张脸才是陈坤?而他其它面貌都源于艺术而已,就像透明体可以折射五光十色。 也许是服从内心的骄傲,陈坤从不爱拿对自己重要的事开玩笑。但谁知道下次见他会是怎样?他处在沉淀转折期,又一次对自己冷眼旁观、毫不手软地大刀阔斧改造。这看上去是挺严肃一次谈话,但其实过程很愉悦,因为他的自我和真实让你你不必假装。 GRAZIA:(以下简称G)《复仇者联盟》看了吗? 陈坤:(以下简称C):看了,商业电影嘛,也还挺愉快的。 G:所以你更爱文艺片? C:也不一定,最近就更喜欢商业片,一阵儿一阵儿的。文艺片很多很严肃的我都看过。 G:你会一个人在家吃薯片看电影的吗? C:薯片倒是不会吃……我看电影其实没有那么多的,一个人在家看电影我就打坐去了。 G:欣赏的导演有哪些? C:很多吧,别人怎么认为我不知道,但我觉得我跟徐克还挺像的。我很爱老爷的,他天马行空,我喜欢跟他在一起。 G:时尚对你来说是什么呢? C:这个社会,我觉得人的存在、个性,考的其实就是你的审美观。时尚是最能体现你审美的一个外化方式。我很喜欢时尚,一点也不排斥。 G:从小就是个爱漂亮的孩子吗? C:现在也爱漂亮啊。我一直这样的,喜欢长得好看的任何东西。 G:走红毯的造型是自己拿主意还是有造型团队? C:全是他们弄,(指指造型师)。我的优越感就在于,不管你怎么弄,我都能做的好。 G:你的日常装基本款是怎样的? C:以前都是颜色比较素,也有一身黑的时候,最近稍微花哨一点、鲜艳的也可以。 G:平时没事儿时用香水吗? C:除非我没洗澡的时候。但也没有特地喜欢的一款香,因为我家里香水实在太多了,总是随便拿起来一瓶就喷。 G:听说你对你的团队纪律特严明。 C:这个真没有。前一天晚上我还跟公司的人聚餐了,第二天下午一点钟才去上班这帮人都给我迟到了40分钟,我都懒得说他们了。他们对我完全都不甩的呀,打了卡反正也不扣钱,真叫人生气哪……每个人来了之后,只是表面上带点小小愧疚,一旦看我在开玩笑,就马上开始玩自己的,该干嘛干嘛…… G:听说你还要求大家不能发胖。 C:我那么说真的是开玩笑的,我对这个真的不是特在意,我完全不是这样的人。你看看我怎么对我自己的——现在肥成这样了,都没管自己! G:从我这角度看真的还行。 C:等拍出来你们就知道了,所以说看事情的角度很重要。 G:平时去健身房吗? C:有一年多没去了。 G:音乐现在对你来说是事业的一个旁支、还是随便唱唱而已? C:随便唱唱吧,我现在觉得事情越少越好。音乐需要很用心,电影也需要很用心,我的心没有那么多,可能就放一放。音乐这个东西很深刻,听进去会疯狂。我喜欢古典音乐,这么说别人又要觉得我装逼……我喜欢巴赫,我喜欢民歌,喜欢巴莎诺瓦,也喜欢爵士,最近还喜欢rap,觉得很好玩,好年轻……我老了……我喜欢窦唯洒脱的状态,喜欢Amy Winehouse的声音里那种奇怪的抗争。不是我附庸风雅,我有自己完整的一套听东西、看东西的态度,喜欢个性化色彩浓烈的东西,而不是看名气。 G:你在微博写了不少有趣的东西,像《荒诞镜花录》、《水瓶怪叔叔》等等,《鬼水瓶》系列就好久没更新了。 C:哦对的,这段时间我太忙了,忙“行走的力量”这个活动,我心静不下来,没法写。 G:你写第一条是在2011年1月,是拍完《画皮》的影响吗? C:只是用文字来表达想象的一个感觉,想到了就随手写下来,来得很不稳定,也不刻意,就写来玩玩。编了个号也只是方便查找。一年多来写了60多条吧。其实我自己回头去看,有些觉得“诶这是我写的么,真不错”,有些觉得也挺烂的。我现在写的更多的是《荒诞镜花录》。 G:也没打算有空拍个系列微电影? C:还是随心一点好,不要把它变成一个“应该要做的”东西。写它也不用负什么责任,没什么对错。因为微博是个公共平台,有时候就比较轻松,不像写书,想想“要有论点、框架、表达”,让人束手束脚。 G:但对很多明星来说,微博是用来聚人气。 C:微博对我不是个简单的宣传工具,也是个让我可以回头看过去的文字、成长轨迹的地方。它既是公开的,也是私密的,你可以写“今天是个很特别的日子”,但谜底是什么只有自己知道。它对我来说像是“半日记”。我也挺喜欢通过文字揣摩别人的状态、目的、甚至修养、见识和见地。有时我还是会害怕自己在微博上露怯。 像今天我也转了这么条微博:“‘行走的力量’第二季‘观?心 青海’已经要上线了欢迎大家来报名”。微博的确有这么个宣传能力,但我不想完全把它当成这样,会愧对那些来我关心我文字的朋友,好像我在利用他们一样,很不好。我这个人个性如此,讨厌被别人利用,就想着他们也许也讨厌。 G:你的书《忽然就走到了西藏》可畅销了,写完了自己还会翻看吗? C:一遍都没看过。我写的时候很专注,有很多感受跟共鸣,但完了之后就想过两年再看它。它对我而言不是个作品,是“2011年我看待事物的方式”的记录,我想过两年再检讨回顾,不想沉浸在一种好像“自我欣赏”中。我老喜欢看曾经发生的事,看到自己在不停地修整进步;旧作也一样,同样一个角色,当时可能也全心全意,但看事情可能还不够深刻,所以得过很长时间来看。 G:成功对你来说有多重要? C:每人对所谓成功的定义不一样。我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不会因为觉得自己现在作为演员有了名就是成功。我的野心更大,希望我的存在对一些人能真正有存在的意义,所以也许我该做些大家认为我不该做的事,比如“行走的力量”、心灵建设,我希望大家有一个对自己内心的觉醒。 其实我特讨厌自己说话布道的样子,但是我习惯性说话有点布道的样子……我的野心在于也许能够推动什么东西,希望大家能安下心来面对自己等一些心灵上的东西。成功的事业,可能我得到的比较顺利所以没觉得。也许别人觉得“你赚的比我多、走红毯比我在后面,所以你比我成功”,那好吧,那我就成功呗。曾经年纪小是会很在意这样,现在毕竟长大了,三十多岁的人了嘛。 G:看你的书会觉得你从小就是个特知道要上进的小孩,比方说你18岁在学校19岁考了东方歌舞团20岁考电影学院,每年都有一个进阶。 C:那时反倒是命运使然、巧合推动的。不来北京,我可能还在重庆,还是个野孩子,在夜总会里面,打打工什么的。但来了北京陪别人考试就考上了,它不是我努力争取的东西。如果说我17、18岁来北京是实现梦想的话,其实不是,因为那时只是为了生存,被外力带着走。是这几年才能谈到内在有了些诉求,期待些不一样的东西。我老觉得我能做点什么,但具体能做什么,我又不知道。 虽然有些朋友在鼓励我,说“你现在有这个内在动力,一步步前进,挺好的。”但我不敢去享受这个赞扬。我也是2006年之后才内在启动自我觉醒、想要前进的这么一个力量的。所以我就很希望大家不要像我这样被带着才觉醒,希望大家刚进社会就能内在觉醒,很踏实地把手上的事儿做完,不要磨灭内心的梦想和热情。 G:好像演员这个职业没法满足你内心需求,你一直在向外各种蔓延。 C:是的……我觉得我还是挺诚实,如果你问我的话。如果找不到另一份很好的讨生活方式,我当然还是会演下去,当演员我也会很愉快很享受,因为我也很喜欢演戏。但如果你要我很诚实地回答说“演员就是我最终极的梦想”,我会说肯定不是。但未来想做什么我也不知道。也许我只想做个平常人,当演员完了,就当个普通人。我的职业带给我一个不普通的环境,对它,我不是那么愉快的。出门跟别人见个面参加个活动还要化妆什么的……我当然也喜欢、也高兴,但我可以感觉到这不是我最想要的。 G:你之前为Agnès b设计过一个系列,像iPhone壳什么的,卖得好吗? C:还不错,我们筹到了一笔也不算小的钱,捐助到了一些慈善机构。 G:说到梦想,你现在也筹够了钱,打算什么时候去北欧念设计? C:设计的确曾经是我的真爱,但早已经不再是我的梦想了。而且我现在觉得我已经做的到它,现在我的梦想是我做不到的事情。 G:比方说呢? C:30来岁,好像什么都可以,又什么都不可以。我现在反倒没那么大诉求了,倒不是装作无欲无求,我觉得我是在观望。与其急着马上定个目标去实现,倒不如在心里先知道有目标,虽然目标是什么也不清楚,但我做好内心的准备,准备好了,等机会来的时候,我去抓住它。简单明了,不慌张。 G:过去八个月你都没有演戏。 C:对啊,失业啦。 G:在忙什么呢? C:筹备“行走的力量”。因为第一年做的非常好,第二年希望值比较高,做得很艰难。其实……最主要是我觉得我也不想演了,只想休息休息——这只是我个体感觉,想休息一下、演不动了。“只是为了赚钱去拍个角色”、或者“应该去拍一个角色”——我觉得,没人问问我心里吗?我心里想不想演这个角色?好不容易30多岁了,就不能做点你喜欢的事儿么?非要因为大家认为“你应该拍这个戏、做个什么事儿”就去做么?我还是觉得被动做和主动做是两码事。所以有时候在选择一些大的框架时,我还是很希望储备一些能量。有时候,比方说前两年,我非常有热情,但演多了之后,身上能量没了,感悟力开始钝了。我看着我的角色,明明某场戏可以演得更好、感受到更多,可我就是演不出来了,身上使不上劲儿了,这说明能量被消耗了,需要休息了,就是这么简单。 G:你前两年演《故梦》那会儿是特别有热情的。 C:我《故梦》演的是很好的。2008年,我休息了八九个月,正好拍了这个电视剧,那时是我焕发精力的时候,整个过程非常享受,只关心角色,单纯、专注、快乐、过程愉悦——最后播的好不好,跟我无关。我只演那个角色。 现在我们演员承载的压力太大了。演个角色还要管票房好不好,“票房不好就没人找你了”,那就别找了。现在投资方大多比较功利。但我们演员,在电影学院上学四年,老师教的永远是“研究表演的本身、角色的内在”;没有任何人教过我们,演完了还要关心票房、跑院线,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啊。当然如果你说我爱一部戏应该去这么做,但你不能这么要求我,那不是我应该做的。 G:还要去配合宣传。 C:我不排斥宣传,但宣传也不是必须的。演员要做的事就是把戏演好,不是么?如果我为了跑院线花很多时间,没把一个角色演好,那是不是在买椟还珠呢?当然我觉得这种话很难去讲,讲了别人都觉得我脑子有病吧……现在都在说国产影片不好,但我们花了多少心思去演戏?导演花了心思去拍电影吗,投资方做了该做的事儿吗……我只想要好角色出现,而自己能尽力去感受、去演好,不要浪费别人给的机会和钱。 G:曾有明星(文森特?卡塞尔Vincent Cassel)说“不是非我不可的角色我就不演”,你呢? C:不是,只要角色我喜欢,我就去争取。 G:别的名演员都争着演主角,你前阵子却经常主动要求演个配角什么的,是怎么想的? C:其实很简单,我演主角时总觉得身边的配角演的特别好,我特想知道是为什么,所以就要求去演配角。这能让我更珍惜在屏幕上每一秒钟展现自己的机会,在有限的空间里在把戏演得更实在——我毕竟是一个演员,我不是为了主角而生的。 G:你有“想要成为他那样的演员”的目标吗? C:我希望我成为一个好演员,标准来自于我自己对自己的认可,而不是别人简单地说我演得好不好。看完我的一个角色,别人问:“你怎么会这么演?!”我根本不会听。我想到当时我是怎么想的,心里很明白,你知道吗,这是你创作的一个东西——我要的非常简单,对我来说这是艺术创作。我必须要把它想成是艺术,这样我就会骄傲我做这份职业;不然我想到我是个明星,有时候会沮丧,因为会觉得自己是个商品……曾经,我做了个好的商品也会非常高兴;但现在做商品的愉悦感达不到我做艺术品的愉悦感了。(完) |
|
相关文章链接 | |
陈坤 我们的爱都是向下的 陈坤:丑陋的真实比假装的美好美丽 陈坤 担纲图书出品人 文武双全 选择出色 陈坤做自己的国王 陈坤行走西藏只为爱 |
![]() |
||
视频链接: |
2003年6月10日《艺术人生》之《打开问号,了解陈坤》 2003年7月19日《影视俱乐部》之《陈坤的味道》 |
|
©2004-2024 ICHENKU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