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数
- 524 点
- 帖子
- 386
- 注册时间
- 2008-7-5
|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7-7 09:26 编辑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梁遇春是一个容易被遗忘的人物,如果他活在当代,他会像80后作家一样被很多人所追捧,但他却生活在大师云集的民国;如果他能够再多活一些时间,哪怕只需十载的光阴,他也可以成为大家所熟知的大师,但他只是在短短的二十六年的时间里做了一个痴梦。
一本《梁遇春散文集》几乎涵盖了他的所有作品,但这就让人在看后久久不能释怀!梁遇春在《泪与笑》中说:“当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苦痛缠着,正要向人细诉,那时我们平时尊敬的人却用个极无聊的理由来解释我们这穿过心灵的悲哀,看到这深深一层的隔膜,我们除开无聊赖地破涕为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火焰的万千形态正好和你心中古怪的想象携手同舞,倘然你心中是枯干到生不出什么黄金幻梦,那么体态轻盈的火焰可以给你许多暗示,使你自然而然地想入非非。”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悲情的梁遇春,在他的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他的确是孤寂而百无聊赖的,当别人在为人死观争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偏偏要谈论人死观;当别人正在宣扬早起的好处时,他想要说说他迟起的艺术,所谓"春朝"值千金。
他的这些奇怪的想法觉不是故意写出来的,而是他的生活他想的世界的确是那么的不一样。这来自于不停的思考,他说他无时无刻不活在莫名的想象之中,那构成了他的生活。他的老师也就是钱钟书的老师叶公超说他:“从书本感觉到的经验似乎比他实践生活中的经验更来得深刻”。同样的有先进思想的人开始总是不被人所理解的,他似乎能够被很多人所熟知,但他活得太短暂了,他说:"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常常觉得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故意去臆造些伤心事情,想到有味时候,有时会不觉流下泪来,那时就感到说不出的快乐。"看来他是喜欢活在一种悲情的世界里,哪怕那世界是想象出来的。从他的《她走了》我们可以看出他一直在寻找一种爱,尽管那爱并不能都是如他所想,他说:“在这短促的人生,我们最大的需求同目的是爱。”所以当爱走了的时候,他只是说:"她了,走出我心里的小城。"而最后他无法欺骗自己的感情,说不知怎么的,写着写着就把她写成了你了,他将爱情概括成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落寞的梁遇春,因为他无时无刻不活在落寞和悲情之中,这就像梦魇一样萦绕不去。
梁遇春写得最有特色的是写徐志摩的文章《吻火》,虽然只有三四百字,废名看到后大加赞赏,而梁遇春也把它作为今后行文的标准。 3年前,在上海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拿着一根纸烟向一位朋友点燃的纸烟取火,他说道:“Kissing the fire。”而最后徐空难死掉了,这一回在半空中他对于人世的火焰作最后的一吻了。梁遇春对徐志摩那么深刻的了解似乎也暗示了他们在某些方面很有相似点。而在1932的时候这位才子也因为猩红热死去了,跟世界作了最后的一吻。
梁遇春消逝在一个春光灿烂的时节,他说,青年时候死去在人的记忆里永远年青,是一语成谶,还是自有天意·今天我们看到那摆在案头的薄薄的一本《梁遇春散文集》真是感慨颇多。斯人已去,希望他的思想可以永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