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历
- 其它
- 血型
- 其它
- 个人主页
- 性别
- 保密
- 分享
- 0
- 精华
- 3
- 积分
- 6167
- 主题
- 1092
- 相册
- 0
- 好友
- 0
- 记录
- 0
- 日志
- 0
- UID
- 6517736
- 阅读权限
- 200
- 听众数
- 1
- 收听数
- 0
- 买家信用
 - 卖家信用
 - 最后登录
- 2025-6-1
- 在线时间
- 4608 小时
- 点数
- 38875 点
- 帖子
- 3031
- 注册时间
- 2009-8-24
- 点数
- 38875 点
- 帖子
- 3031
- 注册时间
- 2009-8-24
|
来源:山东商报
http://60.216.0.164:99/html/2013-05/14/content_53569.htm
陈坤“行走的力量”自2011年徒步行走西藏后,已经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益活动,被认为是正能量的传播。2012年8月,陈坤带领30名志愿者徒步阿尼玛卿山十五天。这些志愿者在徒步之后分别到青海各地支教半年到一年。《行走》书系第二部《呼唤洁净的世界》主要记录了十五天阿尼玛卿山徒步的过程,以及志愿者的支教日记。在今天充满怀疑的浮躁社会,这本书提倡回到内心,回到自然,帮助大家获得安静的能力。对于该书的出版事宜,记者采访了《行走》书系的出品人陈坤和主编费勇。
记者:谈谈与对方合作的契机?是怎样想到要与费勇合作《行走》系列书的?
陈坤:费勇老师是我非常尊重的一位学者,我们之间的合作源于《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他的《有门》、《没事》等等都是我很喜欢的作品。《行走》系列是因“行走的力量”而生的,但它又不局限于只谈“行走的力量”,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系列,让更多的人爱上行走,在让心安静下来的同时,也能够拥有更加积极、健康、明亮的生活方式。
费勇:跟陈坤的认识也是很有趣的一个过程。我们都是信仰佛教和热爱行走之人,陈坤发起的心灵项目“行走的力量”邀请我一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对他和这个项目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看到这个项目是怎样一步步一个个在影响参与者以及更多的人。去年底陈坤出版了《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这本书产生的影响出乎我们的意料,传递出一个简单的信息:今天活在各种压力下的中国人需要正能量。陈坤和我有了一个想法,想通过一个媒介将“行走的力量”所要传达的关于行走、关于生活的一些态度和哲理传达给更多的人,慢慢的就有了《行走》这个系列书的概念。这个系列书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通过书的媒介,可以让更多的同行者找到彼此,彼此启迪,彼此鼓励。之所以采用书的方式,在于我们对于文字的敬畏,在这个影像流溢的时代,文字成为一种古典的姿态,带给我们宁静和深远的思考。
记者:从慈善项目、自己写书到现在成为这本书的出品人;从一个明星做出自己的人文担当、亲身涉足文化领域,到现在属于自己的文化产品出来了。这种转变是由一个怎样的契机开始的?
陈坤:很多人觉得,你是明星,你赚钱多,你就应当如何如何。我想说的是,钱我不比任何人少捐,但同时我的内心里也有其他让我觉得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事情,我愿意用我这可能不多的影响力做一些我所认为正确的事情,并且将这些正面的、积极的概念和力量传播出去,而“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借鉴电影的完成方式做出版
记者:你是如何为这个系列书定位的?要传达给读者的是什么?它与其他系列书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费勇:这个系列书名为行走,当然和旅行有关,但因为我们认为行走即修行,所以,又和心灵有关。我把它定位为旅行读物和心灵读物。当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文学读物。我觉得目前的图书分类好像都不太能涵盖这个系列书的特点,我内心希望它带点实验性,不可分类。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首先就跳出某种既定的框框。我们当然会展现很多有趣的地方,展现深度的人文地理,展现不同的行者在行走中的心路旅程。但归纳起来,也许可以这样说,我们想展现一种明亮的生活方式,展现一种别致的观察方式。通俗地说,就是展现一种明亮的活法,展现一种别致的看法。这大概可以说是这个系列书和其他系列书不同的地方。
记者:出品人是一个影视业的概念,在出版界里面很少听到,你是怎么理解出品人这个角色的?
陈坤:通常情况下,一本书的诞生都是先有文稿,再有出版社去协助出版,才成为我们可以看到的成书。在电影的领域里,出品人通常勘测前景、调控方向、出资,并且选择制片人,组建团队去完成一部作品。我相信我们可以借鉴到电影的完成方式,用在出版业中。
记者:这本书缘起于“行走的力量”这个心灵项目,但是它所包含的内容更多。很多是大家在谈行走的体验、感悟或者说通过行走领会到的某一种精神、力量。为什么想到要用这样的方式来编撰一本书?
陈坤:可能大家会觉得这本书是不是“行走的力量”的衍生品,实际上它不完全是。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更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更明亮的生活方式,而这些也都是他们可以从行走中获得的。
寻求真理的行走永无止境
记者:写作和表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这次自己策划出品一本书和自己写书又有哪些不同的体验?
陈坤:对我来说两者有共通的地方,它们都是人生感悟的记录和表现方式,一种是影像上的,一种是文字上的,都是我喜欢的方式。相比之下,深入人心的文字会更有魅力。写作很单纯,筹划会比写作考虑的事情更多,更宏观。
记者:这本书还会有续作吗?或者说在“行走的力量”未来的计划中,出版物将承担怎样的一种角色?
陈坤:第二本我们暂定为阿尼玛卿山的徒步之旅。希望《行走》可以独立存在,成为一个品牌。
记者:未来还有写作计划吗?有无计划推出自己的作品,能否谈谈平日的阅读和写作。
陈坤:首先在最初的时候,我个人对《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也并没有期望一定要做成什么样子,但它就这样诞生了,并且很多朋友告诉我他们很喜欢,我很开心;但接下来我想要尽量保持一颗同样单纯的内心去写,不给自己设目标,更尊重文字的纯粹性吧。
记者:有没有想过有一天“走不动了”怎么办?
陈坤:行走绝不仅仅是用脚走路,“走不动了”只是体力上的问题,而你的精神、毅力,你的双眼,你的心,只要你愿意,就可以一直行走下去。
费勇:行走,只要开始,就不会结束。哪怕有一天,体力不行了,相信我们依然可以在心灵的国土上继续行走。当然,从终极上说,只要人类存在,只要宇宙存在,行走就不会停止,寻求真理的行走永无止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