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主页
- 性别
- 女
- 分享
- 0
- 精华
- 4
- 积分
- 345
- 主题
- 30
- 相册
- 0
- 好友
- 0
- 记录
- 0
- 日志
- 0
- UID
- 4594
- 阅读权限
- 100
- 听众数
- 0
- 收听数
- 0
- 买家信用
 - 卖家信用
 - 最后登录
- 2007-3-19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点数
- 301 点
- 帖子
- 304
- 注册时间
- 2004-3-21
- 点数
- 301 点
- 帖子
- 304
- 注册时间
- 2004-3-21
|
李少红<绝对隐私>将出炉 镜头所及皆为"隐私"
[2004-03-23 10:04:04]
新闻晨报消息:李少红最初看到安顿的《绝对隐私》系列,她发现这些故事都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又不破坏真实性。她说:“首先,死人的温度与活人的温度是不同的,这些故事真实得令人动容;其次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又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它们都是从小的方面切入,以张三李四的面目出现,但合在一起却能表达当代人的生存状态。”
当然这也可能与李少红挥之不去的电影情结有关。凭借着《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第五代”中最好的女导演李少红开始树立起自己的电视剧品牌,它的特点是细腻、唯美。精致得使它一开始就区别于那种一天能拍两集的电视快餐。但此前她很少涉及现实题材。
该片的投资人之一李小婉表示,几年前李少红先提出她想做一个系列剧场,用90分钟的电影标准长度来讲述不同的故事,但又要有相关的主题。2001年下半年的时候,他们开始和安顿联系,安顿也表现出了合作的意愿,但剧本一创作就是两年……
“电视电影的市场还没打开”
虽然电视电影这种形式在国外已经相当流行,《24小时》、《兄弟连》等不仅拥有很高的收视率,评论界也给了很高的赞誉,其精致程度绝对不亚于一部普通电影。但在中国,只有电影频道不间断地推出一些电视电影,且收视率都不理想。
李小婉表示,《绝对隐私》系列就想填补这块空白。“我们希望目前先将这套系列10部一拍,然后一季一季推出,完全模拟HBO的模式。而在拍摄时以高品质的影像保证它既能在影院放又能在电视台播出。”故事的选择由投资方和制片方共同决定,每一部投资120万—150万元人民币,每一部的拍摄周期在20—25天。而在故事内容上剔除地域色彩,这个南方,那个北方,这个在上海,那个在香港,统一的是风格,全部流畅、精致。
《绝对隐私》的导演将采用国际惯用的每部一个导演轮流拍摄,目前主要是李少红、曾念平夫妇以及美国摄影师安地,已经完成了6部。而演员方面,周迅、陈坤、黄觉等李氏班底将全部加盟。李小婉向记者表示,这些演员绝不是客串,全是主演,每人一个故事,将来会有更多明星加盟。
记者问,这样的隐私故事如果让真正的主人公或者非职业演员来扮演是否会更具冲击力?李小婉说:这不是纪录片,是有商业价值的产品。对观众来讲,无论是演员还是真人都是陌生的,我们只想通过影像的手段来复原那种真实的状态。当然,李小婉也表示会有一些配角,不排除请非职业演员。另外,原著者安顿将在大部分剧集中扮演她自己,复制当时的采访过程。她的表现令剧组很满意,“因为她完全不是在演,而是在采访,就像她又开始了一个口述实录。”
李少红:"隐私"就是"真实"
李少红:“那些故事主人公的"绝对隐私"和我们隔着一扇门,电视电影就像一把钥匙,那扇门里有现代人的情感世界。虽然我拍的是电视剧,但我平时爱看的反而是纪录片和DISCOVERY频道。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对纪录片这种形式感兴趣,而且当我尝试过电影和长篇电视连续剧后,我希望尝试新的形式。安顿的《绝对隐私》以真实的故事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渴望让这种真实延续到荧屏上。
通过最初的受访者到安顿再到我,这些故事离它的本真一定有距离,但我们能保证转述的过程绝对真实。真实都是相对的,就像人造丝和真丝完全不同,你从这些故事中能感受到真实,这种真实是再高明的编剧都无法凭空编造的。隐私只有一个含义,那是法律上规定的。我所理解的"绝对隐私"就是"绝对真实"。”
周迅:《绝对隐私》不是出卖隐私
周迅:“我信任李少红导演,也相信那些就是真实的。不是任何人都有勇气让自己的"隐私"进入公共领域。我觉得这不是出卖自己的隐私,而是找到一样东西来释放自己。安顿的书和少红导演的电视电影提供了一个渠道。而我们在观看这样的作品时,不是简单的窥视,而是在缓冲心理的矛盾和挣扎,得到一种人生经验的滋养,也就是将别人的教训变成自己的经验。”
黄觉:给我一个进入内心世界的方法
黄觉:“我拍的影视剧还不多,但拍摄《绝对隐私》的过程很不一样,我演一个误入歧途的画家,我觉得我得到了一双发现生活细节的眼睛和进入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方法,在体验伤痛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坚强。”
对话《绝对隐私》作者安顿——"糜烂之处,艳如桃花"
在安顿工作的大楼里见到她,和我印象中的差别不大:中等长发、圆脸、戴副眼镜,有种成熟女人的干练和亲和,就有点像我们小时候都有的“知心姐姐”,但又多了一种超然脱俗的风韵。
我们在大楼里的咖啡厅坐下,她要了杯茶,然后点上烟,我突然觉得自己变成了被采访者,9年来,许多故事就是这样成为了“口述实录”。谈起即将被搬上荧屏的这些“绝对隐私”,安顿用了八个字形容:“糜烂之处,艳如桃花。”
记者:既然是隐私,将它呈现到电视荧屏上,它还是隐私吗?这种呈现的目的是什么?
安顿:从一开始,这些故事就不是隐私的概念。其实只有在中国,隐私才与龌龊联系在一起。在拉丁文和英文中,隐私这个词都是中性的,是指没有说出来的心事,所以我们中国人才会被隐私压得喘不过气来。
糜烂之处,艳如桃花。把隐私写出来,可能有其残酷性,但人能够残酷地剖析人,这就是智慧。有人为什么老觉得别人骗他,那是因为他有时对很多东西没采取友善的态度。我从来没给当事人带来麻烦,当事人说不要写,我绝不会写。我觉得他们是把向我倾诉当成心理治疗,这也说明中国的心理辅导业不够发达,否则他们为什么要找一个记者呢?———一个远在新疆的人会写信给我,舍近求远是因为近处的不可指望。人很孤独,没到那份上,他也不会说。所以我觉得这种展现不是让人去嘲笑此刻不幸福的人,而是一种人文关怀,看到的人能规避很多东西。冯祺因为这么做了才生活在忏悔中,电视观众能从中得到借鉴,就不会那么做了。
记者:你觉得此类电视剧的流行或者说《绝对隐私》的市场空间,是否是它能满足当代人的窥私欲?
安顿:窥私欲的代名词是好奇心,我们为什么活下去就是因为有好奇心。如果我想赶潮流,那么1998年、1999年将它改编成影视剧是最好的,所以绝对不是什么赶潮流。作为一名记者,我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人性的丰富,你能不理解,但能宽恕。当然这个上限是法律。
人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我觉得故事的主人公都很勇敢,至少他们顺从了内心的指引。其实你真正要看隐私,可以看A片,看情色电影或者上黄色网站,那会愉悦得多。但看《绝对隐私》的故事你能解气吗?能快乐吗?我想更多的是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