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主页
- 性别
- 女
- 分享
- 0
- 精华
- 41
- 积分
- 5932
- 主题
- 710
- 相册
- 0
- 好友
- 2
- 记录
- 0
- 日志
- 0
- UID
- 4758
- 阅读权限
- 200
- 听众数
- 0
- 收听数
- 0
- 买家信用
 - 卖家信用
 - 最后登录
- 2025-3-19
- 在线时间
- 10171 小时
- 点数
- 7206 点
- 帖子
- 2068
- 注册时间
- 2004-4-16
- 点数
- 7206 点
- 帖子
- 2068
- 注册时间
- 2004-4-16
|
本帖最后由 ynijau 于 2017-6-10 21:27 编辑
做完电影《钱学森》的发布会,签完5000本书,3月4日晚上10点,陈坤来到广州滨江东路的“小酒窝”,一行五六个人沿着红木螺旋梯上二楼,有人喃喃自语,这么多人,会不会垮啊?陈坤特淡定地说了句不相干的话:这楼梯真漂亮!
陈坤喜欢漂亮、有设计感的东西,读电影学院前想去欧洲读设计学校,因为没有钱未果。现在一有空他就看设计书,西装也好,夹克也罢,统统是自己挑。今天他穿的是一件别致的夹克,扎腿裤配粟黄色大头马丁靴,中间露出一段细细的脚踝。完全没有化妆,肤色黝黑细腻,有一层淡淡的亚光,耳畔有一只银色跳达的耳钉。
《幸福额度》和《龙门飞甲》刚下画,《钱学森》正在上画,和周迅、赵薇合演的巨片《画皮2》马上就要公演,春晚一曲《好久没回家》也备受赞赏,工作室“东申童画”以公益活动“行走的力量”西藏行引起关注,而半自传半杂文性质的处女作《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一反明星书、写真集的惯例,扎扎实实十几万字,2个月内加印四五次,不声不响卖到快20万册。明星身份之外,还成了畅销书作家。
名利带来的忧郁症
《画皮2》是即将上映的暑期大片,导演乌尔善说陈坤在电影中演一个铁血深情的武士,“是超越‘皮相之惑’的觉悟者。他用一个充满内心力量的角色,从容得让人刮目相看。”
重庆小男孩,有一个众所周知不太幸福的童年,父母离婚,跟着外公外婆在茶园长大,跟着母亲继父住在江北一个13平方米的房子,“邻居很欺负我们家,小朋友看不起,家里又很穷。我到现在也很自卑。”敏感早熟的少年,过早承担他这个年龄不应该有的责任,白天读职高晚上在夜总会当服务生,努力改变命运。19岁考上东方歌舞团,隔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仍然是白天上课晚上唱歌,负担一家老小的生活费。第一次拿到9万块片酬,马上寄4万回重庆,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北京像他这样的北漂不计其数,有些人演了一辈子还是跑龙套的,但陈坤运气好,2003年“非典”,大家都出不了门,闷在家看电视,恰好各个电视台都在放陈坤演的《金粉世家》,从此陈坤成了“七少爷”,房子、车、助理、头等舱……汹涌而至。从2003年到2006年,突如其来的巨大名利让他迷失了自己,“我的人生有点像空中楼阁,得到的一切让我感觉很不真实。太莫名其妙了。对于不成正比的收获,我感到很不安。”欣喜、膨胀、厌恶、恐慌,陈坤得了忧郁症,整夜整夜失眠,靠近窗户想跳下去。“有一天我开车在路上,看到繁华的街景,如梭的车流,穿行的人群,突然间觉得特别害怕!我觉得现在拥有的一切都不属于自己!我随时会失去它们。那天回到家里,我第一件事就是把我所有的银行卡全部交给我的家人,把卡的密码告诉他们。”
“我是个笨孩子”
他想演梅兰芳,想演诸葛亮,但命运只给了他钱学森和雨化田,怎么办?“就去演好它。”
36岁的陈坤喜欢“宠辱不惊”这四个字。“我从小就是被辱大的”,经历过贫穷,也曾经暴发,受过冷落,也受过追捧,人生高高低低沟沟坎坎都经过,“给我影响最大的是《西藏生死书》”,那是同班同学赵薇随手送给他的书,信仰给了他方向。去年做“行走的力量”,在西藏羊湖边起了写书的念头,三四个月内,手写五万字,口述五万字,写成了《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谈他的过去,谈他的改变,谈他的现在,更谈了他的儿子,谈了周迅与赵薇。“我不想被人说是炒作,但是我的儿子,周迅和赵薇,他们都是我生命里的一部分,如果回避他们我就是对自己的不坦诚。”书写成之后,他的好友和作序者费勇教授看过他的初稿后,感叹了一句:“我从没有见过这么诚实的人。”
“我看到了我的人生是这样子,可能不是大家所希望的,但是我依然很迫切地、很真实地想跟大家分享我真实的样子。我是一个特别平常的人,有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跟所有的人都一样。”
深夜11点,说了无数话,签过5000本书的男明星手有点抖,他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是一个笨孩子,接受自己是一切修行的开始。”
对话陈坤:“清贫是不被太多欲望困扰”
我其实不需要欺骗大家
时代周报:看了你的书之后,大家都惊讶一个明星居然写得这样一手好文字,还这么有内涵。
陈坤:从小到大我是一个爱文字的人,所以我在使用语言方面是比较轻松的。很认真地讲,这本书是我的一个感受,人在不断往前行走中遇见自己,遇见真理,其实这些哲学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早就有了。我无意教大家什么,想分享的不过是一个道理,真理连我这样的人都能找到,连我这种纷繁复杂的职业,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里面都能找得到的话,那么很多朋友也应该找得到,大家都可以跟我一样。
时代周报:这本书你原来想叫它《丑陋的陈坤》,那么事实上,在你的理解当中,陈坤丑陋吗?
陈坤:陈坤只是一个名字而已,不是那么重要。大家经常会在电视上或者报纸上看到的被美化过的陈坤,你们喜欢的那个人连我都不知道。我只是想尽量地表现真实的我,因为只有我自己比较了解我自己生活中的样子。“丑陋”这两个字,当然聪明人就明白,这是一个调侃。老包装得那么漂亮的陈坤到底是不是我呢?他既是我,也不是我,佛法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他也许是我想成为的我,也许根本就是跟我背道而驰。
时代周报:我以前采访张艾嘉的时候,问她为什么不写自传,她说这要看她对自己有多坦诚,在这本书里你有多坦诚呢?
陈坤:我的职业就是以装扮自己为生。我只想用减法,剥离所谓你们喜欢的外表,很可能演员自己就是一个比较丑陋的人。在序里我说了一句话“真实的丑陋远比打扮的反要美丽一千万倍”。坦然是我要的人生态度,我看到了我的人生是这样子,可能不是大家所希望的,但是我依然很迫切地,很真实地想跟大家分享我真实的样子是什么样子,我其实不需要欺骗大家。
时代周报:在你这本书里,是不是有这么一个原则:我不能保证全部说真话,但至少我不说假话?
陈坤:不是,真话是这样的,比如我们看一部电影,我说非常好看,而我心里的真话是“切”,但是如果说了“切”,我就伤害了别人。世俗的层面还有尊重,还有修养。那我可能就会说“这部电影不错,但可能它不是我最喜欢的”,这个世上没有绝对的真也没有绝对的假,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这本书,是顺应这个时代的,我只是希望这本书里面核心的东西,能被有心人读出来。
我当然是在作秀
时代周报:做慈善会不会怕人说是作秀?
陈坤:当然会,“行走的力量”第一天就有人退出,怀疑我作秀,我就非常认真地告诉他,我当然是在作秀,你觉得我只是为了帮助你们10个人吗?我花了13个月的时间,我不作秀,我怎么传播出去?
我们这个活动是要去盲童学校,我说盲童学校不是我们这次活动中最重要的,我们在做慈善的沿途帮助人,“行走的力量”是一个平台,它不接受任何捐款,它只是让更多的人知道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大家来帮助的。
时代周报:如果你不到西藏行走的话,是不是就写不出这本书?
陈坤:巧合凝聚所有的一切,比如说我在西藏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帐篷一个老人家,我就突然想到我父亲。平时我是不会想到我父亲,只有那一刻我好像想到了我的父亲,于是我在我的记忆当中找了一块我的父亲跟我的记忆写进去。
时代周报:你每天都在跟自己的内心对话吗?
陈坤:难道不应该吗?
时代周报:你演戏的时候都在对话吗?
陈坤:你要知道,演员创造角色为什么那么有趣,他真的是在跟内心对话。我完全看见我自己的面孔。
对于我来说外貌是一个工具
时代周报:我看你微博上有一句话,我很喜欢,就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但演员这个行业,本来就是以色示人,观众因为你长得帅才会把很多的幻想寄托在你的身上,你怎么面对这种纠结的局面?
陈坤:我完全不纠结。这四句是《金刚经》里面的偈语。那个微博不是在讲我,我先申明。对于观众来讲,他要接受陈坤,肯定是从形象开始,但是你要知道,外貌是阶段性的,每个人都喜欢外貌美,因为外貌的美而喜欢那是暂时的喜欢,内在的东西会让你持续地喜爱,对于我,既然大家因为外貌喜欢了我,那是上天给予的恩赐,那紧接着我就要更多地丰富我的内心,希望大家能够长期地喜欢我,在这个过程里面,还能分享更多的好东西。对于我来说,外貌是一个工具,我从来不纠结。难道我要毁容才能证明我的存在吗?不需要!我是一个演员,有一个相对好一点的皮囊,大家觉得不错,喜欢我,我也挺高兴。如果大家不因为我的外貌而关注到我,因为我做的事关注我,我就更高兴。
时代周报:你感谢你的“皮囊”吗?
陈坤:我当然感谢,这是第一个手段,你要想想其他有多少人会羡慕,这是老天赏饭吃。
时代周报:现在学了佛之后,脾气会好很多吗?
陈坤:学佛,学哲学,都不是达到一个外在心平气和的样子。不是说我今天开始说我要随和,我就开始扮演一个没有脾气的人。内心自在的人会比较坦然接受所有的东西,并各个击破,是不是,如果你连你的坏脾气都不能接受的话,那怎么能变得更好,身上的任何毛病都会像雪球一样,你躲避它,它会越滚越大,你只能面对它,其实每个人的脾气都不好,只要是人。
时代周报: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缺点吧,但接受最难。
陈坤:学会去接受,我的书里面只谈到一个话题,当你觉得要改变的时候,就要接受,改变从接受开始。比如我陈坤,大家觉得我是偶像派,那我就接受了这个现实,我不能老跟别人讲我不仅仅是一个花瓶,我得用演技和其他方式展现我的魅力。我脾气暴躁,但是我依然感恩,我说“清贫是什么,是不被太多欲望困扰”,不是说我要做一个清贫的人,我就要把我所有的资产分散出去,而是拿着这些资产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保持一种清贫的内心,是特别难的事。所以我觉得这本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对我自己的激励,其实我也做不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