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历
- 其它
- 血型
- 其它
- 个人主页
- 性别
- 保密
- 分享
- 0
- 精华
- 3
- 积分
- 6166
- 主题
- 1092
- 相册
- 0
- 好友
- 0
- 记录
- 0
- 日志
- 0
- UID
- 6517736
- 阅读权限
- 200
- 听众数
- 1
- 收听数
- 0
- 买家信用
 - 卖家信用
 - 最后登录
- 2025-5-4
- 在线时间
- 4607 小时
- 点数
- 38864 点
- 帖子
- 3031
- 注册时间
- 2009-8-24
- 点数
- 38864 点
- 帖子
- 3031
- 注册时间
- 2009-8-24
|
本帖最后由 苍山雪 于 2017-6-24 21:18 编辑
[亚马逊] 我们?逆行(独家创刊号签章版) [平装]
[当当] 我们.逆行(预售期间购买即有机会赢许巍《此时此刻》签名专辑(共9张,随机抽取。纸上的朋友圈,公开的真心话,最具文艺气质与悲悯情怀的明星陈坤真诚出品)
[140327] [新浪娱乐] 陈坤任杂志出品人全新MOOK书《我们》上架
3月26日,由影视明星陈坤[微博]跨界操刀担任杂志出品人的全新MOOK书《我们-逆行》全线在各大电商及书店上架。今天(27日)早上,陈坤卖萌晒出与《我们》封面的多张合影,欣喜表示:“《我们》在等你来!墙裂推荐!(自家第二个孩子,自卖自夸一下)”
《我们-逆行》由陈坤跨界操刀担任杂志出品人,作家扎西拉姆多多任主编,是一本打造全新生活理念的MOOK书。作者阵容引人注目:音乐人许巍与主编谈笑静深度清谈,首次披露战胜心魔历程;编舞家林怀民特写;韩松落、宁远、阿鹏叔等文风细腻独特的作者新作独家首发;音乐人宋雨喆、摄影师和平跨界执笔,奉上处女作……通过阐述他们身体力行的“逆行”故事,力图表达这样的态度:其实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只是经历不一样。
“关注有态度的人物,有质感的生活,有温度的梦想”是《我们-逆行》想要分享的力量。陈坤表示:“早安,等待这么长的时间,《我们》真的出发了,他带着我们的平等心出生,向我们朴实的内心走来!《我们》你好!”周迅亦推荐了此书:“喜欢这句话,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只是经历不一样。快和《我们》一起,用平等与爱来对待世界,对待每个人。”
[140411] [扬子晚报] 陈坤跨界出杂志书《我们》许巍首谈战胜心魔历程
意义在于倾诉和分享
作为娱乐圈颇具文艺气质的明星,陈坤跨界出版圈,于近日推出全新MOOK杂志书——《我们》,创刊号名为《我们?逆行》。他在微博上自嘲“男花瓶演员转行到出版业艰难”,同时也对此书信心满满,非常真诚地推荐给读者。陈坤坦言,《我们》的意义在于倾诉和分享,“我的好,我的坏,我的异类,我的虚荣,我的自私,你们都可以拿去看。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只是经历不一样。”
谈笑静(扎西拉姆?多多)担任《我们》主编,她如此阐述这本书的概念:《我们》是基于对平等的信仰。《我们》中所呈现的是不同生命的不同面向,有明星的光耀,也有和尚的清寂,有流浪歌手的随性,也有作者的坚毅。
创刊号的主题为“逆行”,重磅推出音乐人许巍的独家访谈。在书中,他首次披露战胜抑郁症的心灵历程,坦然面对心魔过往,畅谈禅意人生与音乐理解。此外,该刊还汇集超强创作阵容:专栏作家韩松落、曾经的“最美女主播”宁远、自由创作人阿鹏叔等新作独家首发;独立音乐人宋雨喆、摄影师和平跨界执笔,奉上重磅处女作;沙门寂然、鲍尔吉?原野、张跃东、shanshan、薇罗、豹小白、青山、王小屋……为你阐述他们身体力行的“逆行”。
[140411] [西安晚报] “逆势而上” 进军出版业 陈坤:我始终相信文字的力量
陈坤跨界出版业 推全新杂志书《我们》
作为娱乐圈极具文艺情怀的明星,陈坤跨界出版业,推出的全新杂志书《我们》创刊号近日正式发行。昨日,陈坤接受了记者的邮件采访,谈及在纸媒和出版行业被“看衰”的当下,为何自己却“逆势而上”进军这一领域,他坦言“出版带给我精神上的盈利,光这一点就足够吸引我尝试”。
作为一本杂志书,陈坤希望《我们》带给读者的意义在于分享和倾诉,和他钟情的文艺领域一致,在创刊号中,陈坤邀到圈中好友许巍的独家访谈,此外,参与执笔的还有专栏作家韩松落、自由创作人阿鹏叔、独立音乐人宋雨喆、摄影师和平等人。
虽然是娱乐圈中一呼百应的明星,在具体业务方面也很快上手,但初入出版业的陈坤,已经开始发现这一行业的不易,并在微博上自嘲“男花瓶演员转行到出版业很艰难”。昨日受访时,他再度说到当下的传统媒体和出版行业都有走下坡路的趋势,坦言“从盈利的角度来说,出版业现在的确处于一个艰难的阶段”。但陈坤也强调,无论何时,文字和图书都会有其存在的意义和强大生命力,“从小我是个很喜欢码字,也很尊重文字工作者的人,我觉得文字就像是面镜子,它能够折射出每个人的内心;它也像一把利剑,可以穿透所有的障碍,直击我们的内心。我始终相信文字的力量,相信它所传达出来的思考与态度。”?
[140415] [武汉晨报] 作家都去拍电影了 演员只好来写书了
陈坤办杂志追求“精神盈利”
作为娱乐圈最具文艺气质与悲悯情怀的明星,陈坤跨界文学圈,于近日担当出品人,推出全新MOOK杂志书《我们》,这个消息大约比韩寒郭敬明都去当导演更令人吃惊吧。记者昨日从中信出版社获悉,创刊号《我们?逆行》一出版立马引发购买狂潮,位列亚马逊新书预售排行榜第一。昨日陈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从“男花瓶”转行做出版很艰难,但他追求精神上的盈利,并称:“这本杂志是自家第二个孩子,强烈推荐给大家。”
作家跨界导演 不做文学“土豪”
如果你还用“作家”来定义韩寒和郭敬明,那么你错了。自从郭敬明开始当导演拍《小时代》以后,他在“中国作家富豪榜”上常年占据的三甲地位已然不保,在电影《小时代》为他赚得盆满钵满时,你以为他还在乎在作家圈里做个“土豪”?
你看,郭敬明的“好朋友”韩寒也开始跨界了。首次转型导演拍摄电影《后会无期》,为了造势,晒剧组照片成了韩寒微博的家常便饭。甚至有一天他微博上写道:“录音师的座位一般都会形影不离伴在导演的左右,感谢录音组专业的工作,感谢郭敬明敬业的陪伴。”
曾经在文学圈风生水起的韩少与小四,就这样华丽丽地投奔娱乐圈了。虽然,几天前韩寒主编的《想得美》才上市,郭敬明旗下的杂志《最小说》也在继续,但文学已然成副业了。
明星转行出版 追求精神盈利
在韩寒、郭敬明等作家纷纷跨界演艺圈的同时,演艺圈的陈坤反倒对文学兴致盎然,开始涉足出版,于近日出品了杂志书《我们》。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陈坤表示:“从盈利的角度来说,出版业现在的确处于一个艰难的阶段,但从精神层面来说,出版绝对可以带来精神上的盈利。那一点就足够吸引我去尝试了。”
其实陈坤变成文学咖也不是新鲜事,在郭敬明跌出“中国作家富豪榜”三甲的同时,陈坤已经凭借首部个人随笔集《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跻身榜单第30位。尽管版税对于陈坤来说应是小数目,但他精神上绝对满足了,被网友称作“演员里最会写书的,作家里最会演戏的”。
彼时,陈坤已表现出对出版业的极大兴趣,对媒体声称开始尝试做图书出品人。而此次出品杂志书《我们》,陈坤号召力超强,创作阵容汇集了专栏作家韩松落、曾经的“最美女主播”宁远、独立音乐人宋雨吉吉、摄影师和平、作家鲍尔吉?原野等,更推出音乐人许巍的独家访谈,首次披露他战胜抑郁症的心路历程。
在接受本报专访时,陈坤表示自己作为杂志出品人并非“徒有虚名”,他说:“我们的创作团队会就每次的选题策划和我进行讨论。就拿《我们》创刊号来说,有人说对‘逆行’这个主题很感兴趣,那我就会和他们谈论,兴趣点在哪里,你觉得就这个主题有什么延展和发挥的空间,觉得可行,就放手给他们去具体执行。”
虽然陈坤也在微博上自嘲“男花瓶演员转行到出版很艰难”,但他也说,他始终相信文字的力量,相信文字所传达出来的思考与态度。?
[140417] [信息时报] 逆行 精神上的盈利比物质更重要 (內容 #2 #3)
[140418] [羊城地铁报] 男花瓶陈坤的逆行
杂志书《我们?逆行》是陈坤继《去远方发现自己》后又一力作,他在微博上自嘲“男花瓶演员转行到出版业艰难”。《我们》的意义在于分享,“我的异类,我的虚荣,我的自私,你们都可以拿去看。”
“我们”是谁
对杂志书的命名“我们”使创刊号《逆行》一开始就有了一个拉近关系的“圈子”,但是,陈坤的“圈子”却是“反围墙”的。人们往往习惯用标签和圈子去定义、区分每一个人,但在他看来,“我们其实都是一样的人,只是经历不一样。无论社会地位以及财富如何,每个人都面临着共同的社会大环境,喜怒哀乐、生老病死,这些是我们都要走的路。”
至于在出版业“走下坡路”的时候,以“男花瓶”的姿态逆行,则是因为他从小是个很喜欢码字的人,“我始终相信文字的力量,也很尊重文字工作者的人。”
逆向行走
大篇幅访谈许巍是《我们》创刊号的“头版头条”。对于许巍的“上头条”,既缘于陈坤和许巍共同的音乐热忱,更因为共同的信仰。“我们都对行走特别感兴趣。”陈坤说,而行走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说是“逆行”,陈坤却大有哲学家“肚量”:“在我的生命中,没有所谓的顺和逆的概念。逆行是鼓励那些尊崇自己内心方向的个体,一次在当下看是逆向的行走,也许是一次顺应内心的人生尝试。”
[140418] [半岛都市报] 男花瓶转行出版业 陈坤推出杂志书《我们》期待精神上的盈利
专注于“行走”的陈坤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最近他终于回归,不过方式有些特别,那就是跨界到了出版业,推出了全新MOOK杂志书——《我们》。在接受采访时,陈坤自嘲地表示“男花瓶演员转行到出版业,艰难”,同时也对此举不无得意之情,坦言出版业虽然盈利困难,但从精神层面来说,出版绝对可以带来精神上的盈利,“那一点就足够吸引我去尝试了”。
推出《我们》我们都一样只是经历不同
《我们》是一本杂志书,杂志书,顾名思义就是将杂志和书籍合在一起,把杂志以书的形式发表,没有杂志的时间限制,图片多文字少,一般一本书就是一个专题。创刊号的主题为“逆行”,推出了音乐人许巍的独家访谈。此外,该刊还会集超强创作阵容:专栏作家韩松落、曾经的“最美女主播”宁远、自由创作人阿鹏叔等新作独家首发;独立音乐人宋雨喆、摄影师和平跨界执笔,奉上重磅处女作。
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陈坤这次担任《我们》的出品人,他自嘲,“男花瓶演员转行到出版业,艰难”。但是陈坤对此书信心满满,非常真诚地推荐给读者。陈坤坦言,《我们》的意义在于倾诉和分享,“人们往往习惯用标签和圈子去定义、区分每一个人,但在我看来,我们其实都是一样的人,只是经历不一样。无论社会地位以及财富如何,每个人都面临着共同的社会大环境,喜怒哀乐、生老病死,这些是我们都要走的路”。
高调进书界相信文学的力量和态度
这虽然是陈坤第一次担任杂志书的出品人,但并非说陈坤是出版界的新人,2011年,陈坤就出版了自己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并凭借此书跻身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2012年,陈坤推出了“行走”系列,包括《往西,宁静的方向》、《去远方发现自己》等。
很多人好奇,陈坤为什么不好好待在影视圈,反而高调进军图书市场。陈坤说,对于他来说,有时候决定做一件事情,只要有一个理由,就足够了,“我始终相信文字的力量,相信它所传达出来的思考与态度。从盈利的角度来说,出版业现在的确处于一个艰难的阶段,但从精神层面来说,出版绝对可以带来精神上的盈利。那一点就足够吸引我去尝试了”。
担任出品人参与到选题策划
陈坤说自己作为出品人,并非只是挂个名,而是会真正参与到杂志书的选题策划中,“我们的创作团队会就每次的选题策划和我进行讨论,大家共同决定大概的定位和方向”。这次《我们》杂志请来扎西拉姆?多多担任主编,陈坤说他们是生活中彼此信任的好朋友,“多多是我很喜欢的一位诗人,我以前读过她的诗,印象很深。文字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她是一个非常有想法、做事有激情的人,我很信任她”。创刊号《逆行》中有大篇幅许巍的访谈,陈坤坦言,自己和他有非常多的交集,“我们相识多年,他还给我写过歌 。除了欣赏和热爱他的音乐外,我们俩有两点特别契合:一是我们都有共同的信仰,在一起可以谈精神层面的东西;还有一个就是我们都对行走特别感兴趣”。
[140520] [生活周刊 A19] 陈坤 逆行的我们
抢先看Look
《我们》创刊号以“逆行”为主题,执笔者有专栏作家韩松落、自由创作人阿鹏叔、独立音乐人宋雨喆、影师和平摄等。值得一提的是,凭借圈内人脉,陈坤邀到了好友许巍的独家访谈。
陈坤 逆行的我们
在娱乐圈,陈坤一直以特别的气质引人瞩目尤其受文艺青年的喜爱。,而这一次,他真的踏入了文艺圈——试水出版业,以出品人的身份推出MOOK(杂志书)《我们》就这样38岁的陈坤演绎着、行走着、出版着。
没压力,相信文字的力量
Q:当前传统的出版行业并不为人看好,你却在这个时候做一本杂志书,而且担任出品人。为什么迎难而上?
A:我确实说过“出版业艰难”但对我来说,决定做一件事情,有时候只要一个理A:由就足够了从小我就是个很喜欢码字也很尊重文字工作者的人,。我觉得文字就像是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每个人的内心;它也像一把利剑,可以穿透所有的障碍,直击我们的内心。我始终相信文字的力量,相信它所传达出来的思考与态度。仅这一点,就足够吸引我去尝试了。
Q:不考虑盈利?作为出品人,这方面会背负较大压力。
A:从盈利的角度来说,出版业现在的确处于一个比较艰难的阶段。但从精神层面来说,出版绝对可以带来精神上的盈利。
Q:将杂志书取名《我们》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A:是基于我对“我们”这个词的理解。人们往往习惯用标签和圈子去定义、区分每一个人,但在我看来,“我们”其实是一样的人,只是经历不一样。无论社会地位、财富如何,每个人都面临着共同的社会大环境,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这些是我们都要走的路。我希望把这样共性的东西,以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和大家分享。
Q:身为出品人,你会参与杂志的选题策划吗?
A:会。我们的创作团队会就每次的选题策划和我进行讨论,大家共同决定大概的定位和方向。就拿《我们》创刊号为例,有人说对“逆行”这个主题很感兴趣,那我就会和他们谈论,兴趣点在哪里,你觉得就这个主题有什么延展和发挥的空间,等等。讨论下来我觉得可行,就放手给他们去具体执行。
Q:你对的兴趣点在哪里?
A:“逆行”我是一个有信仰的人,所以在我的生命中,没有所谓“顺”“逆”和的差别。逆行是鼓励那些尊崇自己内心方向的个体。一次在当下看是逆向的行走,也许是一次顺应内心的人生尝试呢?
Q:有一点我很意外,《我们》的主编是诗人扎西拉姆多多(谈笑静),你们是如何相识的,如何成为志同道合的伙伴?
A:我很久以前就读过多多的诗,印象很深,很喜欢。我认为文字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她是一个非常有想法,并且做事富有激情的人,我很信任她。,
Q:创刊号用大篇幅访谈许巍,你与许巍有没有交集?好像你也十分热爱音乐。
A:是的,我热爱音乐。我和许巍相识多年,他还给我写过歌。除了欣赏和热爱他的音乐外,我们两人还有两点特别契合:一是我们都有共同的信仰,在一起可以谈很久精神层面的东西;还有一个我们都对行走特别感兴趣。
不骗自己,每一步都很干净
Q:说起“行走”,你曾经以此为题做过系列书,而《我们》创刊号的主题又围绕“逆行”展开,两者是不是构成了某种承继?
A:从主题上来说,《行走》系列书更偏重于“行走”这个定义,无论是现实或者精神上的行走,我们传递的是积极正面的生活态度。《我们》而相对更多元化。因为,每一个“我”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这个系列书里可能会出现更异彩纷呈的人生态度。
Q:你发起的公益项目“行走的力量”今年已经是第四季了,当初为什么做?我是说,对行走的热爱强大到让你发起一个公益项目,并且坚持了那么多年吗?
A:行走是我的热爱,但做这个项目,刚开始其实是出于逆反心理:明星做点事情,人们就说在作秀。对此我很逆反,凭什么呢?我的职业是演员,但我也跟你们生活在同一个时空里,也是一个人。你怎么能用我的职业来为我所做的事情定性呢?所以2010年,我组建了自己的公益团队。你们觉得我“作秀”对吧,我偏反着来——自己带队走完全程,每一笔钱都必须捐掉。我就是要较这个劲。
Q:现在你还较这个劲?
A:没有,做着做着我内心慢慢安静了下来。当你静下来就会想一个问题:如果我做公益是出于那种逆反心理,那还是为了自己的名利啊。那我到底是不是发自内心要做公益、要做“行走的力量”?我不能骗自己。所以我自问了很久,要搞清楚内心真正的想法。这形成了一种鞭策,促使我每一步都很干净,非常干净。
我的好坏,我的异类,我的虚荣,我的自私,你们都可以拿去看;我的怨恨,我的骄傲,我的不真实,我想要的伟大,都可以跟你们分享。
Q:你似乎很喜欢用“干净”来形容自己,有好几年了。
A:因为这几年我心态有很大变化。我当初为什么做演员,说到底是为了富裕。刚富裕了一点,虚荣心又来了,想要更大的名气,要成为影帝。30岁以前我特别纠结这个,烦恼得不得了,想撞墙。所以2008年我打算休息个三年再说,每天读书、喝咖啡、步行、骑车、和朋友聊天,结果到第8个月,忽然放下了。也说不清为什么,就是放下了,找到真实的自己了。2010年做“行走的力量”,今年做《我们》我都活得很真实。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