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拉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回不去的“坤迷”

[复制链接]

14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点数
299 点
帖子
394
注册时间
2004-3-13
26#
发表于 2004-7-18 08:31 |显示全部楼层 |亮它
张艺谋会看<名扬花鼓>?GRACE,你这个冷笑话很成功!想看看张艺谋是如何工作的吗?建议可以看看十面埋伏的拍摄花絮。 如果你有兴趣看,但是在网上找不到的话,可以短信给我你的邮递地址,或者FTP地址,共3个文件,大概250MB+103MB+110MB。

N年前,我一个学新闻的朋友在报社实习,采访到张艺谋和吴天明(老井的导演),那时张艺谋还没有现在这样的名气,好像是<红高粱>刚走红,张艺谋和我的朋友(一个实习记者)聊了3个多小时, 朋友采访回来跟我们说吴天明说兵马佣就是以张艺谋为模特的,张艺谋反击说这就是中国男人的标准样子!难怪他会选中<我的父亲母亲>中那个帅哥。他能看中真正的帅孩子陈坤?

14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点数
299 点
帖子
394
注册时间
2004-3-13
27#
发表于 2004-7-20 01:27 |显示全部楼层 |亮它
这个周末我就会去电影院埋伏,不为别的,就为里面那段舞蹈和佳人曲。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喜欢<我的父亲母亲>和<卧虎藏龙>里面的章子仪。任何一种立场都代表着一种偏见。我对张艺谋电影的偏见是, 我最不喜欢的:菊豆,大红灯笼,摇阿摇,英雄, 最喜欢的:活着。

14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点数
299 点
帖子
394
注册时间
2004-3-13
28#
发表于 2004-7-20 21:31 |显示全部楼层 |亮它
我同意SKYWU77的观点,电影必须到电影院去看(冯小刚这一类的电影除外)。<英雄>我是在家里看的DVD,结果没有耐心看完。<卧虎藏龙>我是在电影院看的,因为陪别人去看,看了2次,非常喜欢李安的山水写意一样的风格, 比如章子仪从湖面上轻功踏过的那个画面。后来我看到公共图书馆有DVD出借,借回来再看就比较失望。京剧锣鼓声中章小姐的武打登场在电影院看的时候都是赢得满堂喝彩,在家里看就没有了这个音响感染力,竹林那一幕戏也没有电影院看的时候那样的诗意盎然。还有就是在电影院看的时候大家会互相传达共鸣。

我看了首映式上章子仪唱的<佳人曲>,虽然章的歌唱不敢恭维,但是我喜欢上那个曲调,反复看了好几遍这首歌。从花絮上看,张艺谋真的是很认真和用心, 章子仪也挨了张很多吼叫,都不容易。现在这样一面倒全民批判十面埋伏,也比较令人反感。

14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点数
299 点
帖子
394
注册时间
2004-3-13
29#
发表于 2004-8-18 19:03 |显示全部楼层 |亮它
一个人买N张唱片,就还要厚着脸皮把多余的唱片当礼品送出去,除了送朋友,还可以送给学校的播音台,送网吧这样年青人聚集的地方(我在国内旅行的时候,发现网吧一遍又一遍地播放刀郎的歌)。给准备用陈坤唱片当礼品的朋友打气,抄录米兰-昆德拉<不朽>第3章<搏击>中的一段:

“试想你有一位好朋友,他喜欢舒曼而讨厌舒伯特,而你却发疯似地喜欢舒伯特,对舒曼讨厌之极。你若送他生日礼物,你会送什么唱片呢?送他喜欢的舒曼,还是送你所崇拜的舒伯特?当然是舒伯特。如果你送舒曼的唱片,你心里会不舒服,觉得这份礼物缺乏真诚,简直像讨好你朋友的一种贿赂。说到底,你给人礼物总是出于一种爱,你想将你的一部份赠给朋友,给他一片心意!于是你送给他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而你一离开,他就会朝它吐唾沫,戴上一副橡皮手套,两只手指捏着唱片的一角,把它扔进了废纸篓。”


也许是我中了坤毒,米兰-昆德拉这本书的这一章好多地方让我联想到陈坤。

14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点数
299 点
帖子
394
注册时间
2004-3-13
30#
发表于 2004-8-20 03:30 |显示全部楼层 |亮它
GRACE:
谢谢你的思念。我已经回到美国的家中, 但头颅里面的时钟却还是中国的,正在倒12小时的时差,痛苦ING。

拜读了你最近的帖子,觉得我们越来越有共通之处,比如专辑,比如俊一,比如罗毅的英语。赞同你的意见,虽然我们喜欢名扬, 却不认同名剧的制作和整体的素质。老张的金庸剧虽然骂声一片,但决不是名剧可以比肩的,比起那些所谓的金庸经典之作,老张的制作还应该说是上乘的,不足的只是演员比以前出演的明星们少了些个人魅力, 还有就是编剧的问题。

我抄录米兰-昆德拉这段文字,主要是给自己鼓气,我觉得自己很难做到“野人献宝”,不但担心别人等我一转身就把它丢垃圾堆,还担心遭别人笑话。我以前送别人礼物,都是千方百计琢磨别人的喜好,不过,大多数情况都是好心没好报,别人并不领情。现在我已经找到解决办法了,就是把这个任务交给别人去完成。

请查看你的短信。



14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点数
299 点
帖子
394
注册时间
2004-3-13
31#
发表于 2004-8-21 23:40 |显示全部楼层 |亮它
<b>下面引用由 <u>zhongyi7336</u> 在 2004/08/21 23:21:01 发表的内容:</b>
最想表达对你的敬佩,毕竟你还不是坤迷(所以你在坤网上的委曲求全和坚持更使我感动),因为欣赏陈坤自然地为他和坤网做了这么多,谢谢你。


同样的钦佩,感动和真诚的感谢,尤其是GRACE 给我的短信中告诉我她打算购买陈坤专辑的大数目,说如果再晚一些,也许她可能还可以有更大的预算。
我在这里真诚祝福JERRY的专辑成功。

14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点数
299 点
帖子
394
注册时间
2004-3-13
32#
发表于 2004-8-24 04:41 |显示全部楼层 |亮它
GRACE:你现在还有BUDGET 购买笑傲江湖?如果还没有下订单的话,我可以把我的笑傲VCD 找回来,转送给你,我借给别人看,两年了也没想起去要回来。警告,看李亚鹏版的笑傲江湖,到片尾曲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赶紧把声音调低。这3个张纪中版金庸剧里面,笑傲江湖是最内地化,最没有港台味的。

如果你对租碟有兴趣的话,可以到这个地方看看(www.chinesemovieclub.com   恩,我应该向他们要广告回扣) ,我在那里租过一些VCD,电视剧租看3周大约$10-15一套(已包括来回邮资) 。我刚才去看了一下,名扬花鼓和金粉世家都是$15.99一套,缺货,都给人租走了,中国故事$12.99一套,也缺货。看来陈坤在北美还真的是很有人气。

我去你给我的YESASIA网站看了,按照那个价格, Jerry 3 万张 LIMITED EDITION 的总销售价格就是内地差不多20万张普通CD的销售价格,恕我直言,我强烈感受到内地/港台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内地歌手在华语歌坛的弱势位置。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在欧美国家,歌手为推广唱片举办一系列的专场音乐会是非常规宣传途径,其演出本身基本上不盈利,只为促进唱片的销量。而在盗版严重的中国,歌手通过唱片赚钱几乎不可能,而各类演出才是歌手们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也有了“出唱片是为演出做宣传”的“中国惯例”说。我凭印象找到了以前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看到过的一篇文章,也许对大家了解内地的唱片销售有启发。

http://www.lifeweek.com.cn/2004-02-27/000018073.shtml

《三联生活周刊》总276期 (2004-02-23出版)

中国唱片产业只有一条腿

这次《福布斯》的名人榜中,有18个音乐界的名人入围。但相对电影界而言,音乐界入围的人比较单一,基本上以歌手为主,非歌手只有三宝和张亚东两人,这基本上也反映了这个行业的状况。

与影视业相比,音乐界这些年的发展比较缓慢,整个行业基本上是靠歌手演出收入来支撑。作为唱片业的另一个收入来源:唱片销售,由于盗版问题而基本上被切断。这使这个行业越来越朝着畸形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行业的幕后人员收入偏低;另一方面,歌手版税收入和演出收入的比例偏大。

“羽泉”的经理人袁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羽泉4张专辑累计卖出450万张,他们每张可以拿三毛钱的版税,但是现在发行上的问题,收钱还需要一个过程。”像“羽泉”这样的组合出版的唱片在国内已经算销量可观的了,大部分歌手的唱片销量都很难突破50万张。所以版税收入方面,在很多歌手看来只能算收入的一个零头,出版唱片的目的不是通过它增加收入,而是用它来维持人气。

老狼对自己上榜感到可笑,他说:“去年有几个月的时间在非洲,参加非洲之旅电视节目的拍摄,电视台也只给了几万块钱,我的收入基本上以演出为主,版税从来不指望。”对于像老狼这样的几年才出一张唱片的歌手,即便他的唱片比较受欢迎,盗版商也更愿意做他的盗版。

“羽泉”和老狼去年都没有拍过广告,大部分歌手基本上都维持这样的状态。
刘欢出现在这次排行榜上似乎更能说明这个行业的特点,作为一个出道近20年的歌手,刘欢从来没有出版过一张正式的专辑,但他是中国演出出场费最高的歌手。他几乎没有跟任何唱片公司签约,但是他的知名度却一直保持在一线歌手的行列。刘欢说自己比较幸运,他是因为这个行业的不规范或者不健全才让他如此幸运,还是他能每次都抓住一些维持他的知名度的机会而感到幸运呢?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有。

与很多歌手几乎常年都在外面演出不同,刘欢每年演出的场次不多,但这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中国最受欢迎的歌手。刘欢的实例其实说明了一点:在中国,即便你不按照唱片业的游戏规则去做,也不会影响自己的收入,反过来也说明这个行业目前实行的游戏规则确实存在很大问题。在谈到自己的生存现象时,刘欢说:“在自我经营和遵照游戏规则二者之间,要恰到好处找到那个点。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去考虑开发自己的别的资源,我觉得只要把盗版问题解决了,这个行业的空间就很大了。”

张亚东对自己能出现在排行榜上感到有些意外,在谈到唱片业从业人员收入问题时,他说:“全世界的歌星都比较赚钱,他们演出、广告的收入比较多。制作人在国外的收入也比较高,这是因为国外有一个完善的版税制度。像我这样的职业在国内属比较穷的,我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收入都不高。我属于手工劳动者,工作周期比较长,去年只给王菲和朴树制作了专辑。国外制作人可以通过唱片销售提取版税,在中国没有,都是一次性酬劳,之后唱片卖掉多少也跟我没关系了。制作人想赚钱只能依赖版税制度的完善,其他毫无办法。”

唱片业的不景气是近些年业内从业人员常常感叹的话题,它不仅因为本身出现了问题,更多时候是这个行业缺乏一个健全的体制,在国外,都有艺人的行业协会,来维护艺人以及这个行业方方面面的利益,但是在中国没有类似的民间组织,很多时候的操作都是非良性的。虽然歌手基本上都是靠演出获取大部分收入,但演出市场其实也存在很多问题,华纳唱片公司副总裁宋柯说:“目前各地演出商都没有找到一个良性的挣钱方式,现在演出基本上都是依赖政府的支持和赞助方式,其实这是很不市场化的,如果不用政府和赞助商,完全靠门票,靠艺人的吸引力和观众的购买力,这才是健全的演出市场。”正是因为有这两方面的支撑,才使歌手的出场费逐年提高,演出成本越来越高,门票价位也越来越高。“如果真是按照真正市场化取操作演出,我相信歌手的出场费会降低很多,演出的机会也会更多。”宋柯说。
所以,目前音乐产业的发展,基本上都是靠歌手不停地演出这一条腿来走路,更多从业人员对此也拿不出更多办法。所以只能在歌手身上进行二次、三次开发,让歌手朝多栖方向发展。实际上,这样的效果并不明显,歌手接广告或演戏的机会并不多,正如刘欢说的那样:“我不同意歌手做多栖发展,香港是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就那么大的地方,媒体比较集中,很容易把一个艺人的资源做足,我们没有必要去学,不一定会有好效果。因为香港这么做的结果是要造出一个明星,可能方方面面都不是他们的强项。我们这方面学不来,媒体不集中,地方太大,而且也用不着这样。一个成熟的国家不会这样,比如美国,艺术和商业都很发达,都有各自的发展趋向,中国应该像美国那样才对。”

宋柯认为,还是要回归到音乐本身。他比较看好音乐产业的前景,“第一,中国人的经济水准在提升,这意味着有一个广阔的市场;第二,政府对盗版的治理已经有了效果,这对音乐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如果盗版能减掉30%的话,这个行业的日子就好过多了。第三,新技术的应用在音乐方面解决了创作者的收入问题,比如手机铃声业务,使录音版权有了赢利点。”传统唱片业的赢利模式在受到盗版和网络下载的冲击时,也促使唱片也找到了新的盈利空间,从很多网站靠手机铃声起死回生就说明了音乐产业还是有潜力可挖的。

宋珂还认为,目前国内音像业的销售体系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他认为,目前中国唱片业不景气的主要问题在销售环节上,导致正版唱片被盗版唱片冲击很大。“中国音像出版行业多了一个环节,就是出版发行是分开的,其实今天看来已经没必要了,国外的唱片公司就是一个发行公司。所以,必须打破现在的发行模式,如果国内有资金投入多这方面,建立一两家强力销售体系,会解决唱片业很多问题,比如重新调整价格体系,扩大正版音像制品的发行渠道,这个行业还是有希望的。”



<font size="1" color="#000066">[这个贴子最后由cathy96在 2004/08/24 07:04:06 编辑]</font>

14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点数
299 点
帖子
394
注册时间
2004-3-13
33#
发表于 2004-8-26 12:46 |显示全部楼层 |亮它
GRACE:
佩服你的火眼金睛,看戏看得这么仔细。别的好话就不用多说了,我来和你抬抬杆。我觉得你上面这段真的有些吹毛求疵噢,这个容我下面再旭。

我认为徐亨成熟优雅迷人,陈坤演得很好,但我也是不认为徐亨有多大意义,主要是觉得把这样好的时尚形象浪费在这么少的戏份上有些可惜,以后要有主角的戏份需要这样的时尚形象怕又会有角色重复的担心。另外就是这个编剧实在有偷懒的嫌疑,不肯多费一些脑筋,发挥一些想像力来编一点精彩出奇的故事,就把陈坤自己的故事拿来稍微改编一下就让人家来演,实在是懒惰,欠扁。

说到服装,我觉得就不用那么严格要求,包括网友认为徐亨不像CEO这样的质疑。因为这个剧本来就是时尚喜剧,因为是喜剧,就不那么真实生活化,何况本来戏剧就是高于生活,不是记录片。因为是定位为时尚,就不是通行和流行,而是引领潮流的前卫。你引用的DRESSING CODE 是美国货,在中国水土不服,有很多中国企业并没有这样的 DRESS CODE,但另一方面,对时尚人士来说,美国流行的 DRESS CODE又太老土,中国的时尚是向欧洲看齐,欧洲好像时兴舒适,没有美国大公司那些严格的着装规定。中国小资一类的流行时尚绝对是需要亲眼见过以后才可以想像的到的。这些年在中国留学生中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就是留学生回国有3气,穿着土气,讲话傻气,花钱小气。这话真是一点儿也不假。中国现在真是非常时尚,比我们这美国落后地区强太多了。

<font size="1" color="#000066">[这个贴子最后由cathy96在 2004/08/26 13:13:46 编辑]</font>

14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点数
299 点
帖子
394
注册时间
2004-3-13
34#
发表于 2004-9-1 07:29 |显示全部楼层 |亮它
WATER LILY说的有道理。徐亨的房子可以理解为是公司为员工工作方便提供的房子,如果从公司辞职,自然就必须搬回家去住。这种情况在交通拥挤的大城市比较普遍,他们只在周末和节假日才回家。
我记得好像是在一篇刊登在精品购物杂志上的文章里面,陈坤说过耳洞是98年在德国旅游时扎的。听说扎过耳洞的,如果经常不戴耳环,耳洞会长没了,不知道对否?我已经习惯了陈坤戴着耳钻,觉得还蛮好看的。我比较老土,还是不大习惯看男人戴手镯。但要说CEO就不能戴手镯,就太绝对了。我这次回国在深圳拜访老同学,就看到已经成为集团老总的同学戴着银手镯(我主意到这个就是因为看到陈坤在戏里戴手镯,于是厚着脸皮问了一下,他回答说是他在电台当主持人的女友送给他的,大概娱乐界人士都认可这个时尚),他穿着去上班的就是一身名牌休闲服。在我的印象里面,除了一些外资企业,大多数内地企业对员工着装没有明确规定,只要好看就成,国内的外贸公司也就是这样企业。
内地产的时装剧到了港台和海外都有些认可的问题,就是不能理解内地的一些习惯和环境,尤其是那些主旋律剧。记得有篇文章说过,古装剧在中国电视总公司的收入中占75%多,古装剧在港台海外有市场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古装剧没有这样的认知差距。这是否就是你能对名扬的奇装异服没有异议,却对徐亨的时尚穿着这么认真探究的原因?
陈坤被邀友情出演&lt;双响炮&gt;可以说是对他在&lt;涩女郎&gt;里面优秀表现的肯定吧。好像只有在&lt;涩女郎&gt;里面有出色表现的几位才给留用下来。跑题几句,我看过&lt;涩女郎&gt;后,并不喜欢里面的亚洲影后刘若英,她的喜剧夸张和其他几个主演有些格格不入,这4个粉红女郎,我喜欢的是男人婆张延,她的眉目很有灵气,我觉得有些法国演员朱丽叶-什偌比的味道。我同意XIAO4在另一个主题里面的观点,虽然这样的友情出演因为戏份限制有些可惜,但比起陈坤在他自己公司的戏里面的客串要强很多很多倍。

14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点数
299 点
帖子
394
注册时间
2004-3-13
35#
发表于 2004-9-1 21:45 |显示全部楼层 |亮它
GRACE:
你可真能辨, 佩服。赶紧申明一下,我的中文打字软件打英文的时候只能打大写字,否则需要转换打字方式,我就偷懒了,没想到因此带来了误解和争吵,对不起。
另外我在上面说到“耳洞会长没”,也不是针对你说的耳环取下戴上的作业,而是随便说起来的。对不起,你的那些有关耳环的理论太专业和详细,我看了有些糊涂和眼昏。我的简单理解就是耳环或代表叛逆,或代表时尚,如同戴着耳环/耳钉的柯磊,俊一,徐亨和陈坤,如同戴着耳环打网球的阿加西。突然想到如果阿加西做了CEO,他的同事会对他戴耳环有异议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会员列表|陈坤同名网站(2004-3-9成立) ( 京ICP备202201996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304号 )

GMT+8, 2024-6-16 23:19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