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9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评论:《理发师》 物是人非 爱即永恒

[复制链接]

423

主题

0

好友

3188

积分

点数
1278 点
帖子
2039
注册时间
2006-4-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8 17:18 |只看他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6 12:18 编辑

  爱情的最高境界即,使彼此相通。
     ——一位社会学家这样说道。在此,摘做题记。
    
     来到影院,恰好碰见几位朋友。她们正从《雏菊》的放映厅中走出。当听说我准备去看《理发师》,她们惊诧地问我:“不都是爱情片吗?中国拍的能比韩国好吗?”
     我苦笑。难道自己会为了所谓的中韩之争之类而去看《理发师》?只是单纯地为了陈逸飞,为了那份欣赏,为了那份境界。仅此。
     观察到,从《雏菊》映厅中走出的观众们个个意犹未尽,直抹眼泪。善感的我不禁在想,《理发师》能否使我流泪。结果,直至影片落下大幕,那根催泪的神经只是轻轻被触动,而那根心灵的神经早已被震撼得几欲崩溃。后来想想,所有对泪腺的刺激都只是表象,而唯有心灵是人身最脆弱的部位……
    
     作为一名普遍所讲的“视觉艺术大师”,陈氏的片子画面从一入戏起就开始呈现出特有的唯美。尽管所描述的一样是老上海,尽管所表达的同样是那份熙熙攘攘,但陈氏运用其出众的魔杖,将人文环境与人物的特性及心理状态有机地统一在对于影片主题的升华之上,画面的表达因此充满了韵味,而引人入胜。
     当片子进行到小镇的一段,我顿觉会心。这类的镇子,永恒体现着别样的风景及灵异的神韵,无不让逸飞之类销魂!路板的阙口中,装盛着未蒸发的雨露,曲折得让人晕乎的巷道里,流露着历史的沧桑与光华。影片中许多截取的画面都完全可以成为画师写意的素材,其视觉效果无法用“美丽”一词简单概括,视觉的冲击力同样无法用“震撼”来笼统形容。
     环境场面写意的极致在于影片的结尾。漠漠无垠的黄沙中,点缀着唯一的一棵大树。强烈的反衬效果引人心寒。尽管大树不算郁葱,但却确洋洋洒洒!大树的引申义,早已超过了避阳遮荫的范畴。而仿佛是在心灵的荒野里,出现了一片绿洲,那是一份等待中的会意,更是一份难得的幸福。
    
     也许我们早已习惯,月黑风高代表着杀机,日光明媚体现着欢愉。这类浅显的引申,早已不容陈氏之辈所器重。片子中,哪怕是微小的细节,都体现着浩大的道义。而一些标志性时间的发生,更是在为下边的故事埋伏笔。
     日军的侵占使得欢娱的灯红酒绿沾染的血的傲气和杀机。当两个日本鬼子步入陆平的hair salon,从他面部不自然的抽搐中可以看出,他心中很清楚:他将面对的顾客,开始更为了侵略者,以及与侵略者有着勾结的汉奸与贵族们。
     他心酸,他犹豫,他甚至攥紧了拳头。但他唯命。
     当看到日本鬼子在歌女俞棉身上发泄淫威时,他首先用眼神简略地带过,再就是心中痛苦的煎熬。最终,一点点看似天真却已成熟的感性取代了看似成熟却极脆弱的理性。那一刀,是有意,也是无意,是偶然,也是必然。
     再到后来,面对日军对祖国同胞惨痛无情的杀戮,陆平的报国热情逐渐得到显现和提升。于是,类似的细节在下一次为日军的“服务”中重新上演。尽管那回割破的不再是日军官的脖子血管,而是自己的手指。但那份炽烈的爱国情感和火热的心,就这样,往复着被弘扬着。
     这是后话了。
     日军少尉被剃头匠干掉的消息传遍了遍地租界和老外的上海滩,上海不再是宜于久留之地。走,他没有选择。扔下一座城市,以及一个女人。这里的伏笔就格外明显——而后他的命运与这座光鲜的城,以及那个实则悲惨的女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陆平的船在海上漂泊不定,没有明确的指向标。这也正恰如陆平,以及一切彷徨无措的中国人的处境。当日军飞机空袭到来,船上近乎所有乘客都搬起笨重的箱子挡在头顶。我苦笑。兴许他们不清楚扔下来的是火药和钢铁制的炸弹而不是乒乓球。然而,陆平不。他形如稳坐钓鱼台,神态镇定自若。不仅这时,直至延后,在生活的大风大浪和险滩暗礁中挣扎,他永远拥有一份坚韧与顽强。
     初到小镇,在巷道中,陆平邂逅的那个欢快的背影,实则成为了他今后生活里除去那台记载老上海风情的留声机外唯一的依靠。之后,当他们共同骑上那辆自行车,在梗道中自由穿梭时,不禁感到,他们拥有的,是整个世界。是这样的啊!在残酷的现实条件下,居然还能拥有一份情趣去两小无猜地用单纯的眼光看昏黑的世间,体现出一种无比的灿烂和阳光。
    
     影片主次分明,对于战争的场面描写甚少。抗战一晃就过去了。尽管失却了战争的阴影,命运却依旧弄人。叶军长的出现和俞棉的插手,使得这对名义上的“表兄妹”更无法走到一起。这种插手,与其美其名曰是真情义助,不如说是嫉恨过后最恶毒的复仇。
     随后的一切——
     陆平:升官、带兵、打仗、败仗、战犯、劳改;
     嘉仪:随夫、打仗、败仗、留国、还乡、等待。
     一个江南,一个漠北。一份孤独的思念,一份无尽的等待。历史发生了多次的变迁,陆平的身份也随之戏剧性地发生变化。“我是一个理发师”,无华的话语正是这条汉子价值取向的体现以及对自身的评价和认识。在他的世界中,军官和上校的官衔似乎均可置之度外,唯有理发工具箱和心爱的姑娘,能够留驻心间。
    
     影片进行到最后,就在漠漠无垠的黄沙里点缀着的唯一的一点绿洲中,有情人终能相见。余十年后,陆平成了残疾,而嘉仪当年的风华也不再复返。不禁想起李清照的词赋:“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而永恒的,是那份爱、那份情……
     旁边座位的朋友嘟哝道:“两人拥抱一下,就快完了吧。”
     没有,没有拥抱,更没有浪漫的吻。
     有的,只是两只饱尝沧桑的手,紧紧地牵在一起。
     还是那样自然,还是那样淡雅。
     两人一同走过那布满黄沙的塞外土路,陈氏不可避免地用路的意象代表了爱的艰途。没有尽头的荒漠让人无从得知土路有多长,然而他们就这样一直走着。
     影片借助人物回忆的形式插如了过去或幸福或艰辛的画面。来时爱的路途上所有坚信和苦楚,似乎早应被淡化。回首过去的路,他们走了太久;展望将来的路,他们仍是迷茫。
     “又是大团圆。”身边的朋友又嘟哝道。
     我苦笑。说的不错。然而就在这别样的“大团圆”背后,留驻了太多的泪滴、力量和勇气。在这“大团圆”的将来,有情人能否将感情延续,抑或继续更为悲情的分道扬镳,谁都无从得知。
    
     余华说:人只是为了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一切事物而活着。
     我说:人只是为了爱着而不是为了爱着以外的一切事物而爱着。
2006-05-05 19:12:39   
   Bork (海口 )

423

主题

0

好友

3188

积分

点数
1278 点
帖子
2039
注册时间
2006-4-18
2#
发表于 2006-5-8 17:22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6 12:18 编辑

我无法为其中的爱情感动
   2006-05-05 22:09:51   来自: maggie (深圳)
  
  评论: 理发师
  
    自我感觉是个比较容易被感动的人——被真实的、真诚的、高尚的东西(我看《活着》书,是一遍一遍的擦眼泪),但是看完《理发师》,我没法被其中想被刻画为刻骨铭心的爱情所感动,一直到现在都不知道是为什么。如果要找原因,是我不相信这种爱情或者更准确,是剧情的可信度。刚开始是觉得好像是命运跟小人物开了个荒唐的玩笑——把一个只会理发的理发师提到了国民党的师长,后来看了看诸位仁兄的点拨,才明白,是编造的故事本来就是荒唐的。是故事的不可信,让我不相信其中的爱情的真实性。
    陆平被提拔为参谋、团长、师长,就是凭表妹夫的一句话吗,别人看不到他没能力吗?刚开始他不是在火车站等着俞棉和他一起走,好像两人间还有点什么,后来怎么一到小镇马上就和表妹?他和宋嘉仪的感情,发乎情而止于礼(借用楼上的一句),刚开始是陆平在压抑,后来感觉不到这感情的滋生、发育、发酵,只是暧昧的表哥表妹间暧昧的感情,怎么后来就发展到刻骨铭心的程度了?
    相反,我看《幸福象花儿一样》,其实只是最后两集,前面看得断断续续,但是白杨最后酒醉后在车旁对杜鹃得表白,真的看的人心里发颤,那种没有理由、无法摆脱、折磨人的爱,我信了,被感动了。但是《理发师》,我非常遗憾地地无法被感动。
    不过,这是编剧地责任,陈坤地表现尚可。尤其是最后一个镜头,和宋嘉仪地重逢,宋似乎是终于等到这一天的平静,但是陈坤的表演很有层次,有压抑情感的释放,有百感交集的沧桑,有对千思百念的爱人的期盼,不错!
    另外,影片可圈可点的小人物的表演,真的不错。风情的寡妇、做头发时无所顾忌的调情、骑白马的胜哥,真的活脱脱的,让人信服。说实话,唯一影片中让我掉泪的就是要枪毙胜哥时,寡妇满目绝望和凄情的一声喊,真情所至。
    还有,画面不错,色彩、构图、油画般的质感,很多都可以做桌面了。音乐对情感的烘托也还恰当,特别是陆平和宋嘉仪突破性的拥抱时,音乐对人物内心波澜潮涌的表现,很适时。
    总之,片子还行,再过若干年,还能想起来看过,但估计说不上记忆犹新。

423

主题

0

好友

3188

积分

点数
1278 点
帖子
2039
注册时间
2006-4-18
3#
发表于 2006-5-8 17:24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6 12:19 编辑

杂感
   2006-05-04 00:37:41   来自: Frederic
  
  评论: 理发师
  
    
     杂感已经是很久不用的一个箩筐。记得小时候,看一些革命爱国主义教育片,老师让写观后感,自己憋了很久都写不出来;而现在,就是一片落叶,一群白鸽飞起,似乎也能在个人丰富的感情神经网中牵扯出几桶并不纯净的追忆或感受。...但愿此文不会挨骂吧。
     你看过《理发师》了吧?没有赶紧去看吧,别在这看我写的了。进了影院,周围黑乎乎的,躺在舒服的椅子上,很想睡一觉。渐渐地嘈杂人声消了下去,缓慢映入眼睛的是片头。那几幅油画般的剪辑着实吸引了我,感觉不俗。“如摄影所说,陈先生是在用大银幕作油画。作为一个美术大师,本片在视觉上确实没有半点折扣,导演费尽心血。”刚开始的紧张气氛是用近乎完全的人物静止来表现的,战壕里日军大气都不喘的景象给人一种拉满弓的气势。故事交代背景是用黑幕白字打上时间和大事件,以后几次也是如此,如1945年日本投降,新中国成立后5年等——简洁的很。由陈坤主演的陆平的职业是个理发师,剃头匠则是民间的称呼。放在这个小人物身上的,是中国人的气节、感情理念、精神和处事之道。加载的要素太多,无巧不成书的情节设计,使得该片会有一些斧凿感。但模糊的感情要素处理极大地刺激和吸引了现代人的眼球和心理,观众大概对这些细节问题也不会那么在意。配角俞某(女)从开始的奋力抵抗和最终选择不离开大上海,已经基本向观众交代清楚了该人物的心理、道德低线,并预示了最终的命运安排。爱哭的战士郑文斌是用来穿插上下文的,把最后陆平和宋小姐联系起来,真是奇妙的缘分啊!
 
   宋嘉仪是女主角,她和陆平的爱情维系了全剧的发展并最终将情节升到高潮,让善良的观众再次感受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悦。宋小姐的丈夫叶师长与俞某的离去恰好成就了对感情执著的陆平和宋嘉仪,正是在自由决策下的博弈最佳结果,“资源”配置达到了最优。
 
    听说该片英文名叫“MUSIC BOX”,想了半天,他带的工具箱就是那个音乐盒。陆平一直带在身边,当宋小姐动他的音乐盒时他还很紧张地跑回屋,足见该音乐盒的重要性。可是,后来他和宋小姐的关系逐渐发展,以前的歌女俞某渐渐也就不重要了。甚至可以推想,俞某曾经的选择也似乎让陆平绝望,陆喜欢的是那个唱歌的她,而不是后来留在上海的她。
 
    两位主角的表演都很好,陆平的一些自卑、无奈;宋的天真活泼、善良、敢爱敢恨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据闻该片之前有过些风波,而本片中的翻译官非常像风波的人物之一,神态倒也像我的一位山西同学。对该片的一些批评我是持相同看法的,比如:“当这些美丽的元素连成一部影片后,却欠缺些什么。最终觉得还是剧本有些问题,影片后半部分不少场景居然让观众笑出了声音,比如陆平被俘后,巧遇昔日战友,这位与陆平失散十年的哥们儿居然随身携带着陆平恋人王嘉仪的书信,试想没有这位老兄,这戏还怎么往下延续。另外,当陆平寻找恋人来到陕北的一片荒原上彻底心灰意冷之际,王嘉仪居然魔幻般从烟尘中出现,这平地出现大活人的场面,如果不是为了凑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还有哪部现实主义电影会这么玩呢?”
     也想过把宋和《花样年华》的苏丽珍对比.苏丽珍和宋嘉仪,同命不同运,毕竟苏在香港,飘洋过海之后,再不能相遇。而理发师却被命运钉住,终究有相见的一刻,"却是粗衣衬托了老去的红颜"。
 
    斯人已逝,《理发师》的诞生历经坎坷,但我认为该片足以告慰陈逸飞先生的在天之灵。

423

主题

0

好友

3188

积分

点数
1278 点
帖子
2039
注册时间
2006-4-18
4#
发表于 2006-5-8 17:25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6 12:19 编辑

 [随笔、杂文]《理发师》
  
  
  
  “你休念,你休想,无心休入我梦乡;爱越深,爱越伤,有情终使路苍黄……”陈逸飞的遗作《理发师》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滩的靡靡乐声与一九三七年日军侵占上海的硝烟中缓缓展开,一个孱弱而善良的理发师陆平在情势所迫中杀死了日本军官并逃到一座江南小镇投靠其师叔,因此邂逅刚刚与国民党军官定亲的师叔之女嘉仪并以表兄妹相称,相见恨晚却无可奈何,从此那种若有若无若远若近的情愫便在他们之间弥漫不去,非花非雾,不能言说。那种浓得化不开的的惆怅只能隐含在一个幽怨的眼神,一抹凄恻的微笑之间……
  
  “人就像大海上飘零的一只小船,我不能掌控命运,也不能逃避,只能够任由命运的戏弄和摆布……”陆平在逃难的途中这么想。命运让他与歌女俞棉一起杀死日本军官,俞棉却没有和他一起逃命;命运让他遇见宋嘉仪,嘉仪嫁给国民党军长而自己却依然只是一个理发师……他一直默默顺从着天命,与世无争,命运却往往像是阴差阳错又像刻意安排,让他莫名其妙的杀了日本人,又莫名其妙的成了汉奸,更莫名其妙成了国民党军官。他一直顺从着,在顺从中也有着他的坚持。他对自己说:我决不给日本人干活,决不!宁愿把手割伤以拒绝给日本军官理发。他多次请求退伍不成反而晋升为师长,但战场的绝望空气让他窒息,于是他选择离开,趁着夜色拎着他的理发箱离去,却被共军抓获而送入劳改所,在劳改所以其理发手艺进行劳动改造……
  
  陆平深爱着他的理发匠手艺,在成为国民党军官后仍然常常给同僚们理发。他笑说:三日不碰理发刀,手就痒痒的。他那带着唱机的理发箱至始至终的伴随着他,从理发匠到军官到劳改犯,他的理发箱一直不离不弃的跟随在他身边,一直到电唱机唱不出乐声,只剩下唱针与唱片沙沙的磨擦声,就像岁月哑然的回响……
  
  当陆平和嘉仪在日军投降后回到上海经过他原来工作过的理发店时,他的眼中流露出了异样的光芒。嘉仪说:男人为女人的光彩而生,女人为男人的手艺而生。这句话对陆平而言却应该是:女人为光彩而生,男人为手艺而生。陆平视理发手艺如同生命,他一再说:我只是一个理发匠。嘉仪每次听见这句话便回答:理发匠怎么了?陆平只是一个理发匠,他也只愿意成为一个理发匠。因而这样一个卑微的职业,在他每次说起时眼神里都流露着微笑。而不管军官还是理发匠,嘉仪是不在意的,她在意的是这个人,她的“表哥”,她对陆平说:也许有一天,我们会一起开一间理发店……
  
  嘉仪是一个有光彩的女人,陆平是一个有手艺的男人,这便注定了他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缘分。这段百折千回的情缘让他们欲罢不能,欲语还休。而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爱情是那样的奢侈,生死聚散也只能听任命运的安排。当陆平在劳改所终于收到嘉仪的信,压抑多年的思念和泪水终于决堤而出……
  
 
 山重水复,在电唱机沙沙的转动声中,两个半老的有情人,终于牵着手,蹒跚而去……

423

主题

0

好友

3188

积分

点数
1278 点
帖子
2039
注册时间
2006-4-18
5#
发表于 2006-5-8 17:26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6 12:20 编辑

 理发师不是小人物
  
  
  
  
  木马旋转(北京) p
       虽然说导演很有名,但是故事本身更吸引人。
    一个传奇故事,从侧面展现了中国半个世纪的风云,抗战、解放战争、解放后的片段,看着此情此景恍如隔世,人生的片段交晃而过。他是个小人物,就像他时时所说的:“我只是一个剃头的,我除了剃头还会做什么?”但他又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小人物,他有他的喜怒哀乐,他的追求,他做人准则,一个内心坚定的人,一个老老实实做人的人。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命运在他身上浓缩,坎坷中的幸运,绝处中的逢生。
 
   故事中的情能够让人产生共鸣,那种纯洁的感情淡淡的如同茉莉花的清香,温馨的如同江南柔和的景。情深之处音乐响起,是一种毫不悲鸣充满希望的江南慢小调。在这种苦涩的温馨中微笑是对于那个时代普通人所做的最好方法。

423

主题

0

好友

3188

积分

点数
1278 点
帖子
2039
注册时间
2006-4-18
6#
发表于 2006-5-8 17:30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6 12:20 编辑

昨晚去电影院看了陈逸飞的《理发师》,感觉真是不错。
  
 
  每一个镜头都像是一幅画卷,色彩、画面都相当相当美,不愧是视觉艺术家,完全不同于张艺谋、陈凯歌那种所谓大片里的大而无当的视觉效果。
 
 
   斑驳的小巷石板路、白墙黑瓦的房子、稻草垛、弯曲的小湖、小桥,配着老式留声机唱片的咿呀呢喃,配着陈坤沉郁羞怯的眼神,配着曾黎寂寞深情的凝望,一个理发师和他起伏跌宕命运的故事就那么浪漫而残酷、温馨而荒诞、凄美而无常地展开了......理发师和他师叔女儿烽火中唯美的爱情故事折射出一场人们熟知的战争,这个角度似乎是我们所不曾看见过的,里面有很多人性的温暖、荒谬、沉浮,这个思想的表达也是我们先前从相关题材里所不曾发见了,这就感觉有了格外的意义。
  
   ......上海理发师陆平来到乡下投奔师傅。黑围巾、短风衣,拎着皮箱。神情落寞,优柔。他缓缓走在宁静的小巷石板路上,忽遇一狗,便惊回首。在上海理发店杀死日本兵的镜头恍惚还在,内心惊魂未定。小巷是宁静的,墙壁斑驳,有着年深月久的苔痕。后来,一个骑脚踏车的女孩从身后窜过,背影曼妙,身段妖娆,让陆平注目良久。这正是即将与他的命运牵连在一起的曾黎。后来有一段戏,是他们一起骑车,他带着她,她揽着他的腰,一路出小巷,过小桥,绿草萋萋,湖光水色,观众正陶醉在这温暖浪漫的画卷里,忽然天上隆隆飞过日军的飞机,然后就是轰轰投下炸弹,刹时火光冲天。陆平和曾黎匍匐在草丛里,仰头望天,表情惊恐......戏里充满了这种浪漫和残酷交织的无常。画面有着动人心魄的力量。许多的地方美到极致,便感觉悲从中来......
  
   故事讲得很巧妙很到位,这也使它不同于现在的所谓大片动辄就没什么故事情节让观众莫名其妙的情形。它的故事有着三十年代上海的特有味道,也有江南古镇古朴宁静的氛围,就像陈逸飞的许多画作一样生动而美丽却惆怅撩人,让人叹惋......
  
   值得一提的是陈坤的表演非常棒,他的气质与理发师陆平非常熨贴、吻合,安静沉郁的表情,惊鸿一瞥的笑容,柔弱优雅的外表,有一点青涩有一点内敛。设想一下这个角色让霸气十足的影帝姜文来演,一定会让人感觉别扭变味---幸好他罢演了,这也是命运的更迭。
  
   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一幅幅唯美的画卷,一个个唯美的人物。这就是理发师。

423

主题

0

好友

3188

积分

点数
1278 点
帖子
2039
注册时间
2006-4-18
7#
发表于 2006-5-8 17:31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6 12:21 编辑

那一声幽幽的"表哥"
  
  
  nodust
  
     整部电影的节奏都非常舒缓,让人有时间细细地品尝每一个细节,看完后,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宋嘉仪那一声幽幽的表哥,仿佛这个就是整个影片的主线.
    说实话,陆平并不是一个伟大的男人,他胆小,怯懦,没有“远大的理想”,但是他却是一个有骨气的,执着的男人,这是这一点让宋嘉仪深深地迷恋上了他。他迷恋于自己的手艺,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想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不管自己是少校大校还是少将,那时候所谓的男人的理想对他来说是不存在的,他想要的就是一辈子安安稳稳的当个理发师,他也执着的做到了这一点。在感情方面,他有点逆来顺受,事实怎样他也从来不反抗,这是宋嘉仪最恨他的一点,但是他深深地爱着宋嘉仪,这一点毋庸置疑。
    相对陆平来说,宋嘉仪是一个有品位的女人,敢爱敢恨,在那个时候,一个女孩子要追究自己喜欢的男人,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勇气,但是她就这么做了,而且坚持了一辈子,不管自己是什么身份,好像只要陆平一答应,她马上就可以和他亡命天涯。她那一声声幽怨的表哥,感情丰富至极,对他又爱又恨,却还包含着无限的无奈。
    说到底,他们两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命运的服从,或许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人物特点。不管是什么情况下,他们都会遵守别人的安排,但是在遵守顺从的同时,那一团炽烈的情火始终都没有熄灭,一直绵延过抗战,内战,直到新中国解放。两人虽然苍老了,但是感情始终不曾减弱,在漫天的黄沙中,还是那一声表哥,唤醒了陆平的生命。经历的太多磨难的爱情终于在最后盛开的鲜艳的花朵,虽然那时候的背景并不鲜艳。
    影片的最后耐人寻味,陆平放弃了自己随着携带了一辈子的箱子,和宋嘉仪携手回家,到最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挚爱,还是宋嘉仪说的对,男人的手艺是为女人而准备的。

37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点数
7556 点
帖子
11377
注册时间
2004-4-6
8#
发表于 2006-5-8 17:53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6 12:21 编辑

<P>“爱情的最高境界即,使彼此相通。”</P>
<P>-----即心心相印,心音相通,心弦同拨,心琴同颤</P>

37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点数
7556 点
帖子
11377
注册时间
2004-4-6
9#
发表于 2006-5-8 18:09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6 12:21 编辑

<P>“不过,这是编剧地责任,陈坤地表现尚可。”</P>
<P>------这句算是良心话。感情戏的缺乏过渡,并非演员的力量所及</P>
<P>中国的编剧确实也该学学韩国人编爱情故事的水平,只是别抄袭,观众的眼睛亮着呢</P>

20

主题

0

好友

1251

积分

点数
1195 点
帖子
1211
注册时间
2004-7-22
10#
发表于 2006-5-8 21:12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6 12:22 编辑

<P>影片后半部分不少场景居然让观众笑出了声音,比如陆平被俘后,巧遇昔日战友,这位与陆平失散十年的哥们儿居然随身携带着陆平恋人王嘉仪的书信,试想没有这位老兄,这戏还怎么往下延续</P>
<P>==========================================</P>
<P>看完后才发现, 那信根本不是随身携带, 而是发现陆平后特地放在身上去找陆平的。 怎么那么多人没看懂?</P>

58

主题

0

好友

5303

积分

点数
4176 点
帖子
5028
注册时间
2004-4-26
11#
发表于 2006-5-9 01:55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6 12:22 编辑

<P>多谢无聊69MM.很高兴看到该片得到这么多非坤迷的肯定,而且是从不同的角度,甚是难得.</P>[em17]
路漫漫...
长伴...  
           ___陈坤

16

主题

0

好友

2171

积分

点数
2502 点
帖子
2150
注册时间
2004-4-29
12#
发表于 2006-5-9 10:35 |只看他 |亮它
谢谢楼主,写的真好。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258

主题

4

好友

3万

积分

重庆坤迷会会长

点数
11590 点
帖子
30259
注册时间
2004-4-7
13#
发表于 2006-5-10 11:12 |只看他 |亮它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niania</I>在2006-5-8 21:12:38的发言:</B><BR>
<P>看完后才发现, 那信根本不是随身携带, 而是发现陆平后特地放在身上去找陆平的。 怎么那么多人没看懂?</P></DIV>
<P>那些人根本没用心去看。
<P>其实这段戏根本不用太用心就能看懂的。起码我看第一遍时就理解了。唉</P>
大海的宽广,在于汇集大大小小的川流
生命的汪洋,在于包容深深浅浅的缘份
心 因为宽容显得真实
爱 因为宽容才被看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会员列表|陈坤同名网站(2004-3-9成立) ( 京ICP备202201996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304号 )

GMT+8, 2025-9-20 18:2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