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型
- A
- 个人主页
- 性别
- 女
- 分享
- 0
- 精华
- 46
- 积分
- 5882
- 主题
- 309
- 相册
- 0
- 好友
- 0
- 记录
- 0
- 日志
- 0
- UID
- 4400
- 阅读权限
- 200
- 听众数
- 2
- 收听数
- 0
- 买家信用
 - 卖家信用
 - 最后登录
- 2014-7-1
- 在线时间
- 1176 小时
- 点数
- 4435 点
- 帖子
- 4569
- 微博名
- 清平乐ick
- 注册时间
- 2004-3-13
- 点数
- 4435 点
- 帖子
- 4569
- 微博名
- 清平乐ick
- 注册时间
- 2004-3-13
|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6 11:49 编辑
<P><FONT size=3></FONT> </P>
<P><FONT size=3>虽然本片备受瞩目,但首先,你绝不能抱着将陈逸飞这个行外人跟张、陈、冯等大导演的作品权衡比较的心态去看它。作为玩票性质,你首先要肯定这部作品在稍微专业一点的角度看已经及格、良好而不辱导演本来就不功利的初衷的基础上,再来讨论它优不优秀的问题。在我看来,虽然本片在剪接上有生硬的地方,在情节上有牵强的地方,在艺术风格上有别扭的地方。但也正是因为这些非专业、非定式之外的东西,使本片看来还有那么点意思。我是说,有点新鲜感和与众不同的味道。(艺术就是要百花齐放,每天看一成不变的东西有什么意思)不过细细想来,这给人以新鲜感的东西不是什么别的,其实大部分还真是来源于陈逸飞最想表现也最擅长的东西。 <BR>我不知道陈逸飞逝世时的拍摄进度,但根据片尾的记录短片,至少故事的前半段是陈导亲自执导的。而恰恰是包含江南小镇故事的这一段在全片中最能体现陈逸飞的个人特色和艺术价值。即使你是外行,有几个镜头你也可以明显看出镜头的画面感、意境感和导演的美学用心。 <BR>例如,在曲曲折折、空空荡荡的石头小巷里,陆平拎着皮箱缓缓而惶惶地走着,时而闪躲一只突然蹿出的黄狗,时而不得不停下背身面墙让过一队行进的部队。在一个小巷的分岔口,从他身后行出一个骑自行车的少女,也许就是褐色小巷里这穿着米色旗袍,梳两根麻花辫,纤细的骑车背影吸引了陆平并让他永远铭刻在心。这一段在陈坤的回忆中得到了印证“他会说,我希望陆平是一个走在青石板上的年轻人,很弱。就像这样,他总是用画面来表达。” <BR>例如,深夜里,从小院的天井上空俯拍下去,一对白衣男女,在黑漆漆的夜色里,轻巧而欢愉捕捉一只惊鸟。这固然是为了铺垫两人感情而设的情节,但你也可以觉得这就是为了营造这意境和画面而设的情节。 <BR>在小镇这一段落中,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一种静谧和空灵的氛围。在交待环境时,不是常见的小镇居民的市井和家庭生活。从陆平踏上那条静静的小巷,到师叔将他迎回虽满院酒席杯盘狼藉但早已空无一人的家中。除了几个主要角色,从来没有一个多余的人物出现在画面里,让你感觉这仿佛是一个无人居住的地方。这一方面可能就是江南生活的清净本色,另一方面也许就是陈逸飞的艺术本色。这让我联想到美国艺术杂志对陈逸飞的评论 “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 <BR>此外,本片的音乐也较好地烘托了画面和境界的意境。结尾将片中那支原本很风情妩媚的舞厅歌曲演绎成了饱含深情的曲调,配以几分钟的记录短片怀念陈逸飞,营造出了一个小小的高潮。但也让人感喟为何要用逝者来煽情。据说,库布里克是在做完《大开眼界》最后剪辑的当晚去世的;我又想到法国电影的一代青年才俊西瑞尔-科拉尔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导自演了《疯狂夜》(Savage Nights),就在本片获得法国电影恺撒奖的前夕,西瑞尔-科拉尔因爱滋病去世。他用影象记录下了自己的故事,也最终用影象完成了自己的生命。不知还没有这样因生命离逝而被镌刻被铭记的电影。但看完本片,我觉得它至少可以告慰陈逸飞自己的梦想和真诚了。 <BR></FON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