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数
- 640 点
- 帖子
- 696
- 注册时间
- 2005-5-2
|
本帖最后由 五月的雪 于 2017-3-9 10:52 编辑
本来订好票和妹去看《门》首映的,结果跟着月亮姐忙了一天,晕乎晕乎地过去了.也目睹了干那行真的是不容易,整个剧组中午才到南京,稍作休息就作客扬子报社,三点半参加新闻发布会,七点签票活动,七点半观众见面会,八点半和九点多又是两个见面会,跑不同的地方,辛苦辛苦~
不过呢,本人虽然没能按计划和妹一起看首映,但幸运的是,看到了全国的首首映--- 下午一点半和过会儿就要提问的记者们一起看了这部惊悚悬疑片.
带着平常观众的心态去看这部电影,个人非常喜欢的是,李少红导演所用的这种表达人物内心的方式,整个过程大多通过蒋中天的内心独白和影像画面来反应角色的心情和状态,没有太多的对话.影片提供相当压抑的一个氛围让人们去欣赏,配上画面,这是一个促使观众不断联想,自觉或不自觉地去体会蒋中天复杂错乱失去逻辑思维的很好的方式.他的猜疑猜忌妒忌导致他整个人的逐渐崩溃,他一直生活在自己折磨自己的状态中~当你能够跟上这种状态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去体会这个角色,跟着他的心情走,从而引发很多思考.
一点半那场从头到尾是没有人笑的,但后来我在工人影院听到有人在笑(笑蒋中天的奇怪思维),应该是因为没有百分百地投入去体会吧.由于本人比较能够经得住恐怖片,所以整个过程没有被恐惧所打乱,应该说是边体会边理解边看的.当然同时,也不忘关注一下陈坤的表演,撇开偶像的因素,我觉得这个角色非常适合他去演,因为这部电影很多地方要通过演员的眼神和表情去表达人物的内心,他做得很好.说内心真实的感受,他在不断成长,有《云水谣》和《理发师》里没有的东西.
怎么说到这了,再说说电影吧.电影是源于生活再夸大的,对于这样一部影片,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一些内心想法曾和蒋中天有相似之处的人,他们的感受可能会深一点,生活中的人们是用理智克制自己的,而影片中李导没有,该错乱的时候就让他错乱,让他按照这样一种思维生活下去,最终导致某个结果.导演和陈坤在采访中都说到,电影散场,大家回家,该做什么做什么,其实是一种轻松一种释放,能够从影片中有所收获就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