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8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理发师》坚守卑微而执着的生活理想

[复制链接]

423

主题

0

好友

3188

积分

点数
1278 点
帖子
2039
注册时间
2006-4-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10 09:26 |只看他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6 11:58 编辑

用执着之心抚平心灵创伤
  理发师陆平因偶然事件杀了日本鬼子,从上海逃亡到师父所在的小镇。他一直胆战心惊:在看到日本人的飞机,在误认为的“日本人”面前仓皇举手投降等等,强烈的恐惧、不安涌上心头。
\这一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怎样克服的呢?是陆平遇到了几十名新四军战士之后。
  战士们不希望陆平将自己的头发剃光,因为剃下来的头发将被留做牺牲后的信物送到亲人手里。陆平在为爱哭的郑文斌理发时,被战士们的爱国精神所鼓舞,擦掉眼泪、振奋精神,再次拿起剃刀的他不仅没有再恐慌,而且还鼓励郑文斌不要哭。由此可看,陆平已经走出了心灵创伤的阴影。
  “人是靠意志活着的”,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当他看到日本鬼子当着他的面杀死了自己的同胞,这股倔劲儿就更加明显了,他宁可划破自己的手,也不愿给日本人理发。在此,陆平的心路发展历程达到了高潮,他不再被动地害怕敌人,知道自己不“只是个剃头的”,知道自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苟且偷生,而是为更多的他人而活。此时,在陆平身上,我们能看到许多现实中小人物的影子。
  虽然之后的陆平又经历了心灵上的左右摇摆,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军官工作,为救过自己的叶江天运送鸦片,接过了师长的帅印,但是经历了人生转折点的他更加成熟,最终经受了考验,坚定地选择了铁路岔口的其中一条———执着理发事业。
  理发师陆平和《霸王别姬》里的青衣程蝶衣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开始,他们都胆小怕事,只期待每天平平安安地度过,但是当他们面对庞大的历史车轮,他们没有觉得那么渺小,微不足道,没有被推着一步一步往前走,而是坚强地选择了做真正的自己。
  电影里多次唱到“爱越深、爱越伤,有情终使路苍黄”,其实这是导演给我们的一句提醒,当你停留在自己那部颓废的留声机里退缩、恐惧、无法自拔时,将注定一生的庸庸碌碌。在我们如今这个一切都讲求快餐、讲求效率的社会,更需要人们勇敢地坚持卑微而执着的生活理想,更需要我们坚持用上几十年时间去换取一生的情感相守
 
 故事
  这份爱剪不断理还乱
  五一长假的一天,伴随着窗外的霏霏烟雨,我观赏了一代视觉大师陈逸飞导演的遗作《理发师》。
  《理发师》讲述了一个小人物———理发师颠沛流离的一生和他历尽波折的爱情。全片气势恢宏,制作精致,将陆平对职业和感情执着追寻的悲欢故事掺和入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理发师》里,小人物陆平对理发师职业的执着追求与《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有异曲同工之处。
  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
  技艺高超的理发师陆平,因意外杀死了一名日本军官,只好逃难到江南古镇,投靠师父的师兄宋丰年。
  宋丰年的女儿宋嘉仪和陆平一见钟情。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两人纯洁的爱情在战争的阴影下,却开放出了最为灿烂的浓情与爱意。然而宋丰年为了女儿日后能有所依靠,将宋嘉仪嫁给了国民党军官叶江天,做了他的姨太太。无情的世事和难以抗拒的命运,生生将二人分开……
  1945年,日本人无条件投降
  命运弄人,陆平又因在抗战期间曾随着宋丰年进过日本军队的军营而被误为汉奸处死,在炫目的阳光下,他背后的枪口冰冷而静默……
  千钧一发之际,嘉仪救了他,在叶江天的安排下,陆平戏剧性地被任命为国民党军官。然而,陆平志不在此,他一心迷恋的仍是理发,这引起了叶江天的极大不满和鄙视。然而对于嘉仪而言,能够经常见到陆平则是最幸福的事。随着二人感情的日渐加深,嘉仪铤而走险,以去上海见姑妈为借口,要陆平单独陪她前往
在上海,他们久久积蕴在心中的爱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但叶江天的到来,却再一次将他们推回到冰冷的现实中……
 
 新中国成立后五年
  解放战争后,陆平被解放军俘虏,关押在西北的一个劳动农场进行改造。劳动农场的场长就是当年陆平为他理过发的新四军战士郑文斌。他告诉陆平,一直深爱着他的宋嘉仪并没有跟随丈夫叶江天逃往台湾,而是毅然返回家乡,并一直在那里苦苦地等待着他。
心外说戏
  陈逸飞:用生命“修剪”艺术
  看过《理发师》的人都不禁会联想起已故导演陈逸飞,人们不难发现,陈逸飞呕心沥血打造的理发师陆平与他自身是何其相似,《理发师》暗合其身世。
  小人物在乱世中不能掌控命运的无奈被陈逸飞描绘得很悲壮,曾经受过心灵创伤的陆平,在亲眼“看”过他人的坚强后,他的心路历程也逐渐发生质的飞跃,从哭泣、退缩、恐惧,转变到微笑、挺拔、坚强,在历史车轮数次滚过的躯体下,依然留存着一颗珍爱职业的“勇敢的心”。
  片中小人物的人性、情感都非常到位,跟陈逸飞的人生观很相似。我们不禁惊呼,陈逸飞就是那个修剪电影艺术的“理发师”。陈逸飞对艺术精深的执着追求与呕心沥血始终令人瞠目结舌;不惜出巨资亲手建起片尾那片农场;人工绘制真假难分的影片场景;对主要人物的服装都件件过目、反复推敲,返工达十多次;为了片中那个理发箱和道具部门反复研究,多次推翻方案……这种完美主义倾向,不能不说是他英年早逝的一个原因。
北京科技报:陈上 (06/05/10 02:38)
  

258

主题

4

好友

3万

积分

重庆坤迷会会长

点数
11590 点
帖子
30259
注册时间
2004-4-7
2#
发表于 2006-5-10 11:07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6 11:59 编辑

<P>当你停留在自己那部颓废的留声机里退缩、恐惧、无法自拔时,将注定一生的庸庸碌碌。在我们如今这个一切都讲求快餐、讲求效率的社会,更需要人们勇敢地坚持卑微而执着的生活理想,更需要我们坚持用上几十年时间去换取一生的情感相守</P>
<P>---------顶。。。。不过,不知有多少人才能真正体会到。。。。<BR></P>
大海的宽广,在于汇集大大小小的川流
生命的汪洋,在于包容深深浅浅的缘份
心 因为宽容显得真实
爱 因为宽容才被看见

423

主题

0

好友

3188

积分

点数
1278 点
帖子
2039
注册时间
2006-4-18
3#
发表于 2006-5-13 10:28 |只看他 |亮它

【转贴】《理发师》陈逸飞先生的情结:怀旧+嗟叹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6 12:00 编辑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 ><FONT size=2>当人生不在控制之内,你只能选择颠沛流离。</FONT></P>
<P ><FONT size=2></FONT> </P>
<P > </P>
<P > <FONT size=2>《理发师》电影演至10分钟左右时,主角陆平伤感表述:“人的命运就像大海中的一条小船,我无力掌握,也无法逃避。”虽然,作为一部电影,我不赞成由主角那么急切地表达思想,而得由观众自己理解导演的所思所想,与文学作品一样,直白敞怀、拿腔拿调,有的时候不是好事。但是,仅从这句话来讲,说得极是,说得极准。对于陆平的命运如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命运本身,就是主宰着推你在世界上行走的东西,当遇到不如意境遇,十分厌恶,却难以择路而逃。</FONT></P>
<P ><FONT size=2> <o:p></o:p></FONT></P>
<P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这部电影的色调调染得十分特别,如今的中国导演越来越重视电影画面。许多媒体会进行批评,曾断言张艺谋是个摄影师,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导演。我则以为,电影与文学作品有着显著的异处,电影是由视觉画面组成,文学作品由感觉画面组成。因此,电影应该在意画面,拍得漂亮,特别,吸引视线,渲染意境,有何不妥?这部电影的画面,使我假想,自己顶着日头,一道道光线穿透手背,照出筋络,我眼睛眯起,却依然正视日光下的残墙、树枝。</FONT></P>
<P ><FONT size=2> <o:p></o:p></FONT></P>
<P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如果说张艺谋导演在以前的一些作品中,画面胜过情节,那么,《理发师》这部电影则画面与情节同样优秀。整部电影选用的色彩不用说,油画色调,与张艺谋的电影色彩还是有不同的,因为,张导是摄影师出身,陈导是油画家出身。视觉选择肯定不一样,张导构造的是明亮鲜明的照片,陈导强调美术质感,为油画面板。</FONT></P>
<P ><FONT size=2> <o:p></o:p></FONT></P>
<P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这部电影,陈导的怀旧情结溢于言表,电影始终在黄色主调中晕染,近乎于枯黄,十分了得的画面。配乐、拍摄、表演、台词、节奏均如以前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拍的老电影。再加上一些细节,阁楼上游走的猫、手头闪烁光亮的剃头刀、剃头工具箱内的唱机都印证旧上海的痕迹。这些细节是新时代人对老电影的想像。符合陈导的上海人身份。</FONT></P>
<P ><FONT size=2> <o:p></o:p></FONT></P>
<P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电影剧本写得丰满、跌宕。小人物被历史推着走的无奈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次,主角都处于被动状态,给人做头被动、入伍升官被动、恋爱中也是个被动的角色。从抗战、内战,这段历史的确掀起中国大波澜,也造就了像陆平这样的小人物被动的命运。陆平曾经遇上共产党军队,被拉去剃头,于是珍藏了他们的头发,但是,他们之间无法联系,说好了军队会回来找陆平,却音讯杳杳。</FONT></P>
<P ><FONT size=2> <o:p></o:p></FONT></P>
<P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之后的陆平,因为日本战败,戏剧性地被召入国民党军队,又稀里糊涂地升官,但是这些都不是陆平所想要的生活,他只要本份地剃头营生,只想简单地过小人物的小日子,然而,他走不了。接着,国民党失了江山,他终于可以走了,却成为了共产党的俘虏。结局,总算尽了人意,也就是说,在新中国的天下,小人物找回了内心压抑的幸福,但是陆平坏了腿,女主角年华已逝,不知,两人还能重温旧梦吗?悲伤日子后的幸福,甜味中毕竟渗了苦。</FONT></P>
<P ><FONT size=2> <o:p></o:p></FONT></P>
<P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恋爱中,陆平始终是被动的。身份低微也罢,时势弄人也罢,他是不敢冒然表达感情的,倒是女主角勇敢,一再地表示好感,电影表现得很有分寸,绝无半点暖昧不清的调情,纯洁、原色。爱情在这部电影里不是浪漫的调味品,而是表现历史、表现命运的最接近人性、最接近根本的元素。</FONT></P>
<P ><FONT size=2> <o:p></o:p></FONT></P>
<P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陈导的嗟叹深藏于此,本身是个明白人,不愿意说许多废话、做许多违心的事,痛苦因此而来。陆平的身世,让我想到余华的小说,不管是《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无一不是在写历史空气下的微小生命。电影的原著者也活化了这些小生命,更与陈导一拍而合,为这些游走在历史中的生命本体唱着悲歌,用最宽宏的心灵和态度,安慰所有心怀自我悲叹的人们,既然无法逃避命运,便坦然接受吧。</FONT></P>
<P ><FONT size=2> <o:p></o:p></FONT></P>
<P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向陈逸飞先生致敬!</FONT></P>
<P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FONT> </P><FONT size=2>
<P ><FONT size=2><o:p></o:p></FONT> </P>
<P ><FONT size=2><o:p></o:p></FONT> </P>
<DIV class=infoText> </DIV></o:p></FONT></FO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会员列表|陈坤同名网站(2004-3-9成立) ( 京ICP备202201996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304号 )

GMT+8, 2025-9-7 02:4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