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主页
- 性别
- 女
- 分享
- 0
- 精华
- 3
- 积分
- 3037
- 主题
- 32
- 相册
- 0
- 好友
- 0
- 记录
- 0
- 日志
- 0
- UID
- 10753
- 阅读权限
- 200
- 听众数
- 0
- 收听数
- 0
- 买家信用
 - 卖家信用
 - 最后登录
- 2016-2-4
- 在线时间
- 1141 小时
- 点数
- 2070 点
- 帖子
- 2715
- 注册时间
- 2006-7-27
- 点数
- 2070 点
- 帖子
- 2715
- 注册时间
- 2006-7-27
|
上菜啦!!!
马龙.白兰度简要介绍
幼年:马龙.白兰度于1924年4月3日降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上有两个姐姐。
父亲和母亲关系一直不好,常常争吵打闹,母亲对马龙较好,但酗酒的时间多于照顾孩子的时间。父亲是一名旅行推销员,酒鬼,经常在外寻花问柳,对马龙不是挖苦就是喝斥。
马龙3岁多时有一个家庭教师厄米,幼小的马龙对她相当依赖及“爱恋”,马龙7岁那年,厄米因结婚离开了马龙家,这使马龙深受打击,他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从此不再相信女人。
也许这种种因素造就了马龙敏锐善感、叛逆顽劣的性格。
童年少年:自始至终,他抵制权威,讨厌循规蹈矩,在小学中学都是令老师头痛的“讨厌鬼”,他成绩差又淘气,还特立独行、不服管教,是全校闻名的坏学生。
中学尚未毕业的马龙被父亲送到沙塔克军校就读,以严加管教,并从此几乎对马龙不闻不问。马龙在军校里难改顽劣恶习,例如:他讨厌学校里钟楼打点的声音,竟然在一天夜里独自爬上钟楼,将无比笨重的钟锤卸下,掩埋在操场的地下,这件事一直成为该军校未解之谜,直到这本自传的发行面世。当然,还没等到毕业,马龙就被军校开除了。
青年:1943年,19岁的马龙来到了纽约(他的两个姐姐都在纽约学习),前途迷茫,他干过电梯工、侍者等等工作,几个月后在“社会研究新校”的“戏剧工作室”学习表演,为期一年的学习,是马龙人生的重大转折,他开始走上表演的道路。
演艺生涯:马龙演艺生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舞台剧《我记得妈妈》中扮演一个儿子的角色,该剧在1944年10月上演后大获成功,马龙从此在演艺界打响了名声。接下来,他陆陆续续出演了《欲望号街车》等多部戏剧,拥有了大批戏迷粉丝。之后,马龙开始接演电影,用他的话说是演电影有更多的休息时间,而且收入可观。他一生中出演了《男儿本色》、《飞车党》、《教父》、《丑陋的美国人》等诸多影片,他的表演魅力十足、生动可信,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成就的演员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马龙只签单片协议,拒绝与电影公司签订长期合同,因为他说他天生就讨厌任何形式的约束。
社会活动:马龙一生都懊怜那些弱势的人们,在血气方刚的青壮年时代,他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争取权益和社会公平。
他同情犹太人,为犹太人的不公平待遇打抱不平,并通过到各地募资等实实在在的形式,帮助犹太复国主义的右翼组织。
他同情黑人,挺身而出为黑人鸣冤叫屈,甚至亲自参加各种黑人争取权益的游行活动,在一片黑压压的面孔中显得尤为扎眼。
后来,他又加入了印第安人的人权运动行列,不但从物资和精神上支持印第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甚至还和他们并肩对抗美国军警,深受印第安人信任。电影《教父》让马龙获得了1973年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马龙却拒绝到场领奖,而是请一名美洲印第安妇女代替她领奖,获奖感言是由马龙亲自写的谴责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不公的发言稿。
感情生活:马龙自19岁失贞于一个大他十几岁的女人起,一生大概有三次正式婚姻,儿女个数及情况不详(马龙从不向外界透露他私生活的一星半点),可奇的是,他在50年的生活中共与数百个女人发生过感情纠葛,他曾自嘲说每个女人和他在一起的时间都不超过两分钟。
马龙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是在法国一个叫作特图罗阿的小岛上度过的,该岛几乎与世隔绝,景色迷人,马龙早在沙塔克军校就读期间就从《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该岛的介绍,从此念念不忘。1966年,“发达”了的马龙正式买下该岛,1979—1989年十年间,马龙几乎没接一部电影,他旅游、探险,长时间呆在特图罗阿岛上钓鱼、游泳、散步、读书、面对清风和满天星宿追寻、反省,就像我们熟悉的顾城呆在新西兰的威赫克岛一样,马龙爱上了做单调而重复的体力活,比如擦拭水管的锈渍等等(而顾城更热衷于搬弄石头..),当然,这期间都不乏美人陪伴。在特图罗阿岛,马龙还爱上了作冥想瑜珈,他对此事相见恨晚,每天坚持不懈,从冥想当中他惊喜地发现了生活的另一种境界和不思议的快乐,马龙甚至坚信利用冥想,他可以在做手术时不用麻醉剂。
**************************************************
这是我看了这本书以后,从我的理解出发对马龙自传的归纳。对我而言,马龙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平凡的一生,不论世人认为他的一生是伟大还是不够成功,我想,马龙独特的个性都会像恒星一样,一如既往地散发着璀璨的光芒,使浩瀚星空变得更加美丽神奇,同时,我认为马龙应该算得上是茫茫人类史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马龙的自传写于他65岁时,大部分内容由马龙口述,别人代笔,与人们想象中的马龙迥然不同,马龙的自传打破了盛名的光环,否定了盲目的个人崇拜,他经常调侃自己,甚至坦言写自传仍是为了赚钱,他一贯觉得马龙就是马龙而已,他认为他的一生根本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向世人作任何交待,除非还有别的什么原因需要写这本书,比如钱。
不管是什么原因催生了这本自传的问世,读者们都是幸运的,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直达心灵的好书,甚至你可以把它看作是马龙版的《忏悔录》,65岁的马龙用他一贯的灵动超脱幽默的生活态度,回顾了一生的点点滴滴,让你在充分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不由得对自我价值观及生命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重新的检视和反省,以及,它引领人们作如是思考:如何才算是获得了真正的成就?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就我而言,看了马龙的自传,我最直接的收获是:不管有钱没钱,成功与否,我比以前笑得更多了,而且笑得更由衷了…....
谨在此与大家分享!如有误笔之处,谢谢不吝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