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介绍
- 不是七七的77
- 个人主页
- QQ
- 550393870
- 生日
- 1987 年 4 月 29 日
- 性别
- 女
- 分享
- 0
- 精华
- 8
- 积分
- 1828
- 主题
- 37
- 相册
- 0
- 好友
- 0
- 记录
- 0
- 日志
- 0
- UID
- 8843
- 阅读权限
- 200
- 听众数
- 0
- 收听数
- 0
- 买家信用
 - 卖家信用
 - 最后登录
- 2014-12-9
- 在线时间
- 1131 小时
- 点数
- 1820 点
- 帖子
- 1448
- 注册时间
- 2006-2-3
- 点数
- 1820 点
- 帖子
- 1448
- 注册时间
- 2006-2-3
|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3 19:09 编辑
今天看完了风雨西关,哭了,不出预料.:'( 我是一个逢悲剧必落泪的小女人,<<情深深雨朦朦>>那样的琼瑶剧都能让我在反感不屑之余因为主人公的"离奇遭遇"而痛苦流涕,;P 更何况是<<风雨西关>>这样放在近代历史大环境中彻头彻尾让人绝望的大悲剧. 我哭了,不是因为感动,不是因为难过,不是因为那么多的人倒下了,不是因为那么多的人把别人甚至是自己的亲人放倒了.只是因为害怕,害怕成长,害怕变化,害怕面对人人翻脸比翻书还快的世道.
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人人自危的乱世,国不成国,法不成法,要想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爱的人,就得审时度势,圆滑处世,甚至不择手段,所以细看风雨西关的众生之态,我发现没有一个人在我的意识里是恶的,是错的,我总能替他们的勾心斗角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我说错的不是他们,是世道.我把一切的缘由归结为时势,我坚信,如果当时的世界是另外一番鸟语花香的景象,他们还会是一辈子的好兄弟.可是当我把目光投向身边的大千世界,我发现即便是如此的太平盛世,也会包含着难以预料的种种让人措手不及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情义是需要"轻拿轻放"的易碎物品,成长可以使昔日的把酒言欢变成行同陌路,这些不是民国时代的专属,唯一的区别是法制健全后,现在的人一般不会不择手段去"斩草除根",伤害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冷漠,比如谗言.剧中风起云涌的世态变幻,成长带来的貌合神离,让联想力丰富的我对现实产生了怀疑,于是我惊恐万分,在剧情的跌宕起伏中像个傻子一样"号啕大哭". ;P
现在想来,我当时的绝望是如此的悲观主义,虽然外面的世界依旧如昔日般纷繁复杂,甚至有了更多的陷阱和诱惑.但至少我们是安全的,我们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我们不会在买杨桃回来的路上突如其来的身中数弹,倒地而亡.所以,西关风雨过后的这一份安宁是如此的难能可贵,21世纪的南珠里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南珠里了.于是我长吁一口气,恩,我很安心,至少现在没有人来害我.而我还没有想到要害的人. :)
一派胡言乱语,语无伦次过后,下面稍稍进入正题. :loveliness:
看过很多风雨西关的评论,能说的,可说的,该说的,都被文采飞扬的人给说绝了,留给我的只剩下些不太沾边的无忌童言,说出来逗逗乐子或者解解闷倒也无妨. :D
锦坤?陈坤?
风雨西关之前,我对着陈坤的照片说:恩,他还演过一个梁锦坤,我得去看看.风雨西关之后,我对着陈坤新出炉的照片说:陈坤,长的真像梁锦坤.当时我被自己的这句话给严重的吓了一跳,在我的意识里,梁锦坤和陈坤竟然毫无关系,是分裂的两个个体,梁跳出了剧本虚构的框架,变的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仿佛是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人,与陈坤共存的另一个人.在他身上,尤其是当他举枪怒视的时候,他是完完全全脱离了陈坤的一个人.我不想说是陈坤如何把这个人物诠释的真挚动人,我只想说,梁锦坤跳出了陈坤的身体,迸发出惊人的能量.所以我喜欢梁锦坤,与陈坤无关.
风雨西关中,他是活的最累的一个人,看似野心勃勃,机关算尽,却没有一天是在为了自己而活.天慧的幸福,家庭的和睦,南珠里的安宁,是他自己赋予自己的责任,他背负着这本不应该由他一人来承担的责任从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年一步步蜕变成了攻于心计的警察局长.从责任感方面来讲,梁锦坤跟他的饰演者陈坤或多或少有着一些相似之处,只是陈坤在承担着他应该承担的,而梁却在承担着他无力承担的.
妓女?淑女?
毫无疑问,麦琪是淑女,小桃红是妓女.麦琪被人讨厌是因为她是淑女却要去做第三者,淑女的像个妓女,阿桃被人讨厌是因为她是妓女还想好好爱一个人,妓女还想充当淑女,这个演员不讨人喜欢却是因为她淑女,妓女的都不够真实彻底,淑女时假惺惺的像个妓女,而妓女时又假惺惺的太过淑女.或许只是因为长了那样一张绝美的脸,她注定怎样做都是错的.编剧的这个创意并不高明,我不敢去想象立意如此深刻的电视剧中会有这样一出庸俗的戏,而演员没有厚度的表演也让这两个角色弱不经风,阿桃和麦琪并没有成功演变成两个不一样的人,演员很用力的在表现两者的区别,但是可惜阿桃的眼神,语气依旧是麦琪的,甚至连感情经历也如出一辙,先是天佑,后是家俊,这样的安排太过巧合和刻意了.
谁是抢戏王?
他和陈坤一起出场,我会选择看他,而忽略陈坤.陈坤曾号称自己是抢戏王,他的大眼睛眨巴几下就能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角落里的他.而这次,他却遇到了势均力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对手,那就是年轻的偶像实力派演员---梁锦华.这小孩的戏份虽然少,但是每次出场都能让我目不转睛的一直盯着他的脸看,他严重的符合了我对于小孩的审美标准,恩,我喜欢小胖子,胖到五官都凑在一起,眼睛眯成一条线的小胖子.能把机灵聪明懂事演好的小孩很多,而把傻子演的逼真的小演员却不多,华仔算一个,整部剧中,最简单最动人最纯粹的人物关系就是他和锦坤这对好兄弟.而我个人认为陈坤演的最好的一场戏就是哭弟弟的那场,那发自肺腑的哭声,让人听了无比揪心.
失踪?游戏?
风雨西关中,人多,事多,关系多,冲突多.要想把每一个人的每一件事都交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所幸此编剧沉着冷静,没有乱了方寸,并且尽可能的做到了"民主自由,人人平等".但是任凭编剧再博爱,匆忙之中也不得不"忍痛割爱",于是在剧情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有些活跃在镜头前的演员突然玩起了"失踪游戏".
让我们来历数一下这些失踪案例:麦琪在20集左右消失,在30集左右以另一个身份回归,换了衣服和发型的她依旧是她,神态,表情,语气没有丝毫本质的变化;短暂的离家出走之后,方家仪以一副麻木不仁的颓态重新出现在了南珠里的巷口,之后她染毒,失踪在谢家的洋房中,只是在某些时刻会被镜头中她飘过的身影吓一跳,原来她还活着;谢家老太太是编剧曾经的爱将,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总能看到她一副永远不变的高傲嘴脸应付着世间万变,后来她成了编剧的弃将,在儿媳妇吞鸦片后,她彻底的消失在了观众的视野,甚至在她女儿结婚孕子的关键时刻,我们都没能再听到她刻薄的言语,只是被天佑送去补天慧身子的汤提醒了我们,其实她一直都在;有些人是在该失踪的时候跳出来,而在不该失踪的时候却又躲起来,比如梁家三位老人,应该在家里闭门自保的时候,他们拉着无辜的华仔站在了谢家的门口,并且又在关键时刻玩起了低调,一家人眼睁睁的看着华仔走向危险而没有人上前把他拉住.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锦坤死后,仆人阿彩莫名的失踪,怎么叫怎么不答应,而谢家三个可爱的老人又故技重演,儿子没了,他们却不见了踪影,只留下谢天慧一个人在南珠里的巷口凄惨的号啕大哭. 这些人在编剧或有心或无心的笔杆子下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却又在一个特别的时刻告诉我们他们还在,这是失踪,更是游戏.
关键时刻怎能吃"洋"桃?
锦坤的死,引得无数喜欢他的旁观者黯然神伤,痛不欲生,甚至对世界对生活心生绝望.;P 哭哭啼啼的告别锦坤后,我在泪眼朦胧中找到了真正的元凶,那包散落在地上的杨桃,于是我发誓不再吃这生灵涂炭,暴殄天物的杨桃.天慧和锦坤的疏忽就在于,关键时刻,怎能去吃这"洋"桃?洋人布置的陷阱实在高明又高效,锦坤再会审时度势,也万万没有料到自己会死在区区几颗桃子上,洋人的心思对于我们总是这么难以把握,其实不是因为他们有着重重心机,反而是他们太过直来直去,粗暴了事,给具有缜密心思和繁多顾虑的中国人以猝不及防.
死的干净等于悲的彻底?
编剧是铁了心让风雨西关彻头彻尾的"悲剧"起来,于是家庆死了,家俊死了,天佑死了,华仔死了,那么锦坤岂有不死之理?如果编剧认为死光光才才是悲剧的真谛,那我们无话可说,锦坤本来可以不死,只是有人执意让他为悲剧的"悲"字而献身,所以,南珠里留给我们留给天慧最后的一丝安慰也被残忍的带走了.这样的悲剧,带给我们的是充满戏剧性的悲凉,而不是生活本身的悲凉.如果锦坤不死,他的后半生将面对风雨后的残缺不整,物是人非,这对于他,远远比死亡要来的痛苦,这对于我们,远远比看着千篇一律的"你死我亡,一个也不剩"要来得触动.而且如果锦坤不死,就有了拍续集的可能性,这对于像我一样不甘心让他死的观众来说,至少会有些许的心理安慰,唉...做编剧的,可不能把事情给做绝了.
结束?重生!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