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9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巴尔扎克和小裁缝:当小说遭遇电影

[复制链接]

13

主题

0

好友

222

积分

点数
200 点
帖子
112
注册时间
2004-3-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3-28 11: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2 11:22 编辑

.   我们这一代人,在呵护与约束中长大的这群人,如果想去了解渐渐遥远的那段文革岁月,也只能透过文字和影像了。很早之前看过的几部关于知青生活的作品,类似《今夜有暴风雪》之类,依稀停留在记忆中的不外是无奈的抉择,隐忍的痛苦,风雪中倔强的背影以及一段段欲说还休的爱情。想来所有让人感伤的理由,大抵如此了吧。
   所以读《巴尔克和小裁缝》的心情,是很有些喜悦的。一本趣味横生的小书,因为是从法文翻译成中文,有时遣词造句读上去有点生涩,不似中文小说那般行云流水,却让这个发生在中国乡村的故事平添几分异国风情。俏皮幽默的语言在字里行间穿行,尽管依旧是个惆怅的结局,却教看故事的人笑意盎然。
   后来看碟时心中已经建立起几位主角立体的影像了。天凤山最美的公主——小裁缝,看上去沉默内向其实满脑子奇思怪想的“我”——马剑铃,还有那个满怀征服者热情的说书人——阿罗。小说中的马剑铃比阿罗要小一岁,对于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的伙伴忠心耿耿,甚至有点崇拜。电影中却淡化了马剑铃对罗明的依赖。(为什么这样改动,难道就因为刘烨看上去要比陈坤大得多吗)而电影中纠缠了二十余年的三角恋在小说中却若有若无,阿罗固然第一眼就爱上了这个散发着山野气息的少女,小裁缝也早就芳心萌动了。而马剑铃更像一个述说故事的局外人。(当然我比较倾向于小说中对三人关系的定位,呵呵,坤迷的私心在作祟)
   比较遗憾的是多处小说中精彩的桥段未能在电影中重现。比如阿罗和马剑铃第一次来小裁缝家。阿罗可能已经喜欢她了吧。所以他对小裁缝说:
   “你知道吗,你和我,我们有一个共同点。”
   小裁缝不相信,于是他们俩打赌。
    “现在,脱下你的鞋子和袜子。”
    小裁缝犹豫了一下,按捺不住好奇心照样做了。这是一只小小的,青铜色的脚,半透明的皮肤下青青的血管隐约可见。(不知周迅的脚是什么模样)当阿罗也伸出他的脚时,一只黑黑的,脏脏的,瘦骨嶙峋的脚放在了小裁缝的脚边。(此时眼前出现了名扬大侠穿着凉鞋的光脚丫)于是你可以发现它们的一个相似点,它们的第二个脚指头比别的脚指头更长。
   小裁缝笑了。
   当然后来小裁缝发现很多人的第二个脚指头比大脚指都要长,跟他们俩一样。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会儿她已经喜欢上阿罗了。
    去四眼那儿偷书那段。阿罗和马剑铃找到了装满禁书的木箱。
    “这使我想起一部电影中的场景,”阿罗对马剑铃说:“一帮强盗打开一只装满钞票的箱子。。。。”
     可是四眼和母亲突然回来让他们惊慌失措。一片漆黑中他们根本找不到一个藏身的角落。马剑铃紧紧靠着阿罗的身子。而阿罗已经掀开了一个装米用的瓮的盖子。他有些丧失理智。
    “它太小了。”他嘟嚷着说。
     读到此处,我忍不住大笑起来,这个阿罗,实在是太太太可爱了。
     还有我最喜欢的一段。阿罗看完那本《于絮尔 米罗埃》后的当天,就怀揣着改造小裁缝的伟大抱负赶去给她讲这个漂亮故事了。午夜时分,马剑铃在迷迷糊糊中看见阿罗进了屋。他说:
    “起来吧,我来给你看一些东西。”
    他的眼睛里闪着火花,头发乱蓬篷的像个刺猬。他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方叠得整整齐齐的白布。那是从衬衣上撕下的一块布,是小裁缝的衬衣,上面还有她亲手缝的图案。里面包着好几片干枯的树叶,形状美丽,色调介于橘色和褐色之间,上面全部沾上了黑糊糊的血迹。
     “它们是白果树的叶子,”阿罗嗓间颤巍巍地说:“在一条神秘的深谷中,一棵挺拔的大树下,我们品尝了爱的禁果。。。”
    (忍不住想像如果陈坤在表演这段时,那双眸子如同夜星般明亮灼人,野性不羁的气息在黑夜中蔓延如潮,不禁绝倒!)
    相比小说中无处不在的黑色幽默以及点点滴滴洋溢的激情与浪漫,电影似乎趋向于更加沉静质朴的风格。小说在小裁缝出走后便戛然而止。
    “她对我说,巴尔扎克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女人的美,是无价之宝。”
    这是小说留给读者的最后一句话。也留下了绵绵不绝的遐想。
    而电影又花了很长的篇幅交待了马剑铃人到中年后的归来,与罗明的重逢,对往事的回忆,徒增一层世事沧桑的感慨。
    当小说遭遇电影,随心所欲的文字转化为流动的画面,感觉在铅纸上挥洒自如的戴思杰还是在驾驭影片全局时有些力不从心。使得影片风格最终与小说氛围大相径庭。
    不过陈坤的表现还是令我等坤迷欣慰的。灵动,流畅,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有时候在想,那个香港导演会选中陈坤演《边城》,多半也是因为喜爱着罗明----这个血液里流淌着浪漫因子的现代罗密欧吧。
<font size="1" color="#000066">[这个贴子最后由小嗓门在 2004/03/28 11:23:00 编辑]</font>

9

主题

0

好友

279

积分

点数
300 点
帖子
221
注册时间
2004-3-13
2#
发表于 2004-3-28 11:34 |只看该作者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2 11:23 编辑

写得太好了!
我是先看的牒再看的小说,小说里罗给马讲偷吃禁果那段我也特别喜欢,小说跟电影味道不同,文字更鲜活,处处透着勃勃的生命力,怎么说呢?好象更接近当时。电影却感觉是带着回忆和缅怀,很久之后回过头去看。
还有一点不同,小说里小裁缝和老裁缝是父女关系,电影里改成了祖孙,不知道这样的改动对主题有什么影响呢?百思不得其解,难怪看过一篇评论说电影让人想到《边城》。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3#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199

主题

0

好友

6256

积分

点数
3934 点
帖子
5625
注册时间
2005-11-1
4#
发表于 2005-12-25 10:01 |只看该作者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2 11:23 编辑
小说中的马剑铃比阿罗要小一岁,对于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的伙伴忠心耿耿,甚至有点崇拜。电影中却淡化了马剑铃对罗明的依赖。(为什么这样改动,难道就因为刘烨看上去要比陈坤大得多吗)而电影中纠缠了二十余年的三角恋在小说中却若有若无

昨天看了原著,感觉电影和小说感觉离得挺远的.
没觉得小说中的马对罗忠心耿耿,甚至有点崇拜.
倒是电影给了我这种感觉.
小说里的罗明对小裁缝没有这么玩世不恭
马剑铃也没对罗明这么忠心耿耿关怀备至
罗明也没对马剑铃这么霸道  ^___^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会员列表|陈坤同名网站(2004-3-9成立) ( 京ICP备202201996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304号 )

GMT+8, 2025-7-4 08:3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