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ent.sina.com.cn 2003年03月22日03:44 北京娱乐信报
因着战争的爆发,我身边的人也格外忙碌些:忙着出号外,忙着做专版,忙着看新闻,忙着谈战争。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这时候再说电视剧,似乎有点不合时宜,一边关心着战争的情况,一边还要忙里偷闲、看看歌舞升平的各色电视剧,而且因为这些电视剧的好笑,还不得不由衷地笑,于是,多种情绪会在同一时段反映在我的脸上。唉,矛盾啊!周四晚上专门抽时间看了《金粉世家》,张恨水的作品,《京华春梦》的重版。客观说,从头两集看,这部电视剧拍得还是不错的,油画似的画面,诗意的镜头,很唯美。而且男主
角陈坤的演技比当年的香港刘松仁强了不少,有些看头。然而无法容忍的是不停穿帮的细节。金家七少爷找来几个下人满北京城寻找冷清秋,找不到,管家愤怒地责打下人,一个耳光过去,那下人竟然偷笑了,他笑得我都一惊——难道是个自虐狂,挨打还这么高兴。金家七少爷上尼姑庵拜佛,一行人堵在去尼姑庵惟一的通道上,山上的人下不来,双方争论,这时冷清秋出现,戏里是这样安排这一幕的,然而在荧屏上看到的却让人惊异:山上的人下不来,双方争论,而所谓愤怒的女路人居然围着男主角陈坤仰慕地笑。天!哪里找来的群众演员。还有几个熟悉的路人,出现在剧中几条大街上,一遍又一遍,让我想起电影《满汉全席》里袁咏仪和张国荣找钟镇涛夫人时用的那个女“托”,一遍遍的“陈先生,来检查工作啊”。出境率都快高过戏分不多的主角了。拜托,别惹我笑,好不好。我看到后来,再发现一个熟悉的路人时比看电视剧本身还兴奋几分。还有剧中的那条北平大街,怎么看怎么像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大街(不好意思,也是电视剧里看的),一条道,贴满的歌女图像,小汽车,黄包车,竟没有一些北平的特色。细节上的问题虽然只是旁枝末节,然而,也可以致命。现在的观众看的戏太多,水平早已非同一般,只要有一些瑕疵,他很可能不选择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