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70|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原创]《门》热映之后的闲话

[复制链接]

26

主题

0

好友

255

积分

点数
275 点
帖子
215
注册时间
2006-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15 02: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10-19 15:50 编辑

<P><FONT size=4>  《门》已经下片,其票房一直未得到确切报道,好象有1000万之说。如果真是如此,倒也和我的预想差不多。半个月以前颤颤惊惊与大家在这里讨论票房,心里着实不安、担忧,有的话还不便直说,甚至……现在我觉得可以踏实、放心、深入地闲聊一些由《门》引来的话题。<o:p></o:p></FONT></P>
<P><FONT size=4>  ――关于票房<o:p></o:p></FONT></P>
<P><FONT size=4>  以前我曾经说过,成就电影票房的三个因素是品质、吆喝、明星,现在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观众认同度、吆喝、明星。就《门》而言:<o:p></o:p></FONT></P>
<P><FONT size=4>  明星――<o:p></o:p></FONT></P>
<P><FONT size=4>  陈坤的号召力毋庸置疑,况且坤迷又是如此卖力;李少红的影响虽不及三大导演,但也是紧随其后。所以,《门》的票房中,明星的作用发挥到了最大化,占5-6成。<o:p></o:p></FONT></P>
<P><FONT size=4>  吆喝――<o:p></o:p></FONT></P>
<P><FONT size=4>  《门》的宣传方式可谓取难舍易。现在大众接受信息的主渠道是媒体(电视、报纸、网络),电影宣传借助其平台,能事半功倍。《门》的宣传没有与媒体达成良好“沟通”,仅凭主创一行舟车劳顿到各地吆喝,所到城市知道他们行程和愿意听他们吆喝的,无外乎喜欢和关注陈坤、李少红的人,这种方式既耗马达又耗油,受众非常有限;过紧的行程,导致有的地方媒体没有看片,就匆匆召开见面会,如此“怠慢”媒体,能有好话吗?令人意外的收获是,网民(实则坤迷)在网络强势“褒”与媒体“贬”大相径庭,相悖意见促使一些好奇的人走进电影院探究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票房,所以,宣传作用占2-3成。<o:p></o:p></FONT></P>
<P><FONT size=4>  观众认同度――<o:p></o:p></FONT></P>
<P><FONT size=4>  《门》讲述的是都市青年蒋中天在非正常心理状态下杀人后的心理活动这样一个简单故事。蒋中天所经历的心灵痛楚,是每个都市人或多或少感受过的,是当今物质化社会,精神不能愉悦众生的缩影,很独特的视角,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很能激发现代都市人共鸣的题材。李少红很想让观众在《门》中既享受感观、精神刺激,又体会到人文关怀,她借用了希区柯克式惊悚悬疑表现手法,无奈力所不能及,弄巧成拙,直言不讳地说《门》式惊悚太初级、太幼稚,非但没让观众享受感观、精神刺激,反而因为它故弄玄虚的惊悚,把观众思维重心引向分析判断谁杀了人,而淡化了揭示人性和体现人文关怀主题,鱼和熊掌都没兼顾。片中付出巨大代价的飞车戏确实精彩,但放在《门》中蒋中天的梦境里有点不伦不类、哗众取宠。《门》所表达或想表达的主题很有深度,观众认同接受,但其表达方式观众却难以接受。所以,观众认同度占2-3成。<o:p></o:p></FONT></P>
<P><FONT size=4>  ――关于李少红<o:p></o:p></FONT></P>
<P><FONT size=4>  看过李少红的作品,感觉她是一位思想很敏锐、很深遂、很缜密的人,行为处事很有想象力、很大胆、很感性,她能从独特的视角切入,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对人性深度挖掘,激发共鸣。虽然《门》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唤醒了观影者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二是树立了电影人对国产惊悚电影的信心。<o:p></o:p></FONT></P>
<P><FONT size=4>  看过李少红的访谈,又觉得她是一位很有个性、很主观、很自负的人,敢于直面媒体,不回避。关于“中国人娱乐心态不够”之说,无疑把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究竟是国人娱乐心态不够,还是作品本身就不娱乐?电影是娱乐大众的产品,如果只能孤芳自赏,那还公映干什么?<o:p></o:p></FONT></P>
<P><FONT size=4>  ――关于陈坤<o:p></o:p></FONT></P>
<P><FONT size=4>  陈坤支撑了《门》的票房,而《门》成就了陈坤对偶像“枷锁”的颠覆。一位香港导演曾说陈坤是“实力派”,因为生了一张偶像的脸,被归为“偶像派”。《门》最大的获益者是陈坤,或者更确切地说陈坤把握住了突破表演瓶颈的机遇。在《门》中,陈坤的外形不再“偶像”,内心深度诠释几近完美。然仅凭一个蒋中天还不能完全把7年来观众“赐予”的偶像“光环”扔给其他后生,因为《门》的观众太有限,蒋中天与陈秋水、陆平、梁锦坤……仍然还在悲情轨迹上,陈坤还需要更多不同个性的角色来展示实力。这也许太苛求,可天降大任于斯人,上天如此完美造就了集表演天赋和聪明才智于一身的个体,就不要辜负上天,浪费大好资源。加油!陈坤!<o:p></o:p></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5 11:17:56编辑过]


58

主题

0

好友

5303

积分

点数
4176 点
帖子
5028
注册时间
2004-4-26
2#
发表于 2007-2-15 22:29 |只看该作者 |亮它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10-20 09:58 编辑

<P>说个我这次回国看到的现象吧:我在电影院买&lt;门&gt;的电影票,旁边一位男士(40多岁)向卖票的询问有什么好电影,卖票的说了&lt;门&gt;,那人说&lt;门&gt;不好看,不看.我瞧了他一眼,给我的感觉是,这类人恐怕只会爱看&lt;黄金奶&gt;类的电影.</P>
<P>无论是自我安慰也好,自视清高也好,我很庆幸中国还有我喜欢的男演员,导演,和电影.放心,陈坤如果继续拍文艺片的话,票房也还是不会很好的.</P>
<P>李导的“中国人娱乐心态不够”发言非常对,她在首映那天的讲的也是这个意思,使我对她刮目相看.其实电影就是一种娱乐而已.我很赞同他们说的,中国的商业电影的类型不多,也不够好.但是我很钦佩他们在努力.虽然不是这么一帆风顺,但一定会越来越好.所以我也希望陈坤多拍商业片,少拍文艺片.</P>
<P>题外话,很多人用看小说的心态去看电影,说来说去都不在点上.</P>

路漫漫...
长伴...  
           ___陈坤

58

主题

0

好友

5303

积分

点数
4176 点
帖子
5028
注册时间
2004-4-26
3#
发表于 2007-2-15 04:33 |只看该作者 |亮它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10-20 09:59 编辑

<P>关于票房,我觉得跟制片方的实力有很大关系.无论是宣传也好,还是上映场次,时间也好,背后都是有钱支撑的.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了.象&lt;门&gt;这样的电影有这样的成绩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这不光靠了陈坤,李少红的人气,也是说明是有一定的大众认同度的,而且我觉得大众认同度站了大部分.世界上的是就是这样,多数人都是有一种思维,和审美的惯性.新的东西,可能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所以LZ所谓的观众认同度,也不能说明&lt;门&gt;就不是个好电影.</P>
<P>人到了我这样的年龄,就会知道什么是我喜欢的,什么是我不喜欢的.不再会人云亦云.在我这里,&lt;门&gt;是一部很好的电影.</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5 4:37:18编辑过]


路漫漫...
长伴...  
           ___陈坤

78

主题

0

好友

3296

积分

北美坤迷会会长

点数
3101 点
帖子
2999
注册时间
2004-3-13
4#
发表于 2007-2-15 05:24 |只看该作者 |亮它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10-20 09:59 编辑

<P 0in 0in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喜欢孤</FONT>MM<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的分析。唯一有些异议的是“观众认同度”。坦白说,不是坤迷的人看了之后,除了对陈坤有印象之外,对影片是不置可否的。我猜这也是引发李导那段“中国人娱乐心态不够”的感慨的原因。所以,我在“观众认同度里打1分。而这一分里的99.9%是给所有坤迷的。</FONT></P>

只要心中有梦,就会有实现的一天!Nothing happens unless first a dream !

2675

主题

0

好友

11万

积分

点数
108056 点
帖子
106434
注册时间
2004-3-14
5#
发表于 2007-2-15 08:34 |只看该作者 |亮它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10-20 09:59 编辑

<P>《中国电影报道》是影片上映一周进行的市场权威调查,做出了票房千万的报道的,随后片方在传媒做出了确认报道。应该说同档期八九部中外影片抢占市场份额,七天千万已经很不错,可看出陈坤和影片的号召力还是相当高的,如果这部影片得到了媒体的认可,像《落叶归根》一样进行大规模的正面报道,这部影片的截止票房不会低于《云水谣》,但媒体的质疑直接影响了观众观片的情绪,加上这部影片确实存在不是很通俗易懂的问题,直接把影片推到了小众群体中,所以影响了后续票房的大幅增长,估计截止票房应该在1500万--2000万之间。这部影片没有陈坤,票房很难想象......</P>
<P>《恋爱......》和《门》两部影片推向市场得到的反馈,虽然两部影片都有陈坤的加盟,票房都不错,但也应该给李导敲响警钟,如果要想获得更高的票房,通俗易懂是关键;如果仅是拍给小众看的,只要艺术即可,其他都不要考虑。</P>

158

主题

0

好友

2480

积分

点数
2489 点
帖子
1742
注册时间
2005-9-19
6#
发表于 2007-2-15 09:04 |只看该作者 |亮它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10-20 10:00 编辑

孤陋寡闻分析的很正确,<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观众认同度”只在爱坤看到了对影片的赞赏声,之外是一片置疑,甚至说出了是最烂的一部影片之类的言语,听着心痛之时也在思考:一部不能让人看懂的电影的确难称为好电影.电影的票房如果有1千万,看电影的真正人数有多少?坤迷.</FONT>

258

主题

4

好友

3万

积分

重庆坤迷会会长

点数
11588 点
帖子
30259
注册时间
2004-4-7
7#
发表于 2007-2-15 11:13 |只看该作者 |亮它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10-20 10:00 编辑

<P>孤陋寡闻JJ的分析算是很到位的了.</P>
<P>虽然我们觉得门还可以,陈坤演的非常好.但我们不能不承认这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声音,而这一部分人里,坤迷或对陈坤有好感的人占了不少.</P>
<P>外面难听和批评的话多了去了.虽然我们可以安慰自己说,我们不用理会,是他们格调不够,是他们看不懂.可是,这的的确确是大众的声音.</P>
<P>坤儿的表演是很不错的,不过电影本身确实并不是大众都可以接受的.但我想电影人自己也应该是希望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吧?包括少红导演,包括陈坤自己.他们也会正视那些批评和建议,这样才会不断的进步哈.</P>
<P>另外说一句,如果门里没有陈坤,我想票房更不乐观....</P>

大海的宽广,在于汇集大大小小的川流
生命的汪洋,在于包容深深浅浅的缘份
心 因为宽容显得真实
爱 因为宽容才被看见

226

主题

22

好友

1万

积分

居住地
北京市
点数
16018 点
帖子
12036
微博名
五六七八月雪
注册时间
2005-2-6

Medal No.3

8#
发表于 2007-2-16 02:58 |只看该作者 |亮它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10-20 10:00 编辑

<P>楼主姐姐的分析挺在理的。</P>
<P>关于宣传的问题,其实我认为宣传发行方一开始并没有对影片有一个很好的定位。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之下,惊悚片的定位的确可以吸引一部分追求刺激的人,问题是《门》有没有给他们想得到的刺激。我想应该不多。就像陈坤说的,现在的观众看电影喜欢把电影往自己的框框里套,套得进去的,就觉得是好的,讨不进去的,就是烂的。把《门》往惊悚片里套,可能相当一部分人套不进去。而在电影开始正式和一部分观众见面后,宣传方开始推出了心理悬疑的概念,我觉得这倒靠谱一些。但是为时有点晚了,媒体和观众对之前宣传的惊悚恐怖已经印象太深刻,所以导致很多可能能够理解蒋中天理解这部电影的人没有胆量走进电影院。</P>
<P>关于口碑。我想说,媒体的贬有一部分是因为媒体一贯爱贬,而且记者一贯爱跟风,有人说不好就大家一起说,没有仔细看,看不懂就骂,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而观众的贬,我想一部分观众应该是带着寻求刺激的目的吧,那么显然他得不到满足,当然要骂。还有一部分可能是电影本身的叙事逻辑不符合大家一贯的观影习惯造成的。即便理解了电影要表达的意思,但电影本身叙事的不清晰,还是会让不少观众抱怨。虽然大家不习惯并不能说明这部电影不好,但至少能部分的解释为什么观众不够满意。</P>
<P>我也很喜欢门,觉得是很值得一看的一部电影。我比较喜欢导演那种细腻,也喜欢能引人思考的片子。但是《门》一直定位是部商业片,里有不少商业元素,例如飞车,但导演骨子里还是个很文艺的导演。所以门给人的感觉是商业的不够彻底,也文艺的不够彻底。如果就拍成文艺片,也许会更好。小众并不可怕,就怕定位不准,两边都想占,最后可能哪边都占不着。在中国想要做成功的商业片,势必要迎合观众,所以中国观众娱乐心态不够就是你必须要面对的市场环境,抛开观众谈商业太不现实。</P>
<P>看过李导的电视剧,很欣赏她。她拍的东西大多与众不同。因为《门》的关系,和她有过几次见面,对于她这个人,我是很喜欢很敬佩的。感觉她身上有一份难得的真诚,她能容人说出自己的意见,不像有些导演自负到根本不听别人的,但她同样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对电影有自己的追求。这份执着应该会感染很多人。</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6 3:11:00编辑过]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有缘相聚,无缘分离

24

主题

0

好友

406

积分

点数
402 点
帖子
303
注册时间
2006-8-27
9#
发表于 2007-2-16 05:06 |只看该作者 |亮它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10-20 10:01 编辑

<P>《门》是李少红向大师致敬的实习之作,大师在天上,观众在地上,李少红在中间。</P>

让心在灿烂中死去, 让爱在灰烬里重生。

58

主题

0

好友

5303

积分

点数
4176 点
帖子
5028
注册时间
2004-4-26
10#
发表于 2007-2-16 06:03 |只看该作者 |亮它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10-20 10:01 编辑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留痕</I>在2007-2-16 5:06:47的发言:</B><br>
<P>《门》是李少红向大师致敬的实习之作,大师在天上,观众在地上,李少红在中间。</P></DIV>
<P>哈哈,MM真是出语不凡!<br>
<P>天上的大师恐怕是没人敢指责的,(太高,还是个洋人).还是PICK李少红比较没有问题.</P>

路漫漫...
长伴...  
           ___陈坤

26

主题

0

好友

255

积分

点数
275 点
帖子
215
注册时间
2006-6-5
11#
发表于 2007-2-15 23:36 |只看该作者 |亮它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10-20 10:01 编辑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fangfang</I>在2007-2-15 4:33:39的发言:</B></DIV>
<P>“关于票房,我觉得跟制片方的实力有很大关系.无论是宣传也好,还是上映场次,时间也好,背后都是有钱支撑的.”<br>
<P>  同意,这也许就是电影发行的“潜规则”。所以《门》的制片方更应该把有限的资金投在更优、更省、更能发挥功效的环节。<br>
<P>“世界上的是就是这样,多数人都是有一种思维,和审美的惯性.新的东西,可能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所以LZ所谓的观众认同度,也不能说明&lt;门&gt;就不是个好电影.”</P>
<P>  是否认同见仁见智,不对品质定性。<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5 23:45:11编辑过]


26

主题

0

好友

255

积分

点数
275 点
帖子
215
注册时间
2006-6-5
12#
发表于 2007-2-16 00:18 |只看该作者 |亮它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fangfang</I>在2007-2-15 22:29:37的发言:</B><BR></DIV>
<P>“李导的“中国人娱乐心态不够”发言非常对,她在首映那天的讲的也是这个意思,使我对她刮目相看.其实电影就是一种娱乐而已.”</P>
<P>  电影是娱乐大众的,不是自娱自乐的。</P>
<P>“我很赞同他们说的,中国的商业电影的类型不多,也不够好.但是我很钦佩他们在努力.虽然不是这么一帆风顺,但一定会越来越好.所以我也希望陈坤多拍商业片,少拍文艺片.”</P>
<P>  《门》开创了国内希区柯克式惊悚悬疑电影之先河,李少红作为一位女性,敢于率先尝试,令人钦佩,其努力有目共睹,从不否认。</P>
<P>  电影也要顺应观众需求而发展,商业片与文艺片不能截然分开,商业片吸收文艺元素,文艺片拍得商业化,可以提高观赏性。</P>

58

主题

0

好友

5303

积分

点数
4176 点
帖子
5028
注册时间
2004-4-26
13#
发表于 2007-2-16 01:41 |只看该作者 |亮它
<P>"电影是娱乐大众的,不是自娱自乐的。"----这话太刻薄了吧? 我相信所有的搞创作的人,李导和她的创作班子还是想"娱乐大众的".也许她们的作品在中国这样的环境里只能娱乐小众.当然,每个搞创作的人都有他们的BELIEVES,我也才为此敬佩他们.如果只是自娱自乐何必 GO PUBLIC?</P>
<P>"电影也要顺应观众需求而发展,商业片与文艺片不能截然分开,商业片吸收文艺元素,文艺片拍得商业化,可以提高观赏性。"----我很同意商业片与文艺片不能截然分开,商业片吸收文艺元素,文艺片拍得商业化. &lt;门&gt;应该就算是这类的电影.但是"顺应观众需求",和"提高观赏性"就不好一概而论,我觉得中国观众应该学会接受多种形式,而不是一种形式.象&lt;黄金甲&gt;那样的电影是算不算是顺应了观众需求?和有观赏性呢?</P>
<P>我同意孤陋寡闻MM说的见仁见智,也知道自己是少数.但我还是想说,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电影局也好,媒体也好,大众也好.真可谓层层关卡.我非常赞赏陈坤倡议的,中国人应该对自己多包容.只可惜中国象陈坤这样的艺人也太少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6 2:17:48编辑过]

路漫漫...
长伴...  
           ___陈坤

78

主题

0

好友

3296

积分

北美坤迷会会长

点数
3101 点
帖子
2999
注册时间
2004-3-13
14#
发表于 2007-2-16 07:05 |只看该作者 |亮它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留痕</I>在2007-2-16 5:06:47的发言:</B><BR>
<P>《门》是李少红向大师致敬的实习之作,大师在天上,观众在地上,李少红在中间。</P></DIV>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这话搞笑!</FONT></P>[em31]
只要心中有梦,就会有实现的一天!Nothing happens unless first a dream !

164

主题

0

好友

7716

积分

点数
8431 点
帖子
7063
注册时间
2006-5-15

Medal No.3

15#
发表于 2007-2-16 13:19 |只看该作者 |亮它
<P>《门》的意境和陈坤的表演是一流的,最主要的不足是让人即使认真地看了多遍,努力地思考,也不能完全理清故事的脉络。</P>
<P>给我的感觉是象一副拼图,但有几张好像是把同一系列但不同型号的拼图给调换了,所以怎么样都拼不出一张完整的图画。</P>[em15]
陈坤,你是最棒的!!

35

主题

0

好友

1269

积分

点数
1431 点
帖子
1243
注册时间
2005-9-25
16#
发表于 2007-2-16 13:54 |只看该作者 |亮它
<P>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P>
<P>这电影虽然招来了不一的口碑,但对陈坤来说,这电影对他有很大的推动力.</P>
每个人都是单翅的天使,
只有拥抱在一起,
才能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

26

主题

0

好友

255

积分

点数
275 点
帖子
215
注册时间
2006-6-5
17#
发表于 2007-2-16 14:42 |只看该作者 |亮它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fangfang</I>在2007-2-16 1:41:43的发言:</B><BR>
<P>"电影是娱乐大众的,不是自娱自乐的。"----这话太刻薄了吧? 我相信所有的搞创作的人,李导和她的创作班子还是想"娱乐大众的".也许她们的作品在中国这样的环境里只能娱乐小众.当然,每个搞创作的人都有他们的BELIEVES,我也才为此敬佩他们.如果只是自娱自乐何必 GO PUBLIC?</P>
<P>"电影也要顺应观众需求而发展,商业片与文艺片不能截然分开,商业片吸收文艺元素,文艺片拍得商业化,可以提高观赏性。"----我很同意商业片与文艺片不能截然分开,商业片吸收文艺元素,文艺片拍得商业化. &lt;门&gt;应该就算是这类的电影.但是"顺应观众需求",和"提高观赏性"就不好一概而论,我觉得中国观众应该学会接受多种形式,而不是一种形式.象&lt;黄金甲&gt;那样的电影是算不算是顺应了观众需求?和有观赏性呢?</P>
<P>我同意孤陋寡闻MM说的见仁见智,也知道自己是少数.但我还是想说,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电影局也好,媒体也好,大众也好.真可谓层层关卡.我非常赞赏陈坤倡议的,中国人应该对自己多包容.只可惜中国象陈坤这样的艺人也太少了.</P><BR></DIV>
<P>
<P>也许我言辞过激,在此抱歉。
<P>李少红主观上肯定是想娱乐大众,但不能因为愿望未实现就断然说国人不够娱乐。
<P>顺应观众需求与提高观赏性本就不矛盾,这次李少红正是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对她的敏锐和勇气,我敬佩。《门》这类型惊悚电影在国内算是新生的东西,对此应多包容,但不能谈包容,就只褒扬不批评,开诚布公讨论才是积极的态度。</P>

199

主题

0

好友

6256

积分

点数
3934 点
帖子
5625
注册时间
2005-11-1
18#
发表于 2007-2-16 15:05 |只看该作者 |亮它
<P>坤坤不再是青春偶像了,大家也都越来越冷静了.这样理性滴分析也越来越多了</P>
<P>八过看门并肯定门的只有坤迷吗?泪</P>
<P>那是不是门其实是真没几个人看的?因为坤迷实在是不多啊</P>

1004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点数
25283 点
帖子
23362
注册时间
2006-1-5
19#
发表于 2007-2-16 15:44 |只看该作者 |亮它
<P>门至少是突破了1000万以上的票房,怎么会没几个人看呢?如果中国的电影都能达到千万以上的票房,中国的电影早就腾飞了。越在宣传上没有投入过多金钱,又不被众口一词说好的电影,越能带动票房,才说明真正具有的票房号召力。</P>

26

主题

0

好友

255

积分

点数
275 点
帖子
215
注册时间
2006-6-5
20#
发表于 2007-2-16 16:46 |只看该作者 |亮它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五月的雪</I>在2007-2-16 2:58:41的发言:</B><BR>
<P>关于宣传的问题,其实我认为宣传发行方一开始并没有对影片有一个很好的定位。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之下,惊悚片的定位的确可以吸引一部分追求刺激的人,问题是《门》有没有给他们想得到的刺激。我想应该不多。就像陈坤说的,现在的观众看电影喜欢把电影往自己的框框里套,套得进去的,就觉得是好的,讨不进去的,就是烂的。把《门》往惊悚片里套,可能相当一部分人套不进去。而在电影开始正式和一部分观众见面后,宣传方开始推出了心理悬疑的概念,我觉得这倒靠谱一些。但是为时有点晚了,媒体和观众对之前宣传的惊悚恐怖已经印象太深刻,所以导致很多可能能够理解蒋中天理解这部电影的人没有胆量走进电影院。</P><BR></DIV>
<P>
<P>同意。
<P>酒好也怕巷子深,再好的酒也要吆喝。电影拍竣以后,宣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票房,现在虚假宣传对国人的负面影响根深蒂固,大家警惕性都非常高,不会轻易上当,电影要把观众“引入”电影院,真的需要非常专业的机构来策划运作。《门》好象忽略了这一环节,如果宣传跟上了,票房应该不止如此。</P>

26

主题

0

好友

255

积分

点数
275 点
帖子
215
注册时间
2006-6-5
21#
发表于 2007-2-16 17:09 |只看该作者 |亮它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五月的雪</I>在2007-2-16 2:58:41的发言:</B><BR>
<P>关于口碑。我想说,媒体的贬有一部分是因为媒体一贯爱贬,而且记者一贯爱跟风,有人说不好就大家一起说,没有仔细看,看不懂就骂,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而观众的贬,我想一部分观众应该是带着寻求刺激的目的吧,那么显然他得不到满足,当然要骂。还有一部分可能是电影本身的叙事逻辑不符合大家一贯的观影习惯造成的。即便理解了电影要表达的意思,但电影本身叙事的不清晰,还是会让不少观众抱怨。虽然大家不习惯并不能说明这部电影不好,但至少能部分的解释为什么观众不够满意。</P></DIV>
<P>  媒体的贬是因为媒体也有“潜规则”。</P>
<P>  以前我把“品质”作为影响电影票房的三个因素之一,后来觉得不合适而改为“观众认同度”。因为要客观地评价一部电影,不能简单地就“好”与“不好”来进行品质定性,每个观众的喜好标准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按照喜欢与不喜欢、认同与不认同来讨论更合理些。</P>

48

主题

2

好友

4517

积分

点数
3335 点
帖子
3460
注册时间
2005-6-13
22#
发表于 2007-2-21 15:55 |只看该作者 |亮它
<P>&lt;门&gt;好象在北京地区还没下线吧?</P>
<P>昨天看报道说曾宝仪在北京邀一班人为&lt;门&gt;捧场!!</P>

37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点数
7556 点
帖子
11377
注册时间
2004-4-6
23#
发表于 2007-2-22 11:10 |只看该作者 |亮它
<P><FONT size=4>“过紧的行程,导致有的地方媒体没有看片,就匆匆召开见面会,如此“怠慢”媒体,能有好话吗?”</FONT></P>
<P><FONT size=4>--------同感。</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观众对影片的认同度较低</FONT></P>

37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点数
7556 点
帖子
11377
注册时间
2004-4-6
24#
发表于 2007-2-22 11:11 |只看该作者 |亮它
<P><FONT size=4>“然仅凭一个蒋中天还不能完全把7年来观众“赐予”的偶像“光环”扔给其他后生,因为《门》的观众太有限,蒋中天与陈秋水、陆平、梁锦坤……仍然还在悲情轨迹上,陈坤还需要更多不同个性的角色来展示实力。”</FONT></P>
<P><FONT size=4>-------希望在2007有更多内涵丰厚的角色出现</FONT></P>

76

主题

0

好友

977

积分

点数
628 点
帖子
816
注册时间
2005-7-29
25#
发表于 2007-2-22 11:24 |只看该作者 |亮它
<P>个人认为不太大众化</P>
<P>主要原因是电影有深度,多数观众都是看电影消遣娱乐的,没看懂。</P>
<P>真是部不折不扣的好电影……</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会员列表|陈坤同名网站(2004-3-9成立) ( 京ICP备202201996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304号 )

GMT+8, 2024-6-9 07:3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