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呵呵,王金娣真给了陈秋水什么痛苦了吗?我真没看出来。抗美援朝之后,陈秋水到杭州美院去寻找王碧云(不是只有王碧云找陈秋水),因为王碧云曾经说过,她准备去大陆的杭州美院学习。陈秋水听到的是47,48年的新生名册里没有王碧云这个人(228发生于47年早春,49年秋季杭州已经解放了),我想这个时候陈的心里对团聚就不再有希望了。作为一个军人,这是他能够做到的极限了,他没有别的可以再做的了(从这里看出,王碧云毕竟没有王金娣那般为了爱人,抛弃所有,追随爱人到天涯海角的精神。47,48年她依然能够到达大陆江南的。)思念是一种痛苦的煎熬。王碧云还可以通过寻找这种行动来减轻这种痛苦,用照顾秋水母亲的方式转移这种爱。可是孤身一人的陈秋水却什么也不能做,他只能痛苦。这不是小别胜新婚,这种煎熬是没有浪漫也没有甜蜜的。你如果爱他,你会怎么样呢?如果王金娣追的是大城市里的陈秋水,我们可以说她自私,可她追到西藏那样的地方,“自私”到这个境界那也是极品了(她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也是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的)。</P>
<P>王金娣有一点是王碧云不突出的:王金娣除了有对恋人的爱慕之外,更有一种出自母性的爱。她说我可怜你时,不是轻视或同情,而是母性的怜爱。当一个母亲觉得孩子可怜的时候,她付出的不是同情,而是更多的爱。</P>
<P>已经不少人说过这部电影弱化历史。的确,背景模糊会使焦点失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9 10:01:0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