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主页
- 生日
- 1988 年 2 月 7 日
- 性别
- 女
- 分享
- 0
- 精华
- 1
- 积分
- 169
- 主题
- 2
- 相册
- 0
- 好友
- 0
- 记录
- 0
- 日志
- 0
- UID
- 6518808
- 阅读权限
- 100
- 听众数
- 0
- 收听数
- 0
- 买家信用
 - 卖家信用
 - 最后登录
- 2019-2-15
- 在线时间
- 370 小时
- 点数
- 280 点
- 帖子
- 81
- 注册时间
- 2009-12-11
- 点数
- 280 点
- 帖子
- 81
- 注册时间
- 2009-12-11
|
今年的最后一天,提前祝愿大家新年快乐,新的一年里一切顺心。
继续说专辑里的歌吧。这几天听得最多的一首歌,《什么都没留》。
如果说《镜子》是我喜欢晚上听的歌,那么在白天,我最会选择听《什么都没留》。可就是这样一首好歌,让我最早在线听的时候,被遗漏了,很是可惜啊!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当第一个鼓点想起,我就对它产生了好感。节奏,节奏啊,这种节奏的歌总是让我欲罢不能,屡试不爽!这种节奏的歌,听起来很有弹性,但又不像真正的快歌那样轻浮。有弹性、有张力,却又不费耳,爱跳舞的人更是会有翩翩起舞之冲动。
个人认为,整首歌最让我惊喜的是中间的间奏,吉他加鼓点,我似乎突然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红衣少女舞蹈,是什么舞?本来听起来像踢踏,可又觉得不是,想到了那种最贴切的舞种,可我说不上来名称。
还有,整首歌层次感很强,也很具有完整性。陈坤唱得很流畅,气息运用得也连贯均匀,感情把握得恰当,听起来收放自如。从开口第一句就能勾住人,在整首歌中没有用太多的装饰音,只是通过强弱的变化和一些句尾的停顿,演绎和丰富歌曲。最后那段哼唱,有点free style,不会觉得花哨,还挺自然,呵呵,不错。
当然,完整并不代表完美,永远没有完美的演唱。如果在一首歌中,我找不到任何不足,那我便会觉得无趣,因为我几乎可以肯定它依靠了许多后期制作。关于这首歌,我觉得这样唱就挺好了,如果真的要挑剔陈坤的唱,我就挑一个字的处理,即第一段“我没来得及承受痛”中的“痛”字。我觉得这个字唱得不够痛,如果能够唱得更弹,那我一定会更“痛”。(成都的朋友别误会,我说的弹,不是你们说的弹的意思啦,此弹非彼弹,别误会,呵呵^^)
还有一点我觉得不足的,与陈坤的演唱无关。我觉得这首歌里,吉他的演奏不够出彩。我认为这首歌中,吉他的感觉是稍有偏古典的感觉,挺好,但是总觉得似乎少点力度,少点起伏,有点小遗憾。
说完歌曲本身,我还想说说故事。最早听这首歌时,我肤浅的认为这是一首情歌,虽然喜欢,但确是单纯的喜欢一个作品。无意间,看到某篇报道说,陈坤是把这首歌唱给自己的外婆,勾起了我想更进一步感受这首歌曲的念头。再闭上眼听,眼泪就不自觉的流着,我想到了自己最小的妹妹。
妹妹出生在一个平凡而幸福的家庭。在妹妹3岁的时候,她的母亲也就是我的舅妈,只有34岁的生命,患上了骨癌。做了手术,可是依然无法阻止渐渐逝去的生命。每天剧烈的骨痛和伤口的出血,让往日漂亮活泼的舅妈变得虚弱。短短半年时间,舅妈就离开了人间。临走前那段时间,正是春节,我去看望她,她给了我最后一次压岁钱,然后拉着我的手,说:“以后帮我好好照顾妹妹。”舅妈面色苍白,眼中含着眼泪,笑容却依然美丽。她给妹妹谢了一封信,说等妹妹18岁了,再给她看。舅妈就这样安静的走了,可我们没有人失声痛哭,因为我们都觉得她还在我们身边。
年仅3岁的妹妹,总是陪伴在病床旁的她,跑到母亲的房间,看到床上没有母亲的身影,她疑惑的问:“妈妈呢?”舅舅告诉她:“妈妈去北京治病了,治好了就回来。”于是,妹妹再没吵着要妈妈。想妈妈了,她就把妈妈的照片拿出来看。
第二年的清明,舅舅带着妹妹去扫墓,把真相告诉了4岁的妹妹。妹妹仿佛懂得死亡的意义,在墓前痛哭。妹妹一夜间长大了许多。
半年后,舅舅与一个善良的阿姨再婚了。阿姨对妹妹和舅舅都很好,懂事的妹妹也从来不在阿姨面前提起自己的母亲。可是夜里,她还是会偷偷抱着自己母亲的照片入睡。有一天,舅舅告诉妹妹,他做梦梦见舅妈了。妹妹像个小大人似的,安慰着舅舅。
去年,妹妹上小学2年级了。放寒假时,妹妹来我家玩。一天,我给她检查作业时,看到她造了一个句子,“如果妈妈还在,她就能在我三岁以后还能陪我玩了。”我鼻子一阵酸酸的。
听到《什么都没留》,我似乎能体会到妹妹长大后,看到自己母亲给她的信时的感受。我只希望,没有母亲陪伴的成长岁月,依然可以充满快乐。
[ 本帖最后由 冬青 于 2010-1-30 14:0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