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主页
- 性别
- 女
- 分享
- 0
- 精华
- 8
- 积分
- 113712
- 主题
- 2675
- 相册
- 0
- 好友
- 0
- 记录
- 0
- 日志
- 0
- UID
- 4450
- 阅读权限
- 200
- 听众数
- 3
- 收听数
- 0
- 买家信用
 - 卖家信用
 - 最后登录
- 2014-3-18
- 在线时间
- 9238 小时
- 点数
- 108056 点
- 帖子
- 106434
- 注册时间
- 2004-3-14
- 点数
- 108056 点
- 帖子
- 106434
- 注册时间
- 2004-3-14
|
本帖最后由 siwei 于 2017-6-12 09:26 编辑
陈坤凭借他多元化的表演,深受不同风格的导演喜爱,成为中国近年来炙手可热的男明星。今年他除了挑战各种差别很大的角色自我“拓展”之外,自家公司也不忘帮别人“拓展”,他策划的“行走的力量”公益项目倡导健康的新生活态度:“正面的东西不是花钱就买得到的,比如行走,慢下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就会快乐和坚强。”
Q=精品生活 A=陈坤
“这个年纪输得起,我想把角色范围拉宽”
“我们的时代到了!”陈坤说。2011年,陈坤主演的5部影片陆续公映,包括张之亮导演的《肩上蝶》、徐克的3D大片《龙门飞甲》、人物传记片《钱学森》、和林志玲合作的爱情喜剧《幸福额度》、魔幻大片《画皮2》。
Q: 怎么理解 “我们的时代到了”这句话?
A: 近两年,我都认为自己正处于一个人生中最好的阶段,三十多岁的成熟和二十多岁的热情同时在我身体里面,我们这个年纪还输得起,在角色的塑造方面也有很多的可能性。
Q:你今年上映的这些电影角色都很穿越,有红色经典人物,还有大反派、英俊小生,你自己最喜欢哪个角色?
A: 其实每一个角色都各有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周恩来年轻的时候有他的革命理想和激情,同时具有大智慧;钱学森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科学家,他的博学、谈吐和才华,我都希望可以演绎出来;富二代严国是个技术型宅男,对爱情很专一,始终坚守;《龙门飞甲》中的雨化田是个以往没有尝试过的角色类型,这一次和徐克导演的合作非常难忘,而我也相信大家可以看到我不一样的一面。
Q:尝试那么多差别很大的角色,是刻意而为之吗?
A: 我想把自己的角色范围拉宽。我现在的创作状态比较好。从电影学院出来,我演了11年的戏,要说到塑造人物,是从最近这几年开始的。以前并不是说我不想,真的是我的演技、表演功底、解读人物的深度都不够,包括我自己做事情的方式,都还是别扭的,整个人很僵硬地生活,怎么去塑造角色?过去就是本色演出而已。
Q:有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吗?
A: 在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时候,是不会有其他遥远的想法的。计划难以维系,目标太远,做好眼下的事情才有谈未来的基础。
“带着一颗欢喜心去做事,就会欢喜”
陈坤父母早年离婚,他和两个兄弟跟了母亲,生活很清苦。家里房子很小,陈坤经常要睡在过道里,很少吃到蔬菜,酱油拌饭对他而言则是美味。工作人员透露,他也会和大多数普通乘客一样,在北京机场平价连锁拉面店吃饭。
Q:据说你当年是向人借600元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做演员好像并不是你的初衷?
A: 我小时候学过画画,长大后想要成为一名室内设计师,也计划过出国留学,但是那个时候想要先赚一些学费,就去拍了戏。现在我偶尔也会去想,如果不做演员,我会去做些什么,但有的时候人生的际遇可能只是因为某一个小的决定而改变,时机、运气和努力,都必不可少,当我单纯地看待表演本身时,就自然爱上了这个职业。
Q:从贫困出身到现在的名成利就,要轻易熄灭虚妄之念容易吗?
A: 我们都是普通人,有虚荣心,有渴望,刻意地去熄灭它,不如在迎接成果的时候更坦然些,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付出了努力。说得通俗一点,不能活在功劳簿上,况且在大时代中,我们的力量和影响都很微小,即便有了所谓的成绩,那也不过是对自己的过去打一个分数,前面的路还很长。
Q:这和你信仰佛教有关系吗?
A: 学佛让我多了一个视角去看现在的大千世界,我学会了更客观地去面对人和事;而瑜伽是对我来说很有效的静心方式,我冥想,呼吸,带着一颗欢喜心去做任何事,就会很欢喜。
“脚踏实地走出去,才能有新的感悟”
去年7月,陈坤结束了与荣信达长达十年的经纪合约,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东申童画”,投资电影,并不是其主营业务,做公益事才是重点。其中最重要的项目,是今年 8月启程的“行走的力量”。
Q:为什么要成立“东申童画”?
A: 因为“时间到了”。在荣信达十年,少红导演教会了我很多,我们像亲人一样相处,非常亲密。但人长大了,就想要出去走走,看看不一样的世界,十年后的现在刚好是一个我认为比较合适的时间段,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我创办“东申童画”,投资电影,做公益,公司的同事们都很年轻,充满了冲劲和激情,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好。
Q:能介绍一下公益项目“行走的力量”吗?
A: “行走的力量” 是个系列项目,今年第一次举行,要招募10 位大学生,于8月底跟着我一起进西藏行走10天,在行走中找到自我的力量。我们的团队,为此已经筹备了10 个月,投入的人力物力远远超过投资一部电影。
Q:做这个项目的初衷是什么?
A: 行走是一种本能,但我认为它是一种经历,我们现在的人,生活在都市里,每天面对着工作和压力,我希望号召大家走出去,了解我们从互联网上不能了解的世界。一定要脚踏实地的走出去,亲身去接触不一样的人,亲眼看不一样的世界,才会有新的感受和认知。
Q:对于最近的天灾人祸,你有什么感悟?
A:对于有些“无能为力”的事情,我常常会觉得惋惜,自己的力量太渺小,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解决一些现实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国泰民安也许是我最大的期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