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8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70121][转帖]李少红新角度诠释恐怖 《门》侧重心理变态过程(多篇)

[复制链接]

2675

主题

0

好友

11万

积分

点数
108056 点
帖子
106434
注册时间
2004-3-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 17:47 |只看他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7-28 16:18 编辑

2007年01月21日13:25 新浪娱乐

《门》车站版海报

                  “一桩十年前的强奸案引发的谋杀案……”
  “由爱引发的巨大猜忌和焦虑中,蒋中天亲手谋杀了自己的爱情……”
  “在亲手谋杀了自己的爱人之后,蒋中天在现实中逃避推卸,整天惶惶不可终日,观众犹如进入了杀人犯的内心世界,看到他混乱的逻辑编织组装下的幻想和现实……”
  以上是《门》(blog)的制作人李小婉(blog)、影迷、星座分析师与姓名学研究者苏醒对《门》的三重读解,可见历来被心理学视为精神象征的“门”,在电影中的多义性和无限可能性。
  导演李少红(blog)则认为,《门》的原著《三岔口》最重要的一点是当代都市人的生活,写了人的心理变异、生活压力,还有价值观改变带来的困惑,这点对她启发很大。另外,原著中很多讲述、暗示都很视觉化,比如“三岔口”隐喻了人物内心的分界线,故事本身能和现实产生共鸣。所以电影《门》中保留了原著的主要人物关系、主要矛盾冲突,还有基础事件。
  “我们选择用心理展开故事,忽视影片中杀人的具体过程,将笔墨放在杀人造成人物心理变异的过程。这样要比简单视觉暴力更耐人寻味。我们完全尊重蒋中天的私人化视角,没有横加干预,所以会出现表相的错乱。林申(blog)演的李作文被蒋中天误杀也好,或者他完全是蒋中天杜撰出来的敌人也好,可以理解为蒋中天自己内心的另一个分裂的人格。许多观众的分析很有道理,大大丰富了我们最初的想法。”
  最近,《门》原著小说《三岔口》的作者周德东带60多名同事到华星影院为《门》捧场,并在各门户网站、知名论坛发表《向李少红致敬》的博客文章,文中表示:“李少红在认真地拍一部作品。《门》讲述一个男人因为爱杀死了自己的女友,并把她埋葬在墙壁中。叙事方式很新奇。尽管创新是有风险的,尽管高级的作品往往曲高和寡,不会带来商业上的更大收益,但是她无法使自己低级下来……我喜欢《门》里的魔幻手法,有些地方省略了必要的交代和承转,很跳跃。观完全片,实际上它的内容很现实,逻辑很紧密。整个电影体现了李少红的唯美和抒情气质……从通俗意义上讲,《门》似乎不够恐怖。李少红的力道没有全部用在恐怖上,她在描画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悬疑只是其中一部分。不过,只要仔细品咂这扇《门》,就会感到骨髓发冷。因为,门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西区磕磕二世/文
                                                                                                                                                                                                                                                                                                                                                                                                                                               

2675

主题

0

好友

11万

积分

点数
108056 点
帖子
106434
注册时间
2004-3-14
2#
发表于 2007-1-21 17:50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7-28 16:20 编辑

<H3>《门》反馈纷至 李少红称观众包容性令其有信心</H3>
<DIV class=text>2007-01-21 来源:    作者:新浪娱乐</DIV>

>李少红、杨申、陈坤
  李少红惊悚悬疑新片《门》已于本月18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公映,而关于这部惊悚类型的各方反馈也纷至沓来。导演李少红表示,无论外界对《门》的评价是好是坏,“只要有反馈就说明大家对惊悚类型片是关注的,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都在我的意料之中。”</P>
<P>  《门》全国公映前,李少红曾携陈坤、杨幂、黄觉等几位主演赴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武汉等七地,进行全国巡回的宣传活动,李少红笑称:“本来以为国内观众对惊悚类型片还不是太熟悉,所以去外地之前我们准备了很多功课,感觉上像是去普及推广去了,可后来才发现,其实观众的娱乐心理准备比我们想象中要强得多,尤其是到了广州、深圳这样的南方城市,我们原以为那里的媒体和观众可能更关心八卦新闻,不关心我们的电影,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们的热情让我们真的特别受感动,大家一起讨论了很多话题,而且大家围绕的都是如何来理解这个电影,有观众甚至认为剧中的某一个人物跟他的朋友特别像,或者他的姐姐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念头,他们对剧情的理解几乎把我们都说服了。这就说明观众现在对不同门类的电影具有更大的包容性,这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去尝试更多、更丰富的类型电影。”</P>
<P>

2675

主题

0

好友

11万

积分

点数
108056 点
帖子
106434
注册时间
2004-3-14
3#
发表于 2007-1-21 17:54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7-28 16:22 编辑

<H1>《门》魔幻手法打造情杀事件 创新存在风险</H1>
<DIV class=article_info>
<DIV class=date>2007年01月21日13:29  来源:搜狐娱乐 </DIV>

 “李少红在认真地拍一部作品。《门》讲述一个男人因为爱杀死了自己的女友,并把她埋葬在墙壁中。叙事方式很新奇。尽管创新是有风险的,尽管高级的作品往往曲高和寡,不会带来商业上的更大收益,但是她无法使自己低级下来……我喜欢《门》里的魔幻手法,有些地方省略了必要的交代和承转,很跳跃。
观完全片,实际上它的内容很现实,逻辑很紧密。整个电影体现了李少红的唯美和抒情气质……”</P>
<P>  对此,周德东中肯的表示:“从通俗意义上讲,《门》似乎不够恐怖。李少红的力道没有全部用在恐怖上,她在描画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悬疑只是其中一部分。不过,只要仔细品咂这扇《门》,就会感到骨髓发冷。因为,门在每个人的生活中。”</P>
<P>  历来被心理学视为精神象征的“门”,在电影《门》中也有着多义性和精神指向。</P>
<P>  导演李少红则认为,《门》的原著《三岔口》最重要的一点是当代都市人的生活,写了人的心理变异、生活压力,还有价值观改变带来的困惑,这点对她启发很大。另外,原著中很多讲述、暗示都很视觉化,比如“三岔口”隐喻了人物内心的分界线,故事本身能和现实产生共鸣。所以电影《门》中保留了原著的主要人物关系、主要矛盾冲突,还有基础事件。</P>
<P>  “我们选择用心理展开故事,忽视影片中杀人的具体过程,将笔墨放在杀人造成人物心理变异的过程。这样要比简单视觉暴力更耐人寻味。我们完全尊重蒋中天的私人化视角,没有横加干预,所以会出现表相的错乱。林申演的李作文被蒋中天误杀也好,或者他完全是蒋中天杜撰出来的敌人也好,可以理解为蒋中天自己内心的另一个分裂的人格。许多观众的分析很有道理,大大丰富了我们最初的想法。”文:jc</P>
<P>  </P>
<P align=right>(责任编辑:唐小米)</P>

2675

主题

0

好友

11万

积分

点数
108056 点
帖子
106434
注册时间
2004-3-14
4#
发表于 2007-1-21 17:56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7-28 16:23 编辑

《门》中现意外亮点 陈坤黄觉林申贡献经典台词

  《门》恐怖剧照 </CENTER>
新浪娱乐讯 自本月18日全国公映以来,李少红(blog)最新惊悚悬疑电影《门》(blog)就受到了媒体及公众的广泛关注,不但许多人在观影后表示,影片的题材和故事都很新颖,值得玩味,片中的一些台词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有观众大胆预言,这些台词将有望成为2007年的“经典流行语”。  大多数观众表示,《门》中有具幽默感的台词来自黄觉(blog)扮演的大款“洪原”口中那句“CBD的CBD”,简单一句话,就仿佛拉近了观众和影片的距离,特别是对于那些整天在CBD工作的城市白领来说,这句台词更显得尤为亲切。也有观众认为,片中最经典的台词来自林申(blog)扮演的出租车司机“李作文”,他的一句“我从来不戴别人戴过的帽子”不但颠覆了男主角“蒋中天”(陈坤饰)之前的所有假设和想象,也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一支“催化剂”。而让女性观众印象最深刻的台词则来自陈坤扮演的“蒋中天”——“我没有他有钱,也没有他有能力,但我是最安全的,难道这不是最重要的吗?”这些女性观众表示,尽管“安全感”这三个字听起来不免“刺耳”,但在爱情中,男女之间往往缺乏的正是这种安全感,反而是蒋中天说出了她们真实的心理感受。
  听到观众们的反馈,导演李少红开心地表示,很感谢大家对《门》给予如此高的关注,“大家连台词这些细节都记得这么清楚,还真是让我有点意外。”

2675

主题

0

好友

11万

积分

点数
108056 点
帖子
106434
注册时间
2004-3-14
5#
发表于 2007-1-21 17:58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7-28 16:25 编辑

恐怖制造者李少红周德东陈坤解密“恐怖”(图)

  《门》恐怖剧照 </CENTER>

<P>    陈坤</P></CENTER>

<P>    李少红</P></CENTER>

<P>    周德东(左一怀抱鲜花者)</P></CENTER>
目前2007年的电影市场,被惊悚电影《门》(blog)席卷全国的惊悚浪潮所带动,大家笑说2007年的真的是“开门见鬼”。《门》中导演李少红(blog)摒弃了血腥暴力的视觉冲击,而是用魔幻手法打了一桩情杀事件,带领观众进入杀人犯内心在恐怖和焦虑下混淆了现实和幻觉的内心世界。  【主演说】
  陈坤:真正的恐怖,是一直在跟你较劲,一直帮你撒谎,一直在安抚你引诱你走向魔鬼
  因为我们在生活里面面对很多压力,观众如果看了蒋中天,你就会知道他有很多的不安全感,不安全感最后的导火线最后迸发的导火线来自于文心的离开,文心的离开已经有很多病变的存在,来自于压力,这些压力来自于怀才不遇,比我差的人混得比我好心里不平衡,工作的不安全感、失恋的痛苦,所有的种种的压力在我们生活里面我们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两件心理的阴影和猜测,蒋中天的心理我完全能够理解,作为正常人不能够跨越过阴暗的那一面。
  接下来该怎么想就怎么想,蒋中天知道自己杀死了爱人文馨,另外一个层面的自我安慰自己说“你没有杀死”,我给你找理由,我给你找理由,人在生活里面就是这样,自己跟自己对话,人格分裂就处在这儿,很可能身体里面有无数个蒋中天存在,每个人帮你出主意,找杀死这个女孩的原因。如果你完全明白这个电影的拼图,你最后明白了这个电影之后特别害怕,当跨过正常的界限之外,你会面对无数个自己,很可能有一部分是很善良的一个人,有一些部分是非常恐怖的一直在跟你较劲,一直帮你撒谎,一直在安抚你引诱你走向魔鬼。
  蒋中天不仅仅是一个坏人,其实蒋中天跟所有人是一样的,只不过每个人正常理智能够控制住自己。我自己在演到一些场景的时候没有办法,我生活里面有一些嫉妒心,我会告诫自己,嫉妒心会制约自己,拿走,我是一个佛教徒不应该嘲笑别人,人是公平的,要拿走。当我要演蒋中天这个人格分裂的时候,需要把扔掉的垃圾拿回来使劲去体会,并且把这些体会的感受放大表现出来,符合到这个人物。导演对我的要求很高,希望从我的眼睛看到神经质,我平时比较敏感,但是没有神经质到那个程度,她给我压力。经常有些时候演员比较矫情,拍一两条导演说过,有一些矫情的心理,导演打消我这个,这个拍二三十遍,看你崩溃的样子。她不是要外在的表现,很多人看电影要的是故事情节,要的是演员怎么样,服装什么外在的,在我们这个电影里面把这方面可以看到,很多人通过这个方面满足你的愿望,看电影的娱乐性,如果往深层次挖掘会发现,我们探讨的不仅仅是这样。我觉得要的是你崩溃的状态,我尽量去学,边学边演,因为这个角色我之前没演过。
  【导演说】
  李少红:最满意的是塑造了杀人者蒋中天的内心世界
  李少红表示:惊悚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心理的惊悚实际上在片种里面占很大的部分,只是我们在中国的但应里面这种惊悚片还很少反映心理类型的。在国外这样的影片很多,包括希区柯克的《晕眩》还有大家熟悉的影片都在讲,我们翻译叫《精神病人》还有翻译叫《惊魂记》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裂变过程,实际上涉及到这个片种的影片并不少。我们拍这部片子之前在网上跟喜欢看这种片子的网友讨论过,他们给我开的篇目吓我一跳,好多这种心理样式的片子,包括《致命ID》、《搏击会》,这种小说和文学上的东西也很多,但是帮助人们去理解自己,理解帮助自己的心理。
  李少红表示自己最满意的地方是塑造了蒋中天这样一个人物的内心,其实这种叙事方法比较少,因为一般来讲人们可能会很线性讲这个故事,重点放在这个男孩怎么去杀死这个女孩的过程上面。但是实际上我们的故事从一开始就已经在结果之后了,实际上是讲这个人杀了人之后他的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他在杀人之前和杀人之后的心理变化是什么样的,把它很视觉化展示出来,让人家感受到这是一个内心的经历,而不只是在外部的过程。我觉得其实这种方式在中国的电影里面比较少,大家还比较传统习惯看一个故事情节的曲折性,然后经历的那种整个因果关系,还没有想到还可以这样想。因为这个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男孩失去这个女孩心里面非常痛苦,他冲动杀人就把她给杀了。但是这么简单,为什么能把她杀了。从看一个人的外表,又一个杀人犯,也不是一个凶手,他怎么能够因为爱就把人杀了呢?最好奇的心理到底怎么想的,他到底怎么想的,他怎么想的这件事情,这个是一个最大的诱惑,我觉得是一个最大的兴趣点。
  【小说原著作者说】
  周德东:后怕是最深刻的恐怖
  其实吓人这个很广,后怕也都叫吓人。
  李少红在认真地拍一部作品。《门》讲述一个男人因为爱杀死了自己的女友,并把她埋葬在墙壁中。叙事方式很新奇。尽管创新是有风险的……我喜欢《门》里的魔幻手法,有些地方省略了必要的交代和承转,很跳跃。观完全片,实际上它的内容很现实,逻辑很紧密。整个电影体现了李少红的唯美和抒情气质。
  从通俗意义上讲,《门》似乎不够恐怖。李少红的力道没有全部用在恐怖上,她在描画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悬疑只是其中一部分。不过,只要仔细品咂这扇《门》,就会感到骨髓发冷。因为,门在每个人的生活中。jc/文

http://ent.sina.com.cn/m/c/2007-01-21/13211419655.html


2675

主题

0

好友

11万

积分

点数
108056 点
帖子
106434
注册时间
2004-3-14
6#
发表于 2007-1-21 17:59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7-28 16:27 编辑


<H1>《门》小说原作者周德东评电影:向李少红致敬</H1>
尽管电影院的电子屏幕上,热情洋溢地打出了“欢迎《门》(blog)作者、著名恐怖小说家周德东光临”字样,其实我并不是以原著的身份,甚至不是以一个恐怖小说家的身份去看《门》的,而仅仅是一个普通观众。

  我和李少红(blog)只见过一面——2004年我们坐在咖啡馆里谈小说《三岔口》的电影改编权,大约两三个小时,之后各忙各的。直到2007年1月18日《门》首映,我接到李少红方面的电话,邀请我参加《门》的电影首映式和新闻发布会,我没有去。

  这一天,我请我的单位——《青年文摘》杂志社60余人来到北京华星影院观看了《门》。

  老实说,最初我是以批判的心态去看《门》的。我是一个“恐怖制造者”,一直在抱怨中国的恐怖电影不争气,正摩拳擦掌,准备自己上阵导演一部恐怖电影。然而,李少红给了我一个意外。

  《门》是给有层次的观众看的。

  把它称为商业片似乎不准确,它其实是一部文艺片。商业电影必须是一个通俗的故事。正像周德东不能容忍自己去写浅薄的鬼故事吓人一样,李少红似乎也不能容忍自己用胶片讲一个迎合大众的通俗故事,依靠音响和画面把人吓得浑身冒冷汗,然后口口相传,带来票房上涨。正如当下某些电影,唯一的功能就是把广大观众逗得哈哈傻乐,于是红遍全中国。

  李少红在认真地拍一部作品。《门》讲述一个男人因为爱杀死了自己的女友,并把她埋葬在墙壁中。叙事方式很新奇。尽管创新是有风险的,尽管高级的作品往往曲高和寡,不会带来商业上的更大收益,但是她无法使自己低级下来。

  因此,我向李少红致敬。

  很多评论总是把我的原著当成《门》的一个坐标,我觉得毫无必要。实际上,电影《门》和小说《三岔口》相比,已经面目全非。我们应该抛开原著的牵绊,把《门》当作一个独立的作品去评议。我喜欢《门》里的魔幻手法,有些地方省略了必要的交代和承转,很跳跃。观完全片,实际上它的内容很现实,逻辑很紧密。整个电影体现了李少红的唯美和抒情气质。

  另外,近期看了几个“大导演”的电影之后,我十分失望,他们除了抖搂宫廷那点艳事,就无能干点别的了。一律形式大于内容。李少红给我们带来了新东西。至少《门》讲了一个现代故事,而且是一部另类的惊悚题材。

  我喜欢搞点新意思。

  还要提一句,陈坤在《门》里的表演很出色。

  从通俗意义上讲,《门》似乎不够恐怖。李少红的力道没有全部用在恐怖上,她在描画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悬疑只是其中一部分。不过,只要仔细品咂这扇《门》,就会感到骨髓发冷。因为,门在每个人的生活中。
http://ent.sina.com.cn/r/m/2007-01-20/14231419197.html

2675

主题

0

好友

11万

积分

点数
108056 点
帖子
106434
注册时间
2004-3-14
7#
发表于 2007-1-21 18:01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7-28 16:28 编辑

对于门的内容,我暂且的理解为一个具有妄想症的精神病患者的一系列举动,对此,也并不奇怪,前段时间,花了一个下午在图书馆看了古今中午精神病患者的案例电影,这个还不是最严重的。不过这部电影,像一个引子,回顾了之前看的所有电影,岩井俊二的《爱的捆绑》,彭氏兄弟的《妄想》《鬼域》,是不是,在冬季,因为寒冷,因为寂寞,因为一个人取暖,那么多人都失去了安全感,裹着厚厚的羽绒衫不行,穿着羊毛裤外加毛裤还是好冷,再一圈又一圈的裹上厚厚的围巾,围巾要绵的,不能有缝隙,不能让风吹进来,不能感到寒冷……最近看的电影,都是那么那么多的人对爱情没有安全感,对身边的一切绝望冷漠,没有永远,没有彻底精致,忠贞不厄的爱情,似乎每一段爱情,美好都伴随着疼痛,作茧自缚,化地为牢,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品味孤独,品味寂寞,品味背叛,品味那些离去的决绝的背影,面无表情,这就是爱情。是多久以前开始和它保持距离,就像远离毒品一样,敬而远之,我对你敬礼,但我不相信你,那虚华的外表,脆弱的灵魂,丝丝缕缕,手中的风筝线都比它坚固,可以奈以相信,而爱情就像手中的纸屑,随时,随地,风一来,便消失不见。《生日快乐》(blog),没有惊心动魄,气动山河,两个人,两个不相信爱情,却又那么固执等待,等待什么呢,无非就是,看谁先相信爱情,相信它会持久的走下去,然后开口求婚,等了那么久,直到死亡,呵呵,是谁说过,世界不会灭亡,爱情就不能永恒,小南死了,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爱她,而小米亦会永远的等待6月7号的祝福,直到有一天她知道小南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知道了,又会怎样了,感动,或者悔恨,或者,再或者像《云水谣》里的王碧瑶一样,用一生的时间去记忆,去相恋,只不过已经天地相隔。呵呵,很多人在谈论这个永远,这个词语,在你活着的时候,这个词语是多么的虚伪,没有保质期,没有人给它做ISO9000甚至100000的认证,谁知道它就一定会保质保量。有些人的话,经不起时间的爱恋,经不起岁月的推敲,经不起身边人来人往,你知道,风水马龙,川流不息的人群,穿穿梭梭,性情会变,人会变,感情会变,誓言会变,现在讲到誓言,我都觉得恶心,是谁破坏了它的纯真,她的无暇,她的。。。只有天知道。人是一种不被信任的动物,高级在哪里,不过是表面的文明,等到世界灭亡,这一切的努力不过是虚劳,它会变成废墟,掩埋在尘土中,甚至连渣滓都找不到。钱泯灭了人性,让多少人对身边的一切产生怀疑,妒忌,猜疑,然后劳燕分飞,感情在科技的文明中分崩离析,这就是爱情,我依旧要说我喜欢《玉战士》,世界轮回,岁月更替,他还在努力,那么多年,那么多个世纪,从来没有变过坚定的爱恋,他还在找她,还在爱她,他相信,自己战胜的了命运,战胜的了主宰的命中注定,这个世界还有多少人不变自己最初的爱恋,我们就不说几个世纪1000,100000年,身边的人,感情超过3个月就可以说是奇迹了,我冷眼旁观,隔岸观火,好像一个王朝破灭后,看着它不再起起伏伏的战争,不再血流成河的世间,就这样静静的看着,所以不会被伤害,不会流泪,不会有疼痛,我就是这样保护着自己,免于陷入那个肮脏的世间中,很长的时间里,我不懂身边的人,为什么要把爱情放纵在身体中,然后一个月又一个月的更换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就像夜间的酒吧,没有人会记得昨天晚上,谁在你耳边和你说过我爱你,这句话就像早晨会说,早晨好一样普遍,所以没有人会在那里相信任何人。想起《伤城》孽欲丛生的城市,呵呵,酒因为难喝,所以才好喝,矛盾而经典,金城武演得私家侦探,耗尽那么长时间获得的答案就是这么让人心酸,他的内疚到最后就变成了对威士忌的强烈依恋。我喜欢喝伏特加,因为够烈,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的偏爱,因为可以用一种炙裂抚平另一种,在化学里叫做中和作用,喝喝就像喝水了,这种酒还必须在酒吧喝,必须要是在HOUSE的音乐中大杯大杯的喝,如果在R&B中,就得小轻酌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一个人是享受,两个人是暧昧,一群人是什么,就是一种相当无聊的发泄,简直把酒就是当饮料喝,然后大家玩累了,回家睡觉,第二天,神清气爽.也许这个月,唯一看的,心里幸福甜蜜,没有任何沉重感的就是<男才女貌>,高圆圆(blog)的单纯简单,云南的广阔,深远,爱情的纯粹,一切就像诗一阳,那样美.

  重庆是个特别的城市,从<好奇害死猫(blog)> 开始,导演开始不遗余力地发掘这个城市的隐晦,这个城市的悲伤还有不安定。这个流动性最强的城市,每个角落都是故事,猜疑,嫉妒,不安全一直就是伴随而来。《门》(blog)里面的一句台词一直记忆犹新,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安全的定义有很多,生命,财产,感情,信任。。。那么多人的外表掩藏他们的恶欲。里面很多都形象的用物像反映了出来,比如说陈坤的围巾,始终伴随,《妄想》里,女主角用绳子缠住那个男的,《爱的捆绑》里,女主角的强迫症,她觉得只有缠住,打了结,所有的一切才不会背叛自己,离开自己,自己才有完全的安全感,捆死了书,毛线纠缠紧密的屋子,好像蜘蛛网一样,把大家都捆在一起,我看得见你,在我的视线范围,你是安全的,我也是安全的,《门》的结尾,我终于了解到,陈坤已经进入了更高的境界,死亡就是永恒,确实,只有4了,才不会变化,女主角4了以后,再不会离开,在不会背叛,陈坤亦不再猜忌,因为死人是不会i变得,《妄想》中,最后也4了。看到这一切不免很让人心酸,那么多的影片一再的应证,只有死亡才是永恒,那还要厮守干嘛,干脆认识一个人,然后一起去4好了,感情是这么无奈而感伤,都市人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没有稳定,没有温暖,各方面的因素。《重庆森林》,金城武傻傻的对白,这个世界连罐头都会过期,还有什么是不会过期的。之前看过《雪天使》,心碎无比,男主角否定亲情,在生死关头,最亲的亲人放开了他的手,他跌下了万丈悬崖,大难前头,各奔东西,自己是第一位的,他不再相信任何人,眼前的才是最珍贵的,没有人可以作证,下一秒,你还在,感情还在,生命还在。现在究于残酷现实的电影越来越多,把伤口撕开了,撒点盐,然后用冷水浇,直到心死成灰。想起了那个美丽的地方,凌晨烟雾笼罩了整个城市,安静了,沉睡了,安息了,一切归于平和,夜晚的人更容易脆弱,寂寞扩大,悲伤蔓延。我在电影院很无奈的看完了这部电影,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不知道今天民政局有多少人在办离婚手续,今天这个城市有多少人,在分手,反正不关我事,我一个人,很安全,非常的安全,这个世界,像《门》里所说,安全罪重要

  李少红(blog)的<门>

  惊喜地悲伤

  残酷的现实

  平静的离去

  因为一切都是再正常不过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的

  〈爱杀17〉,很详细的阐述过这个不被相信的灰白色的世界

  爱,从来都是奢侈的,哀伤的,请你记住,没有什么是永恒的,除非死亡,死亡终结一切罪恶和背叛

  爱情在坟墓里永恒

  滴着血的美丽

  残废是最妖艳

  璀璨的美丽

  把我的爱钉死在十字架上

  永远的钉4在那里

  等待救赎

  这是关于一个人因爱而引发的内心困惑,心理错位,与现实空间交战的故事......

  这是一个因一起强奸案引发的谋杀......

  "门"像横在我们心灵中间的屏障,隔开了真实和现实之间的空间,让我们困惑......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无穷的选择;是非道德的多义性,让蒋中天丧失安全感。他怀疑自己生存现实的真实性,甚至怀疑自己的爱情的纯洁性。于是,他迷失在寻找真实的过程中,亲手谋杀了自己的爱情,谋杀了......

  文:夏夏

http://ent.sina.com.cn/r/m/2007-01-20/14071419187.html

2675

主题

0

好友

11万

积分

点数
108056 点
帖子
106434
注册时间
2004-3-14
8#
发表于 2007-1-21 18:06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7-28 16:30 编辑

<P align=center><B>《门》如李少红布下的棋局游戏 观众轻松自解</B><br><br>

<P>  自1月18日2007开年惊悚电影《门》(blog)全国公映以来,各地反馈惊人的相似——那就是走出电影院的时候,观众还没有从《门》中杀人犯“蒋中天”(陈坤饰演)的内心世界走出,依然如同业余侦探一般兴致勃勃的将电影中蒋中天的幻想与现实的记忆碎片组装拼接,从而破解其杀人的动机、地点、手段乃至情感轨迹、思维逻辑。</P>
<P>  这部由影像风格凄美诡异、手法细腻精致的女导演李少红(blog)所构架的惊悚电影,从一开始就把棋局铺开,陈坤的自白让人很容易进入他的内心世界,观众随之猜想故事的进展和结局,却不料被导演打乱的片断搞得有些晕,线索却又时时出现,结果观众发现自己是真的进了陈坤的棋局了,跟着他猜忌、愤恨、而且渐渐体会到即将面临的崩溃......在公映日前来捧场的编剧沈星妤因此表示:“陈坤演得出色,有种终于毕业了的感觉,相信作为演员的他可是相当辛苦也相当过瘾了一回,他是勤奋的,入《门》出《门》都很沉着、坦然、淡定,李少红把他的能量发挥到了一个高度,尤其是那双眼睛,我一直以为那是一双漂亮有余定力不足的大眼睛,可是,这一次彻底颠覆了,那双眼睛几乎囊括了一个濒临崩溃(抑或早就已经崩溃)的可悲又可怕的都市青年最深黑也最活生生的内心世界,实在让人不寒而栗。”</P>
<P>  沈星妤的感觉代表了一批观众对《门》最真实的感受:“其实电影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电影背后暗示的未来--导演在用影像艺术来提醒当下的人们,在物欲爆炸的今天,"蒋中天式"犯罪威胁将无处不在,而且很可能就潜伏在你身边,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够体会到导演的用心良苦,至少观众走出电影的时候,还依旧沉浸在《门》预警般的恐怖中。”</P>
<P>  观众走出电影院之后,对《门》意犹未尽的读解回味和与亲朋好友的讨论,其实也意味着对这种新颖时尚的导演、剪接手法的认同,导演李少红大胆真实的揭示了当下都市人恐惧焦虑的内心世界,因此《门》不仅仅只能界定在贺岁片的范畴里,《门》内《门》外,黑暗还是天堂,各人自解,导演不过是给你一盘棋,如何下完它,不是主角也不是那些惊悚的画面,而是隐藏在观众内心深处的那个自我。</P>

37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点数
7556 点
帖子
11377
注册时间
2004-4-6
9#
发表于 2007-1-21 20:27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6-7-28 16:30 编辑

都评得不错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会员列表|陈坤同名网站(2004-3-9成立) ( 京ICP备202201996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304号 )

GMT+8, 2025-9-13 03:3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