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5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眼角布满泪水--陈逸飞遗孀宋美英专访  

[复制链接]

104

主题

0

好友

862

积分

点数
610 点
帖子
604
注册时间
2004-10-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6 17:01 |只看他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7-5-29 17:37 编辑

2006年04月05日15:44 新民周刊  

  陈逸飞亲自为《理发师》主角陈坤化装,陈逸飞是一个对细节精益求精的导演,像化装、服装这类本该专业人员承担的工作,他往往都亲力亲为
  今天,陈逸飞在天上,我们在人间。过去仿佛也是如此,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传奇,是名流中的名流,他生前的辉煌和他的猝逝对很多人来说仍然是个谜。在他的一周年忌日来临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他的遗孀、生前好友和有关人士,他们给本刊讲述了这位“视觉花园”里的“不朽的园丁”的悲情故事。

去年4月10日,陈逸飞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享年59岁。这是一个“艺术神话”的覆灭,很少有人能像陈逸飞那样,将其非凡的才华和激情运用到如此广阔的领域:绘画、陶器、环境设计、杂志、出版、电影、服装、房地产、T形舞台,还有很多实业——列出陈逸飞从未涉足的领域也许更容易些。他儒雅的风度、奢华的生活方式和出色的社交能力更让他罩上了一层光环,如今这个世界依然在关注他,他为之呕心沥血的遗作《理发师》即将与满怀期待的观众见面,他的画作依然是最昂贵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宠儿,他的有关“大美术”、视觉产业的理念正在这个城市四处生根开花,不少地方正在兴建悼念他的纪念馆——最新一处是周庄,那里的人们对陈逸飞充满感激之情——这一切都是生前雄心勃勃的陈逸飞愿意看到的,只不过现在人们关注他又多了几条理由:他身后留下了万贯家产、一个年轻美丽的寡妇(她的看似当然的继承权正在受到她的亡夫和前妻所生之子的“强劲”挑战)和一个破裂的家庭。
  宋美英似乎仍然没有从丧夫的阴影中走出,或者说正从阴影走向泥潭。她身材高挑、略显消瘦,穿着深色牛仔裤和款色时尚的黑色大衣,脖子上是一条长长的紫红色围巾,表情忧郁但仪态高贵,这是宋美英在陈逸飞去世后第一次接受媒体专访。她一边接受采访,一边还在指挥她的部下干这干那。她那慢条斯理、彬彬有礼的样子让人觉得她处处在效仿她那著名的亡夫。她的办公室里堆放着很多陈逸飞策划、出版的艺术书籍,或许,少了一本艾略特的诗集,这位英国现代派诗人的最著名的作品——《荒原》是这样开头的:“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掺合在一起,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 新民周刊:能否谈谈陈逸飞去世前的真实情景,这样的要求可能对你有点残忍。
  宋美英:他是去年4月《理发师》剧组在宁波拍摄时发病的,他在剧组已经拖了一阵子了,实在撑不住了才赶回上海就医的,因为觉得宁波的医疗条件不如上海好。听司机说他们开了两辆车回上海,一辆是陈先生平时坐的奔驰,还有一辆商务车,他一路上因为难受,不停地换车,这说明他已经撑不住了。他平时是个很坚强的人,不管什么人关心他的身体,他总是回答说很好,没问题,他不想麻烦别人,不想别人为他操心。4月5日,逸飞在医院里给我打电话,当时我还在美国,这是我们最后一次通电话。电话里他仍然显得很轻松,说没事的,很快就可以出院的,他准备4月6日出院继续拍片,但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那次电话里,他的话特别多,谈了很多事情,谈他的电影、他的画,还谈陈天,陈天和我一起在美国,他的5岁生日马上要到了。我们在电话里商量了很久关于如何为他过生日的事情。陈先生非常、非常疼爱这个儿子,每年都会为他举办很隆重、很正式的生日庆典——这是他的行为方式,他觉得陪伴我们的时间太少,就尽量满足我们物质上的需求。我本来想,按照他的脾气,这次他肯定又会提议让我租一个宾馆,叫很多小朋友来玩,可他这次没有,他说不要让孩子觉得要啥有啥,不要让他跟别的孩子生活距离太大,他这么说我当然很高兴,但又给我一种很不安的感觉,因为他突然变了,他以前肯定不是这样想的。
新民周刊:喜欢美国吗?
  宋美英:中国、美国我都喜欢,心烦的时候我会想念美国,那边的生活比较简单。4月6日,陈先生的弟弟打我电话,让我马上回国。电话里他不肯多说,只说是胃出血,但我意识到大祸临头了。我人都瘫软了,车也没法开,我就让一个美国的朋友替我开车,先去中国领事馆办陈天的签证,然后买机票,直奔机场。路上我又给我妹妹打电话,问陈先生的病情,她说她不知道。我想他们一定也瞒着她。没过多久,陈先生的弟弟又来电话,说你别再四处打听了,最要紧的是马上回来。陈天毕竟只有5岁,还不知道他将要面临的是什么,他还在机场为爸爸买了一根巧克力棒头糖,是美国很有名的一个牌子。他说他无论如何也要给爸爸带一个礼物回去,他说爸爸喜欢吃巧克力的。其实他爸爸那时已经不能再吃东西了。在我回上海后的最初几天,他的病情还算稳定。他还在病床上修改他为杨浦区院士风采馆所做的设计稿,还没完没了地跟我谈他的《理发师》。他给我看《理发师》的剧本,说他已经修改了一年了,让我看看还有什么要修改的。我对他说,你千万不要再为谁谁拍电影,为争什么气拍电影了!医生在边上也急得不得了,说你心里再也不能有任何冲动了。但他不听,事实上没有人能够阻止他要做一件事的冲动,以前每次住院也是这样,都是他在命令医生,打什么营养针,吊什么盐水,吊完后就出院了。他对自己的身体也像对他所干的其他所有事情那么自信。也许成功的人都是这样,没有人可以驾驭。如果换了普通人,肯定会听医生的,如果他一直听医生的就好了。
新民周刊:你会出席《理发师》的首映式吗?
  宋美英:(沉默良久)我对这部电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他让我看剧本,其实我到现在都没看完。
  新民周刊:你恨这部电影,是吗?
  宋美英:我已经看了样片,首映式我也会去的,但我真的很难再看第二遍,它让我伤痛。他在浦东的棕榈泉别墅,有一千多平方米,里面他最花心思的就是影视厅,他的梦想是,老了以后能够坐在自家的影视厅里看自己拍的电影。
  新民周刊:据当时的媒体报道,陈先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真的是这样吗?
  宋美英:的确没有。他在走之前特别想说话,谈的都是他的电影,他的事业,他的计划,到了4月9日夜里12点,他就开始不舒服了,还伴有咳嗽,又是上吐下泻,吐的泻的都是血啊。我当时都吓呆了。看到这情形,我就把所有人都叫来了。我觉得他还是想说话,但他脸上身上全是管子,他无法说话了。我看到他的手一直在动,我想他大概是想把管子拔掉,他想说话。后来我才想到,当时应该给他一支笔,让他写点东西,可那个时候我们都彻底慌乱了。陈先生一直是笔不离身的。即使外出度假中途歇息的时候,他也会随手涂一张写生,飞机上没事他也会涂一张。儿子喜欢飞机,他就马上画一架飞机给他。他走的时候,头脑一直非常清醒,他的眼角布满了泪水,这是我第一次,(哽咽)第一次看到一向坚强硬朗的逸飞流泪了。 新民周刊:现在电影圈内很流行夫妻档,陈先生怎么没有请你出演他的电影?
  宋美英:之前,我有几次演电影的机会,我征求他的意见,他问我,演几号?我说三号,他说那就算了,还是等今后在我的电影里演一号吧。拍《理发师》的时候,他半开玩笑地跟我说过,你上!我想他是要让我开心,后来他说,既然男主角定了陈坤,你就没机会了。我和他的身高不匹配(笑)。
 新民周刊:这一年你是如何过来的?
  宋美英:心力交瘁!我太累了。以前什么事都由陈先生在前面顶着,现在我要独自面对。我其实是个很单纯的人,当初陈先生看中我的也是这一点。以前我真的不知道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有那么复杂。
  新民周刊:你很漂亮,也还很年轻,对今后你自己有什么打算吗?
  宋美英:对我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是把孩子带好,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孩子不知道怎么搞的,身体不太好,小毛小病不断,不久前还动了个小手术。现在我既当爹又当妈,已够我忙的。另外,陈先生留下的事业,我也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把它们做好。孩子真的很可爱,他过早经历了太多,太复杂的事,所以一言一行完全不是他这个年龄的儿童该有的,他会说,妈妈,我需要安全!妈妈,现在爸爸没有了,我是男人,我来保护你。我带他到新天地我们的店里去玩。他拿了一本书,要带走,会问营业员,需要我签字吗?临走前还要跟他们说上一句:你们可要好好做生意啊!完全是他爸爸的那副模样,真是又可爱又可气!我每次去他学校,他的老师总会跟我谈他学习的情况,而我会跟老师说,学习当然重要,但培养他好的人品更重要。我现在深有体会,一个人的人品比什么都重要,而且一定要从小抓起。我希望他能像他父亲那样,做一个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や路漫漫,长陪……や
偶的博:http://blog.sina.com.cn/u/1156780514

226

主题

22

好友

1万

积分

居住地
北京市
点数
16023 点
帖子
12038
微博名
五六七八月雪
注册时间
2005-2-6

Medal No.3

2#
发表于 2006-4-6 17:19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幽篁听箫 于 2017-5-29 17:38 编辑

谢谢小青热情转贴。但此消息和陈坤本身关系不太大,而且也有姐妹先发过了:
重复贴先锁了,且转到相应版块。谢谢理解和支持。:)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有缘相聚,无缘分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会员列表|陈坤同名网站(2004-3-9成立) ( 京ICP备202201996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304号 )

GMT+8, 2025-9-11 02:3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