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48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网上的<边城>书评转贴

[复制链接]

14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点数
299 点
帖子
394
注册时间
2004-3-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4-23 03:24 |只看他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0 12:09 编辑

我最近也在网上重读边城,读完以后,顺便也把读者评论看了看,笑S我了,原来现在高一的语文课本就有边城?真难为这些从小就知道“爱要说出来的” 的半大孩子,尤其是那些大男孩。&lt;边城&gt;出现在高一下学期的语文课本?好像每年春天,那个网上关于边城的评论突然就增加很多,我把2004年出来的评论整理了一下,给大家抛砖引玉吧。坤版的边城应该抢明年春天的档期,至少这些被迫写作业的高一学生一定会去看,全国的高一学生也是很大一个数目。
兵荒马乱         递交于2004-4-14     
边城透露出了一种无赖 天命的无奈 生活中很多如此 很无奈啊
龄兰         递交于2004-4-14     
边城这篇小说就像沈老故乡的潺潺流水一样,给人以一种湿意 。
       
丽侣         递交于2004-4-1     
这个美丽纯真的翠翠,开始的时候属于老船夫,和爷爷相依为命。天保提亲时,爷爷问她的主张,她不说话——这是她不愿意,又羞于拒绝,老船夫让那小伙子走水路,三年六个月哪,翠翠还能陪他三年六个月,这是他想着。那晚上的歌声让翠翠浮了起来,他跑到天保那里恭喜,才知道那使他宝贝翠翠浮起来的是傩送的歌声,他又探翠翠的口风,翠翠也不说话——这是她羞于愿意,又不想拒绝。老船夫不知道孙女的心事,想着先陪着我吧,要不然就剩下船了。翠翠陪着他了,直到他死了。翠翠爱傩送,作者似乎是这么写的。可老船夫在为她的终身大事整夜睡不着时,“这件事翠翠是毫不注意的,这小女孩子日里尽管玩着,工作着,也同时为一些很神秘的东西驰骋她那颗小小的心,但一到夜里,却甜甜的睡眠了”。这爱情于她就像渡口上的风,撩人,但也过于轻柔。
翠翠是那片未开化的迷人土地。傩送回来,翠翠属于傩送,这生机勃勃的年轻人;傩送不回来,她属于老船夫、老马兵,那坚韧、朴实的老人。这就是边城,和边城里的人。
丽侣         递交于2004-4-1     
边城里,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可他说的又不光是一个爱情的故事,也讲了一群人,一群像湘西那片土地一样朴实,坚强而又纯洁的人。故事里的老船夫,带着他女儿的遗孤翠翠生活在老渡口。翠翠长到十三岁时,成了人见人爱的美人,惹得城里最出色的两个兄弟,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她。天保托人向老船夫求亲,老船夫既不答应,也没有拒绝。日子一天一
天过去,傩送知道哥哥向翠翠求了亲,把自己对翠翠的心意也向哥哥说了。兄弟二人决定按照当地风俗,先后到翠翠的屋子外唱情歌,翠翠欢喜谁,谁就拥有翠翠。傩送唱歌的时候,天保知道翠翠一定会喜欢傩送,因为自己唱得不会有傩送好听,于是决定乘船离开,结果船出了事,天保死了。傩送对于死去的哥哥感到内疚,又忘不了翠翠,于是乘船远走。到文章结束,也没有回来。作为一个爱情故事,傩送没有回来,似乎没有了结局。可沈从文说得不完全是爱情,或者说爱情在这篇文字里,只是一个妥帖的载体。沈从文念念在兹的是他熟悉的那片土地,那片土地的风土民情,那片风土民情中生活着、喘息着的人!于是就有了那像那块土地一样坚韧、朴实的老船夫;有了像那片土地一样纯洁、美丽的翠翠;还有像那片土地一样彪悍、生机勃勃的天保傩送兄弟。
甚至那吊脚楼灯影里为人唱歌的娼妓,船头上吧嗒旱烟的水手,一切。毕竟还是有爱情。许多人为了这爱情的结局,怪罪于老船夫:他为什么不干脆地拒绝天保?他为什么不告诉翠翠傩送在她的窗外唱歌?他耽误多少事情啊!沈从文爱这片土地,这篇文章那浓浓的爱充溢头尾:老船夫爱自己的外孙女,天保傩送爱翠翠,船总顺顺爱自己的儿子,可是翠翠的心思呢?翠翠爱谁?那名字得自翠绿篁竹的翠翠,那风日里长着的黑黑的翠翠,那眼睛像青山绿水一样明亮的翠翠,她爱谁?她到底应该属于谁?
Meteor.风         递交于2004-3-31     
没想到有这么多中学生要写作,我心里平衡了许多了! 在此,我感谢发表评论的学生和老师为我写作提供参考!
喜歡老爺爺的人         递交于2004-3-26     
我也是來寫作業的,所以參考了大家的意見對於這篇作品,我也很喜歡,可是覺得要評論實在很難,有些地方仍弄不明白自己的作業止於人物性格的表面分析,實在有愧於沈老...
12345678+         递交于2004-3-17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傻瓜...
优         递交于2004-3-15     
不好意思我也是来写作业的,我用了评论里的一些字句,很谢谢大家
大牲口         递交于2004-3-14     
为了完成作业而读了这篇小说.我觉得这是一篇很凄美的文章,就是有点...俗套,没神么现实意义.朋友们的评论很多,也很好,我在此就不多说了.总之,这是沈老的一篇不朽之作!谢谢大家,鄙人的读后感有着落了.......
昏昏噩噩         递交于2004-3-11     
我先看的电影,以前很不喜欢国产片,不知怎么看了这部被深深的打动了,当时还不知道叫&lt;边城&gt;,后来看到这篇小说,恍如隔世的忆起了电影.小说看了多遍.我很难想象作为一个男性作家是如何捕捉到一个少女的心思如此细腻的发展,而且能简短的每个读者都能体会到.关于祖父,其实老一辈人就是这样的爱着自己的儿孙,只是青年人往往会误解他们.每个人都只看到事情的一部分,因此产生误会,但是正是这种误会中交织出来的悲伤,遗憾才更加表现了那些淳朴的感情.
       
闹心         递交于2004-3-8     
哈哈~~~!高中的朋友好像很多嘞。。。。作业作业。。。没关系,打起精神来打起精神来~~~~~一篇感人的文章。。。
haoran         递交于2004-3-8     
他老船夫,是边城中最令人难忘的人,不仅仅因为他侠骨柔肠,淳厚善良。从表面看,他是一个快乐、豪爽而略带幽默感的老人,但透过他的言行,我们却能感觉到老人心中的那种爱的矛盾和无奈的孤独“爷爷”那种自甘贫苦而生性达观、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的善良他有重重的心事,他牵挂翠翠的将来。正由于他的谨慎和关心,增加了翠翠爱情的曲折。大老怪他,二老怪他,顺顺怪他,翠翠也不理解他。他带着委屈和寂寞死去。渡船和白塔是老船夫的化身。祖父对翠翠的爱寄托着对不幸的女儿的哀思,他的后半生是为翠翠而活,他的惟一的生活目标就是要使翠翠快乐。但他并不真正了解孙女儿内心的情感躁动,他只能用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洞的话语来安慰孙女儿.祖父是白塔下唯一的一家,五十年来,每天都离不开船,他就是渡船,渡船被水冲走了,白塔坍了,老祖父死了。众人捐助重修了坍塌的白塔,表示老船夫淳朴、善良的人性永远活着。爷爷这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是苗族古老历史的象征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 在祖父的身上,同样流淌着炽烈的爱,也存在着难以排遣的矛盾与孤寂。
<font size="1" color="#000066">[这个贴子最后由cathy96在 2004/04/23 03:56:17 编辑]</font>

14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点数
299 点
帖子
394
注册时间
2004-3-13
2#
发表于 2004-4-23 03:25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0 12:09 编辑

lingling         递交于2004-3-8     
边城》中,爷爷是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是苗族古老历史的象征。“爷爷和翠翠”是苗族“民族古老,文化年轻”的形象的说明。爷爷目睹了翠翠父母的悲剧,“口中不怨天,心却不能完全同意这不幸的安排”。“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给一个人,他的事才算完结!交给谁?必需什么样的人方不委屈她?”年迈衰老的爷爷是翠翠唯一的依靠,“假若爷爷死了”,翠翠这个历史的孤儿能否加入到新的历史的脚步中去呢?
成成         递交于2004-3-8     
关于“翠翠”
我觉得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而节选部分以后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箸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她爱的执著。 她是那样天真,那样单纯。小说是写翠翠的爱情的。这种爱情是那样纯净,那样超过一切世俗利害关系,那样的非物质。翠翠的爱情有个成长过程。总体上,是可感的,坚定的,但是开头是朦朦胧胧的,飘飘忽忽的。翠翠的爱是一串梦。  
但是,我不喜欢小说的结局,我认为翠翠如果喜欢二佬的话她应该去寻找二佬。
xiaoya         递交于2004-3-8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翠翠太小了(还过不了十六吧)。她是那样天真,那样单纯。小说是写翠翠的爱情的。这种爱情是那样纯净,那样超过一切世俗利害关系,那样的非物质。翠翠的爱情有个成长过程。总体上,是可感的,坚定的,但是开头是朦朦胧胧
的,飘飘忽忽的。翠翠的爱是一串梦。
溢水         递交于2004-3-8     
初次见到翠翠,有种似成相识的感觉。清纯可爱,美丽善真,像许多少女一样,每个人见了都会喜爱。沈从文写翠翠的精采处,便是以其特有的诗性笔触,捕捉并描摹出了一个山野少女灵动微妙的神思流露,轻而且细,我们也不妨细读。
翠翠初见船总家的二老,是在两年前的五月端阳看龙船,相逢不识,只当是一般轻薄男子,没给人好脸色看。过后得知,此人就是众人口里神一样的傩送,“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两年过去了,翠翠不能忘记那件事,时常温习着,“心中很快乐,好像目前有一个东西,同早间在床上闭了眼睛所看到那种捉摸不定的黄葵花一样,这东西仿佛很明朗的在眼前,却看不准,抓不住”。此时又到端阳,翠翠哼起迎神的巫歌,“觉得心上有一丝儿凄凉,她想起秋末酬神还愿时田坪中的火燎同鼓角”;耳边却又听得,“远处鼓声已起来了,她知道绘有朱红长线的龙船这时节已下河了,细雨还依然落个不止,溪面一片烟”。
以上几处文字,写出了有一个男子到心上时,少女暗暗的痴迷、幻想与心神不定。你看翠翠的梦幻里,光影声色,虚实远近,全然交织在一起,恍惚迷乱而不能自持。二老对于翠翠就是爱的诱惑,懵懵懂懂引发她的情感,点燃她的希望,却又使她飘飘荡荡无处归依。仿佛有无穷幻想围绕着她,快要将她化作一团炽热的幻影,支撑她的却只是一个沉默而不可揣测的愿望,既无凭据,也没回音。可在寂寞的天地中,爱已经不顾一切地弥漫开,心神也在寂寞之上飞旋。少女一向紧闭的身心,此时也如花蕾,烟雨中将开未开。
不料天保大老也欢喜翠翠,想要翠翠,诚心托人来做媒。祖父问她愿不愿,她“不作声,心中只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可哭”。她不愿嫁给大老,却也说不出人家有什么不好;她心里欢喜二老,可又不明白对方的心思究竟怎么样。何况,团总女儿有碾坊作陪嫁的口风已经传到她耳边,事情显然于她不利,可这一切又哪是女儿家能说出口的? 雨后放睛的天气, 日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了点儿力量。溪边芦苇水杨柳,莱园中莱蔬,莫不繁荣滋茂,带着一分有野性的生气。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道膀搏动空气时作声。枝头新蝉声音已渐渐洪大。两山深翠逼人,竹篁中,有黄鸟与竹雀杜鹃鸣叫。翠翠感觉着,望着,听着,同时也思索着。
兰柠         递交于2004-3-8     
初读《边城》
我读《边城》是因为要学这篇文章,刚读的时候我感到迷茫,不知道沈从文到底是在写些什么,但我却被文中的人物感情所打动,翠翠那致死不渝的爱情深深感动我,我为她愤不平:二老为什么要走呢?他大哥的死根本不关翠翠的事,为什么要让翠翠独守着渡船,等他回来呢?我读了一些资料,说到“《边城》是老妪絮絮地讲的一个完美的童话。童话大多很美,但童话的毛病在于太过完美。苏雪林在《沈从文论》中批评得比较中肯,她指出沈从文的小说“过于随笔化”,“于结构更疏忽了”,“繁冗拖沓,有时累累数百言还不能达出‘中心思想’。”(30)不少学者也说沈从文“了解湘西人民的生活……他仅是晓得他们一些情形,并不曾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自然更没曾血肉相连。”所以“沈从文的作品反映的生活面很广阔但不深厚,思想意境不高”,“好象雾中的花,云中的月”。(31)给人以“虚”的感觉。王瑶也指出沈从文“用散文漫叙故事,有时很拖沓”。(32)的确,这是一篇童话,但我认为是一篇凄美的童话,它让我感到无穷无尽的凄的美,文章结尾部分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可以认为二老回来了,也可以认为二老没有回来,翠翠一直等下去,多么美丽!
作业真累         递交于2004-3-8     
HOHO!~~~~看边城原来这么多人和偶一样要做作业的哦/!~~~~~哈哈。
xiaorong         递交于2004-3-8     
如诗边城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在小说中,沈从文不追求扣人心弦的悬念,也不想营造惊心动魄的氛围,更不叙述波澜曲折的情节,他只想给读者展示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的人物。而沈从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流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边城》隽永的文字弥漫着边地山村的浓郁气息。在三十年代那喧嚣的都市阁楼上,沈从文无限深情地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原始自然的风俗画,画中是一个海市蜃楼般飘渺美丽的桃源.
朱光潜说过:“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我想《边城》就是要当诗来看的小说,《边城》的诗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简约而丰富,具有诗歌语言的巨大张力。2诗化情节。作者把生活原汁原味地切下来呈现在读者面前。在诗意的朦胧轻纱笼罩下让读者细细品味。3诗意化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诗意得演绎生活,诗意地演绎人生。

14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点数
299 点
帖子
394
注册时间
2004-3-13
3#
发表于 2004-4-23 03:28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0 12:10 编辑

黑色天使         递交于2004-3-8     
爱是否就是等待,等待就会有爱吗,不要为了昨天,而错过了今天的爱,最终还是等
待,什么是爱!!???
忆从文         递交于2004-3-8     
沈从文写翠翠的精采处,便是以其特有的诗性笔触,捕捉并描摹出了一个山野少女灵动微妙的神思流露,轻而且细,我们也不妨细读。 翠翠初见船总家的二老,是在两年前的五月端阳看龙船,相逢不识,只当是一般轻薄男子,没给人好脸色看。过后得知,此人就是众人口里神一样的傩送,“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两年过去了,翠翠不能忘记那件事,时常温习着,“心中很快乐,好像目前有一个东西,同早间在床上闭了眼睛所看到那种捉摸不定的黄葵花一样,这东西仿佛很明朗的在眼前,却看不准,抓不住”。
不料天保大老也欢喜翠翠,想要翠翠,诚心托人来做媒。祖父问她愿不愿,她“不作声,心中只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可哭”。她不愿嫁给大老,却也说不出人家有什么不好;她心里欢喜二老,可又不明白对方的心思究竟怎么样。何况,团总女儿有碾坊作陪嫁的口风已经传到她耳边,事情显然于她不利,可这一切又哪是女儿家能说出口的?
后来天保大老为了不影响和二老之间的感情而放弃了翠翠。身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大老因为放弃而出海丧命,如果大老没有放弃的话可能翠翠就嫁给了他,也许翠翠不一定会很开心,但是这样的话剧不能充分表现沈老所要表现的那种亲情`爱情`孝情和人性的美好。
我羡慕沈老的清雅之致,自在随意的把边城写的飘飘于空,而这其中唯一无法释然却只有人的感情。这感情是男女之爱、血缘之亲、更应是蕴涵了沈老于北平浓浓的思乡情结。于我看来,如其把边城看成一篇纯小说,更不如说它像沈先生对家乡湘西凤凰割舍不下的情怀。边城对景物的描写是如此的抽离、洒脱,似与故事有了脱节。
殊不知那却是一种真实的美,是沈老以散文的笔调,诗曲的意境,为湘西家乡所描绘的
一幅水墨画卷。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惊心动魄的氛围,波澜曲折的情节,一切都只是
真实的美和贴近人性的关怀。
正如城市中的我永远也无法想象那梦中渡船的模样………
 
中原一点沁         递交于2004-3-8     
从边城看沈从文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把这本书只预备给一些‘本身已离开了学校,或始终究无从接近学校还认识些中国文字,置身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说谎造谣消息所达不到的那种职务上,在那个社会里生活,而且极关心全个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的人去看……他们必也愿意从这本书上同时还知道点世界一小角隅的农村与军人。
从《边城》这篇课文可以看出他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 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边城》是以1943年的湘西凤凰为背景。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作者通过一些生活的细节,在貌似不经意中,刻画出湘西人民的敦厚纯朴的品性,反映了乡村原始人性的美好境界,抒写了作者重造民族品德的理想.
攀攀         递交于2004-3-3     
喜欢《边城》,不仅因为它优美的文字,还因为它写的就是我们年轻时心动的感觉!
大卜         递交于2004-3-2     
其实我们都无法领会小说的真正的感情。越是压抑、克制、含蓄和纯洁的爱,越叫人痛不欲生!这其实就是东方人的一种处世哲学!
开远.123321         递交于2004-3-1     
郁闷, 这几天怎么那么多的人在抄边城的,哎,我也是要开始抄点啦,没办法.高一下学期有这么一篇,老师要叫自己阅读,还要写什么读后感,在这里就谢谢大家的评论让我来抄一抄~~~!
王峰刚         递交于2004-2-29     
边城是对社会的嘭击,翠翠的深情得到的是等待。祖父的爱却成了害,因此我说是悲哀的喜剧。
菲自由         递交于2004-2-27     
哎呀,真不知道老师是怎么想的花那么长的时间讲这篇文章,而且现在选材好土哦,都
什么年代拉,还来点那种什么朦胧试的爱,
我都快蕨菜了~~~~~
可乐~         递交于2004-2-25     
太感谢大家了````~~~!!!!书评有着落了~~~~~哈哈~~~~       
云中的雨         递交于2004-2-22     
这篇小说,初看似乎写的是一个“桃花园”般的田园爱情悲剧,但是从悲剧中我们又看出:由这“桃花园”中的人也受着时代的局限,所以大哥为了让兄弟得到如意的爱情出走而客死他乡。兄弟因为大哥的死而放弃垂手而得的爱情。老船工因此加速了走向西天的路。翠翠的命运留给我们自己想,大概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吧。我在想,哪天我仍用这小说中的人,这小说中的景演义一篇
现代的边城,情况又怎么样呢?!我喜欢这篇小说!
a ci         递交于2004-2-22     
一切都不现实,,,还要写读后感...抄了半天才over

14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点数
299 点
帖子
394
注册时间
2004-3-13
4#
发表于 2004-4-23 03:32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0 12:10 编辑

樱花飘落         递交于2004-2-6     
怎么都没人写100字的啊,害得我还要把所有的拼凑起来,组成一篇文章,真是浪费大脑细胞啊
ぃ酸げ姜~豆         递交于2004-2-6     
感谢各位的评论,这样我的读后感就可以交差了,呵呵
       
恋恋愚鲁         递交于2004-2-3     
等,不一定要言破;爱,不一定要有回报;难以言表的请,更显珍贵无以回报的爱, 更难分难离, 等,由于过程而美丽, 待,由于期望而永恒翠翠是执著的~~~二老终会和翠翠成亲的, ~~ 我坚信人间尚有真情在
kozizi         递交于2004-2-1     
开始读这本的目的应该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下达的任务,写完读书报告也就算了,所以一
开始就没怎么认真的看,只是在看电视时,间或看看,成果也不高,一次就看几页书,
断断絮絮的,故事内容也都没有看懂。眼看就要开学了,读书感受还没写,必须赶紧看
完,于是一头栽进房里,独自啃起书来。渐渐的觉得自己似乎也融入了这个故事里,被
淡淡的情怀所牵引着……
虽然说这部小说的故事并不曲折离奇,语言文字也不雍容华贵,可就是这平平淡淡的语
言,淳朴的故事却也扣人心弦,让人为之感动。作者用平淡的语言淡化了翠翠与爷爷孤
独清贫的生活,却尽量展现他们与自然和乡人的和谐关系,就像是原始的单纯生活,明
净、朴实、善良……可是在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又不时感到其中有些许悲凉,对
翠翠爱情的悲剧觉得很是可惜,与大老、二老没有开始而又仓促结束的爱情,大老的丧
命、二老的出走以及爷爷的离世,使这个女孩渴望的幸福梦想破碎。不知道没有等到二
老回来的翠翠会怎样度过以后的日子?也许会同爷爷一样跟那只黄狗相互依傍靠渡船过
日子,或许哪天有会有一个像二老那样能唱好听的歌的人出现,将这个女孩紧锁的胸怀
再次打开,这样的生活会比较好。小说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余地,就像鲁迅的《咸
亨酒家》一样留给读者的是猜测,猜想孔已己后来的处境,这样的故事比较有回味性,
能使人久久置身其中。
读完这本书后还有一点体会就是觉得作者的风格很独特,朴实、平淡和抒情。不是追求
情节的曲折,常常使用亲切平和的语调来讲述故事,叙述乡间事态,来表达作者对乡土
的热爱之情。例如“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请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
照,河底小小的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皆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皆如
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做深翠颜色,逼人眼目。”就
拿这段文字来说吧,
这些子眼平日里我们见的很多,作者就是用这些平实的文字来描写,让我们能看懂,可
又没有使这个景象逊色半点,我们同样能感受到这山涧中的美丽。我想这应该就是作者
的长处所在吧。
读这本书就像听一曲悠扬的歌声,能让人感受到心的宁静,让人很舒服,所以我庆
幸在寒假快结束的时候我看完了这本书。呵
~~
不怎么样         递交于2004-2-1     
事实上我到是觉得这只是人们向往的一个理想世界,所有的人都真诚、善良。即使妓女也是好人。整个环境风景秀丽,再加上十全十美的美女翠翠,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世外桃源。恐怕这才是那么多人喜欢《边城》的原因吧!然后作者又加上一个有点悲凉但还残有渺茫希望的结局,给人们遐想和讨论的空间。于是就成了一篇佳作了。
啊~~~         递交于2004-1-31     
好不容易读完啊   文学家太帅了 写得这么多  以后多多学习啊
阿标         递交于2004-1-31     
呵呵~多谢各位的评论~谢谢~ 我终于能交差拉~
jammie         递交于2003-12-14     
凄凄惨惨七七,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夹杂着人情、温情、手足之情,读后给人一种优美感,沈从文不亏是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家,他的<边城>就让我更佩服他。一段不知道结局的爱情故事,给人留下一种悬念空间,翠翠有着她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本性,她天真、美丽、善良、羞怯、忠贞,对于爱情更是执迷不悔勇往向前,我想这位女主人公翠翠,在沈从文的笔下描写的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呀。

14

主题

0

好友

452

积分

点数
299 点
帖子
394
注册时间
2004-3-13
5#
发表于 2004-4-23 06:42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0 12:11 编辑

下面这些评论让我笑S了。
虎耳草  递交于2004-2-17     
沈丛文是一位名家,他的文字我很欣赏,可是他把一个女孩子的心事描写的太复杂啦,粗看还好,仔细看就犯糊涂.
纷飞花雨  递交于2004-2-17     
HOHO~原来这么多人要拿边城交差,和偶一样的。我们只在上课的时候看了电影,文章还没细看,不过据说沈从文先生对电影版的边城不太满意,我是觉得还不错拉~人物刻画地满到位的。只可惜我的影评......
嘘74  递交于2004-2-15     
真是无聊,写这种泡沫剧,害我要写读后感,简直太过分了,气死我了
南柯子寒烟  递交于2004-2-14     
这个假期老师叫我读完《边城》这编小说,不过太长,我没有这么多心机和时间,只好看看大家的评语,略知一二,实在无奈!!!
清心素恼  递交于2003-11-18     
“真+善+美大于坏事”,这就是悲剧。

芥子文  递交于2003-8-24     
我写给这个故事的结局:
许多年过去了,二老傩送仍没回来,翠翠接了那渡船,杨老兵还同她住。翠翠没有嫁人,大老天佑的事,使人们多少有些忌讳,而翠翠心里,仍在想那个在月下唱歌,使她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于是碧溪岨每晚会有一个女人,来唱歌。后来的一天,二老突然的回来了,看到了渡船上那个已经从女孩蜕变成的女人,看她略显风尘却没了羞涩的脸庞,听她唱那久违的歌,他笑了,他们相视而笑……(注:我不认为二老和萃翠最终会在一起)
风飞的瞬间  递交于2003-7-16     
兄弟两人爱上同一个女人,你会怎么做?男人可以同时拥有几个女人,女人只能跟一个男人。可惜。可悲。正如只有一元钱,可两个在一根枝上的葡萄要两元。两个都要?
两个都不要?你说呢?
Yanlai  递交于2003-7-2     
湘西的水土养育了勤劳淳朴的湘西人。管渡船的老者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为渡船奉献了一生。 湘西人敬业精神的确令人感叹,然而进取及创业精神却是比较欠缺的了。 碧溪岨的渡口似乎并非不重要, 往来行人商旅络绎不绝, 但半个多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竟然“限于财力不能搭桥”, 而碧溪岨的白塔,由于“与茶峒风水有关系”很快便能通过捐款建成!
翠翠是青山碧水孕育出来的, 美则美矣, 却是个目不识丁的文盲。
枫林碎语  递交于2003-5-3     
沈老在两个月内就完成一部《边城》,一天要写多少字呀!我每天拼命得爬格子也没这么快呀!当然,更没这么好!:)

害人精  递交于2003-3-9     
边城让我搞得一塌糊涂,害得我几天几夜冒睡,老师让我们查资料,又要我出钱,好害人啊
翠翠,你不要再等了,繁华的都市早就淹没了傩送的心,何必这么痴情呢?
涛  递交于2003-2-26     
我总算对的起我的眼睛!没白做眼保健操!
白  递交于2003-2-7     
读《边城》是为了写作业,读过了觉得感觉很奇妙,但又说不出来,结果是作业没及格,我却喜欢上了沈从文的世界。
烦  递交于2002-11-13     
没有什么好!没故事,没激情。软绵绵糊涂涂,还非得让人说好。不说好的就是不懂真正的中国。怎么没见一句批评的话呢?是不是中国人就只配读这些修身养性大补丸?

7

主题

0

好友

184

积分

点数
102 点
帖子
184
注册时间
2004-3-13
6#
发表于 2004-4-23 10:35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0 12:11 编辑

谢谢Cathy96,特喜欢你摘录的搞笑书评,这些高中生三言两语歪评&lt;边城&gt;真是有趣,还真有点笑s不偿命的说。

118

主题

0

好友

3053

积分

点数
2581 点
帖子
2061
注册时间
2004-3-12
7#
发表于 2004-4-25 23:55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0 12:11 编辑

谢谢cathy96,这些评论中不乏写得好的,但我觉得现在的高中生的那些个歪评也挺好的,起码他们敢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了,想想我们读高中那会儿,根本就没机会在课本中读到像边城这样的好文,真悲哀!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

309

主题

0

好友

5882

积分

点数
4435 点
帖子
4569
微博名
清平乐ick
注册时间
2004-3-13
8#
发表于 2004-4-26 00:27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0 12:12 编辑

[转贴]贴切迟读《边城》
  ●闲闲书话 暗地纯白  
  
     是时光破碎的质感,是苦等未果的宿命。一个有始无终的故事,一分有头无尾的情缘。
    三年前看沈从文的《边城》,书未读到嘴边便轻轻放下,是沉不下心去品味这淡漠似水的故事。三年后看沈从文的《边城》,从头至尾的细细咀嚼,但浮躁的心终还是未能读懂那缓缓流泻指间的时光气息……
     〈边城〉必定是暗涌着,而沈的文笔又无疑是优秀的。书中的文字像是散落的碎片,片片映射着故事中的淡淡无奈和隐隐惆怅。细腻到了极致,温婉却有血性。起初品读时,怕这清新优雅的笔触承载不动如此动情的暗涌,比起这内容的厚重,文字的确是显得单薄了。但文字和内容的默契和融合往往却总是巧妙的出人意料。方知那份游刃有余的真实分明来自沈对边城生活谙熟通达,汩汩流自笔端的文字载着清雅恬静的风景与这水乡故事一脉相承的完整。
    边城也是隔绝的,不是与外界的隔绝,而是与劣性的隔绝。边城的人是纯真的,便也是这样的纯才使人有了浓浓的爱和彻骨的痛,有了真正的爱憎和哀乐。缘于纯真,这爱和痛又是暗涌着的,因为它们缺乏表达的出口。翠翠的心空寂,纯的空寂,坦荡的空寂,三年前“二老”的话三年后却仍了然心间。沈先生也必定有爱,更是有品味爱的本领。“对于农民和士兵,怀有不可言说的温爱。”无疑这题记里的话成了《边城》表现的主旨。而我更相信是沈先生天生诗意的灵魂赐予了他赋予爱的能力。文革时的沈先生,被迫置笔,扮起了清道夫的角色,在给家弟的信中写的不是种种愤懑却只淡淡的说:这里的荷花真好,有空一起来赏。在逆境中发现美丽,找到所爱,这正是《边城》之所以像饱含了浓浓感情的清茶原因所在。
    我羡慕沈先生的清雅之致,自在随意的把边城写的飘飘于空,而这其中唯一无法释然却只有人的感情。这感情是男女之爱、血缘之亲、更应是蕴涵了沈先生于北平浓浓的思乡情结。于我看来,如其把边城看成一篇纯小说,更不如说它像沈先生对家乡湘西凤凰割舍不下的情怀。边城对景物的描写是如此的抽离、洒脱,似与故事有了脱节。殊不知那却是一种真实的美,是沈先生以散文的笔调,诗曲的意境,为湘西家乡所描绘的一幅水墨画卷。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惊心动魄的氛围,波澜曲折的情节,一切都只是真实的美和贴近人性的关怀。
    我爱这边城里未知宿命,一切的等待莫非都会是殊途同归的悲哀?而充斥着这等待之中的煎熬确是如何的具体清晰。
    我永远解读不了边城的美,不是因为时代的隔阂,不是因为环境的变迁,只是我那浮躁的心啊,它已不在纯真。
    正如城市中的我永远也无法想象那梦中渡船的模样………
老版<边城>海报
翠翠和狗
  

309

主题

0

好友

5882

积分

点数
4435 点
帖子
4569
微博名
清平乐ick
注册时间
2004-3-13
9#
发表于 2004-4-26 01:07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0 12:12 编辑

我很喜欢的一个关于&lt;边城&gt;的书评。

43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居住地
湖北省 武汉市
点数
2962 点
帖子
2077
注册时间
2004-3-15
10#
发表于 2004-4-26 08:56 |只看他 |亮它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0 12:12 编辑

谢谢cathy96,你贴的这些评论真好,没有想到现在的高中生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的作业也这么精彩.可惜我们高中的时候没有这样的文章可以写来交作业,更别说关于朦胧感情的评论了.
看看1-4贴评论的细腻,再看第5贴的幽默,虽然学生是为了交作业,但对文章关注的程度也很高.届时坤的电影出来,也许会吸引一大批高中生影迷.
若能一切随他去
便是世间自在人

0

主题

0

好友

1

积分

点数
2 点
帖子
1
注册时间
2009-2-5
11#
发表于 2009-2-5 21:52 |只看他 |亮它

看了这么多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6-10 12:13 编辑

我也是为了作业
  应该能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会员列表|陈坤同名网站(2004-3-9成立) ( 京ICP备202201996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304号 )

GMT+8, 2025-9-10 18:1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