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主页
- 性别
- 女
- 分享
- 0
- 精华
- 25
- 积分
- 3188
- 主题
- 423
- 相册
- 0
- 好友
- 0
- 记录
- 0
- 日志
- 0
- UID
- 9176
- 阅读权限
- 200
- 听众数
- 0
- 收听数
- 0
- 买家信用
 - 卖家信用
 - 最后登录
- 2012-9-13
- 在线时间
- 263 小时
- 点数
- 1278 点
- 帖子
- 2039
- 注册时间
- 2006-4-18
- 点数
- 1278 点
- 帖子
- 2039
- 注册时间
- 2006-4-18
|
转;
<TABLE width="72%" bgColor=#ffffff border=0>
<TR>
<TD class=p14 align=left> </TD></TR>
<TR>
<TD></TD>
<TD class=f14 align=left width="97%">
<TABLE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7%" border=0>
<TR>
<TD class=gray14>【原创·影评】世界末日的理发师 <BR>——观陈逸飞遗作《理发师》有感 <BR><BR>如果人的命运真的就像主人公陆平所说,是大海中的一条船,我不知道这些船中因触暗礁而失事,或是互相相撞而死的,哪一种更多些。 <BR>如果真的有这样一片海,可以驾御那么多载着人类灵魂和梦想的船,我不知道这片海,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最终汇入哪里,还是永远没有尽头。 <BR>如果真的有这样一艘船,能够带领人们驶向未知的彼岸,我不知道世界末日的这艘船,是否依然会安然地在大海中随意漂流。 <BR><BR><BR>一九三七 盛夏之乱 <BR><BR><BR>那是一个我没有赶上的世界末日。 <BR>我一直都不知道,错过那样惊心动魄的年代,我是该遗憾还是庆幸。应该是庆幸更多些。 <BR>我心里的一九三七是这样——一个字——乱。 <BR>事乱,人乱,心乱。 <BR>头顶天天是枪林弹雨,只要是在中国,大上海或是小渔村,县衙门或是破草棚,都一样。什么事都做不了,因为大家都太关心自己的命。于是,什么事都乱了。 <BR>于是,回乡的回乡,逃命的逃命,尤其是在大城市,有点办法的都走了。火车和轮船上,挤满了不知是农民还是地主的人,似乎是第一次,他们有了共同的目标。就这么,人乱了。 <BR>事乱,人乱,都还好。最要命的,是心乱。 <BR>黑夜茫然失措的伸手不见五指或是商界倾家荡产的进退两难,大概都不能和那种乱相比。那是整个社会对于未来的恐惧。没有人知道明天会怎样,明天太远了。也许下一秒钟,自己原本完好的房子就已经千疮百孔,宛如废墟。 <BR>那样的社会,那样的年代,人们真的可以盲目到那种地步。不知是谁第一个喊着要离开,于是每天数以万记的人跟着“他”逃离——大概他们也不知道逃到哪里会安全,只是抱着井底之蛙或是阿Q的乐观,觉得逃离这个被整日整夜轰炸着的城市就是天堂了。那是一种怎样的绝望。 <BR>人们容忍着侵略者的趾高气昂,害怕被他们手中的尖刀刺伤。我曾经无数次质疑,那样的时刻,难道真的所有人都忘记了自己也拥有利器和力气,足以保护自己,刺死眼前的敌人。还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已经习惯于循规蹈矩,欺善怕恶,趋炎附势,谁都不愿意第一个站出来。 <BR><BR>那样的日子里,在上海,一个普普通通的理发师,陆平,也选择了离开。在杀死一个日本军官之后。 <BR>在那样人人自危的年代里,我想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英雄还是戴罪之身。在那种明哲保身的时代,如果人们知道他杀了日本人,尽管带着仇恨和快意,不知还有没有人会收留他。 <BR>心乱的时代,才是真正的世界末日。没有对错,没有是非,没有爱恨,只有生死。 <BR><BR>雪莱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BR>一九三七的七月七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夏天已经来了,秋天还会远吗? <BR><BR>秋天,万物凋零。 <BR>秋天,也可以说,万物都憧憬着苏醒,期待着丰收,等待着重生。 <BR><BR><BR>一九四五 多事之秋 <BR><BR><BR>一九四五,抗战结束了。内战紧接着开始了。 <BR>曾经有一个朋友对我说,现在的历史课本上,对于国民党抗日的一段,太轻描淡写。仿佛故意压低了他们的贡献。 <BR>可以想见,在共产党刚刚成立的初期,已经成熟并且壮大的国民党,确实应该是抗日的主力军。然而,抗日成功之后,蒋介石征对共产党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却使国民党人心尽失。可以说,蒋介石的失败,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BR>我唯一觉得可惜的是国民党内的将领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大概当初也都是抱着抗日救国的豪言壮志,加入国民党的。对于这些人,就算他们当时意识到了蒋介石的错误想法和行为,又能够做什么?箴言劝谏——有用吗?脱离国民党——共产党又会要他们吗?怪只怪他们下错了注——战争本来就是一场赌博。 <BR><BR>比起一九三七的绝望,一九四五年,大概不过只能用失望来形容。人们满心以为和平来了,没想到来的却是自己人和自己人打起来的消息。绝望是对于客观无法挽回的悲哀,而失望,却是主观对于希望彻彻底底地放弃。比起一九三七的抗日,一九四五的内战,似乎更让人心痛些。 <BR>不知有多少人在那样矛盾的年代里苟且偷生。又不知多出了多少兄弟反目,妻离子散。真的让人疑心,世界末日是不是来了。 <BR>那时的陆平,还算是幸运的。他在合适的时间明智地离开了国民党,又“恰好”碰到了共产党。看到这段的时候心里直呼电影就是电影。这样的运气真是世间少有。 <BR><BR>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在那个举国欢庆的日子之后,迎来的却是多事之秋。是个多事的秋天,也是个多事的时代。“秋”的双重含义,在这一年里仿佛发挥得淋漓尽致。 <BR>如果内战真的有它必然的理由和意义的话,那么在我的字典里就是两个字——多,事。 <BR><BR><BR>一九五四 <BR><BR><BR>这一年,电影里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后五年。 <BR>不知道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用意。我算了算,应该就是一九五四了。 <BR>比起前面的两个年份来说,这一年在历史上占的地位要渺小得多。这意味着,这一年要比前面两年和平顺利,也平凡得多。这样一个人们早已习惯了的幸福而又平凡的年份,并不需要什么旁注了。 <BR>在解决了生存和温饱问题之后,人们终于又开始了习以为常的儿女情长。爱情这种东西,大概本来也就是在和平幸福的年代,吃饱穿暖了才有使劲和资格去经营和拥有的。 <BR><BR>电影的最后,两个早已被锁定结局的人终于手牵手走到了一起。 <BR>伊人如故,只是青春不再,风情不再。 <BR>不过在那一年,这些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年轻时错过的终于可以弥补回来,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又或许经历了这许多曲折,两个人才会更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 <BR>“不经历沧海桑田,真爱怎么会浮现。” <BR><BR>电影的最后,陆平手中那个陪他经历千辛万苦都不曾丢弃的箱子,那个象征他是理发师的箱子,居然就那么被随意地丢在路边。空旷的小道上主人公的脚步渐行渐远。 <BR>和平的年代,自然无法使人联想到世界末日。而那个只属于世界末日的理发师,也就这么在人们渐渐模糊的视线里消失了。 <BR>但愿世界末日真的永远都不会再来。 <BR><BR>电影的最后,看着那个仿佛是命运使者的箱子,看着幸福而又沧桑的主人公,忽然开始想想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白。 <BR>想起一句最近很喜欢的话。一句和爱情一样,是只属于和平而又平凡的年代的话。 <BR>等到时间都看透,请你回到我的身边,让我陪你看,细水长流。 <BR></TD></TR></TABLE></TD></TR>
<TR>
<TD height=17></TD>
<TD></TD></TR>
<TR>
<TD height=17></TD>
<TD align=left>
<P>作者: <a href="http://passport.baidu.com/?detail&aid=6&default_tab=1&un=ForgetRemember" target="_blank" ><FONT color=#261cdc>ForgetRemember</FONT></A></P>
<P>转址百度理发师吧<a href="http://post.baidu.com/f?kz=118222439" target="_blank" >http://post.baidu.com/f?kz=118222439</A></P></TD></TR></TAB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