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27|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地震面前,为建筑“保驾护航”

[复制链接]

40

主题

0

好友

2572

积分

点数
2297 点
帖子
2374
注册时间
2004-8-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1 14: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这些天来牵动了社会各界无数人的心。5月16日下午1时,一支由同济大学各相关专业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优秀学生组成的“抗震救灾专业技术志愿服务队”成立。6位土木工程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作为国家建设部派出的“房屋应急评估专家组”,担当此次“志愿服务队”的先遣部队,在当天下午就火速启程赶赴救灾第一线,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抗震救灾提供智力支援。当天带队的就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所长吕西林教授。

    1  自带帐篷深入地震灾区

    在出发前一天15日的晚上,吕教授在百忙中接受了笔者的电话采访。当时他并不知晓第二天自己就将奔赴四川。16日下午3时,笔者又一次拨通了吕教授的电话,这时的他已经坐上了车,在前往机场的路上。他说:“我虽然50多岁了,但我觉得还年轻,要到第一线去!”

    据了解,这支“6人专家组”除了负责土木工程结构抗震的吕西林教授外,还有桥梁抗震专家李建中、地质工程专家唐益群、房屋检测专家李翔、生命线工程专家刘威和房屋抗震专家任晓崧。他们从浦东机场乘坐飞机到达成都后,将接受国家建设部和四川省建设厅的总体安排,直接深入到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临行前,按照建设部要求,每个人还都自带了帐篷。

    问:到灾区现场后主要负责哪方面工作?吕教授说:“前期主要是对开裂的房屋进行评定,对它们的安全性迅速作出判断。因为地震之后灾民对于开裂的房屋会心生恐慌,不敢再入住。对于其中能居住的房屋,我们可能先住进去,帮助老百姓对房屋重建信心。有了专家快速及时的技术指导,救灾的速度和效率将大大提高。”而后期,专家还将对在地震中倒塌的房屋进行震害调查,分析倒塌的原因,研究倒塌的过程。“地震是不可避免的。但发生在不同的地区,导致人员伤亡的情况会很不一样。我们这次地震发生在山区,倒塌的房屋基本上都是旧房、民房和学校建筑,还遇到了山体滑坡的问题。如果是发生在美国、日本,一是当地人口比较少,还有一点是在那些国家城市和农村没有差距,所以可能受灾的程度就会减轻很多。”

    2  唐山地震引出抗震之路

    从别人口中得知,吕西林不仅是长江学者,其实还是同济的第一位博士——“82级结构工程博士生”。从1979年考上同济大学的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时起,他就一直与“土木工程抗震防灾”打着交道,算下来,有将近30年的工夫了。问起他当初怎么会选择抗震这个研究方向的,他说:“这源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对我的触动。”唐山大地震发生的时候,他正在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上大二,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地震那天,西安也有明显震感。只记得当天晚上有人大喊“地震了”,大家全跑下了楼。而之后学校为了避免地震再次发生,统一安排,让学生们将床搬到了远离宿舍的操场上。“那时候我们的床都是上下铺的,每一架床就用一块布幔围一下,男生一个区域,女生一个区域,大家都躺在操场上,有点露营的感觉。不过当时对地震并不理解是怎么回事,只是听说很多房子倒塌了,死了很多人,觉得地震非常危险。”这件事让他一直记忆犹新。所以,在选择硕士的研究方向时,他便选择了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方向。

    3  为重大工程做抗震试验

    确保一个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是设计时必须首先追求的目标。对于极具破坏性的灾害来说,防范胜于一切。工程防灾,已成为推动土木工程学科持续发展的巨大原动力。同济大学的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在吕教授的带领下,对高层建筑的抗震控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建立了结构的多种分析方法和计算模型,提出了多种有效改善建筑抗震性能的方法,为工程设计和相关的国家设计规范的制定直接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实验室前有一片空地,竖着十几个等比例缩小的建筑模型。其中有我们熟悉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世茂滨江花园等。来到这里,好像不知不觉走进了“锦绣中华”里的微缩景观区。原来,研究所为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做过抗震性能研究,做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一般需要制作一个小比例的缩尺模型,模型通常是用微粒混凝土和镀锌铁丝制作的。而研究结束后,模型就被搬放到了这里,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景观。

    比如研究所曾为目前世界上结构主体最高的建筑物、高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做过抗震试验与理论分析。该大厦的高度和高宽比远远超过了规范限值,且结构竖向变化较大,筒体多次转换,多重结构体系混用,属于特别复杂的超高层结构体系,也是在国际上首次采用的新型结构体系。“做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时,将模型放到振动台上,模拟地震的情况,来考察建筑的抗震性能。”也就是使用这个振动台,研究所还为上海大剧院、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候机楼、秦山核电站、田湾核电站等重大工程做过抗震试验。据统计,它可谓“世界上最繁忙的振动台”之一,到目前为止已做过600多项试验。

    说起在此次地震中上海中心城区的高楼振动一事,吕教授说:“在高层建筑设计时,已经考虑了振动的因素,所以振动对结构的影响不大。东方明珠电视塔在2005年台风来袭的时候,顶尖振动最大幅度达到了90厘米,但台风过后仍安然无恙。其实振动说明建筑对地震比较敏感。”吕教授还告诉笔者,“即使是把金茂大厦这样的建筑放在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它也不会倒塌,最多只是玻璃幕墙倒下来。”

    4  积极开发抗震防灾技术

    “上海的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新造的楼房都应符合这个标准。”那么对于一些年代长远的老房子,有什么补救措施?吕教授说:“因为设防标准会根据时间变化而提高,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造的房子的设防标准和现在的肯定不一样。能做的,就是对老房子的结构进行加固。在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将此动作叫作‘补强’。比如柱子断面比较小的,再套上一圈,就像帮它再穿件茄克一样;原来这里没有墙的,就再加上一堵墙。不过,别小看外滩的保护建筑,它们的抗震能力很好,当时建造时因为技术不发达,所以在设计上比较保守,墙很厚,厚度要达到50厘米,柱子也很粗,并且建筑大多不高。”

    自1994年起,吕教授就带领着课题组,致力于开发新型的抗震防灾技术。走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楼的楼梯上,常会有人仰着头问:那拐角处贴着墙面、顶着天花板的“人字形灰色结构”是干什么的?这正是研究所专家的得意之作:将橡胶、油阻尼器这两大减震设备创造性地连在一起,不仅能令大楼抵抗住相当于6至7级强震的冲击,而且施工较传统方法更为简易。这一“消能减震支撑体系”获得了国家专利。当年上海港汇广场商务办公楼的加固就使用了这一技术。

    研究所还有另一个新型减震专利——组合隔震支座。隔震支座是由两种支座组合而成,一种是用橡胶、钢板组成的叠层橡胶支座,另一种是由钢板做成的滑板支座。形象点说,隔震支座就相当于一层垫子,一般厚度不会超过1米。通常是加在建筑的底部,接近或低于地面的地方。有了这个,地震的时候,就可以让支座消能减震、受力变形,但是支座上的建筑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而且在遭遇大地震后,支座还能进行更换,不会影响到建筑。上海国际赛车场有一个重约10000吨的“大屋盖”,由四个巨型的砼柱支撑。在柱顶上,就运用了这个隔震支座,这样就解决了大震下的结构安全问题。

40

主题

0

好友

2572

积分

点数
2297 点
帖子
2374
注册时间
2004-8-28
2#
发表于 2008-5-21 14:15 |只看该作者 |亮它

北京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四川汶川地震成为举国上下共同关注的事,其中建筑物防震则成为目前普通购房者广泛讨论的话题。昨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个相关建筑专家指出,北京各类建筑设计,都有非常专业的规范,北京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严格按照国家建筑物抗震要求标准建筑的房屋是可以抗震的。   

  北京各区抗震烈度为7度以上

  据了解,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我国对城市建筑的抗震标准进行了严格规范。北京华生九州建筑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建筑师冯国亮表示,我国针对不同类型建筑规定了严格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比如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场地和地基的选择、规划、防震结构方案、结构的整体性、减轻建筑物自重等方面,都做了系统的规范。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的新建房基本上都具有防震、抗震等能力。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我国在2001年,国家就颁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根据规定,所有正规建筑物必须按照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以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标。“建筑抗震设防是以‘烈度’作为基本单位,我国把地震烈度分为12度来表示,其中相对应的建筑的防震措施主要应用于6度至10度地区。按照该设计规范,北京多数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只有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抗震烈度为7度。”冯国亮指出。   

  “通常,建筑对防震设防都有具体的等级要求,建筑工程设计都按严格的规范等级进行。对于一些新建筑来讲,应该有比较良好的措施。”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副总工程师刘东卫表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教授王受之通过MSN接受记者采访,他在回复中明确表示,建筑是可以抗震的,通过建筑设计抗震还是减少伤亡和损失的重要方法。   

  折除承重墙会降低房屋防震功能   

  昨日,多数建筑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建筑物能否抗震,除了国家影响的规划设计标准制约外,还受到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立面布置、建筑造型、建筑质量综合性因素的影响,不能单独以某类建筑类型来判定其防震抗震的能力。   

  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开发商的工程质量是很难通过普通的感觉感知的,从非专业角度的判断,首先要看结构。住宅的结构类型主要是以其承重结构所用材料来划分的,目前常见的住宅结构有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据介绍,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是黏土砖和小部分钢筋混凝土构件,只适用于多层住宅,它的优点是造价低,保温、隔热性能好,便于施工。缺点是房屋开间、进深受限制,室内格局一般不能改变,墙体结构占据空间过多。钢筋混凝土结构适用于中高层住宅,其中高层住宅以全现浇剪力墙结构为佳,多层或小高层、高层住宅常用的有框架结构、大模结构、大板结构等。总体说来,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好,整体性强,耐久性能好。   

  其次则是要看建筑质量,也就是说住宅抗震性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建材质量的好坏,以及承重结构的连接形式、施工质量和地基的状态。购房者必须认真审阅商品住宅楼的《住宅质量保证书》、《质检合格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等相关证件来考察住宅楼的质量。   

  “一般来说,剪力墙结构承重能力更强,比一般结构更稳固安全。”冯国亮指出,目前很难单独来判断哪个建筑的防震能力强,因为一个建筑的防震能力是综合因素制约的结果。此外,冯国亮表示,现在多数购房者装修时喜欢随意拆墙,改变室内的结构,这样会使整幢楼房抗震性能减弱,“一定不要轻易改变房子的结构,尤其是不能拆除承重墙,这样不但缩短了房屋的使用寿命,也降低了楼房防震功能。”冯国亮这样指出。

26

主题

0

好友

1695

积分

点数
1791 点
帖子
1666
注册时间
2008-4-29
3#
发表于 2008-5-21 14:18 |只看该作者 |亮它
好長的文章的
現在慢慢讀了
喜歡你﹐認識你是我最开心的選擇。你是最棒的﹐我會永遠支持你的。

28

主题

0

好友

1743

积分

点数
1684 点
帖子
1585
注册时间
2007-11-21
4#
发表于 2008-5-21 15:04 |只看该作者 |亮它
一位老大爷激动的拉着鲁豫的手.....说:这是我们的下一代啊......那一刻好酸......
sg要建希望小学务必找有经验有责任心的人做监工哦......
生命,如一串串肥皂泡,当扬起接受阳光洗礼的一刻,闪光!

40

主题

0

好友

2572

积分

点数
2297 点
帖子
2374
注册时间
2004-8-28
5#
发表于 2008-5-21 16:08 |只看该作者 |亮它
目前常见的住宅结构有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据介绍,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是黏土砖和小部分钢筋混凝土构件,只适用于多层住宅,它的优点是造价低,保温、隔热性能好,便于施工。
------------------------------

砖混结构和用预制板做楼板的建筑物抗震能力是最差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抗震能力比较好,现时的建筑设计基本上是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防震抗震。据说,当年唐山大地震中伤亡惨重就是因为当时大多数倒塌的房屋是砖混结构,用预制板做楼板曾被喻为是棺材板。

自唐山大地震之后,国家对城市建筑的抗震标准进行了严格规范。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未开始,我见过的正规的建筑设计图纸中很少采用砖混结构,很少用预制板作为楼板。广东这边的建筑物基本上是标明抗震强度的等级,全部是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的。楼板是现浇钢筋混凝土。

很不幸地,这次在汶川大地震中,人们见到倒塌的房屋很多是砖混结构,有些还见到现场有预制的楼板。而且这些倒塌的房屋建造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呢。很难明白,当时建房时,从建筑图纸到建筑物的建成验收是如何审核过关的。

712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点数
8727 点
帖子
9115
注册时间
2004-3-12
6#
发表于 2008-5-21 16:25 |只看该作者 |亮它

回复 #5 eva 的帖子

eva是专业人士?
对预制板有印象,住过,顶楼,还沿着预制板缝漏雨,不过真的城市里面早就消失了。
还想问问,粉碎性的倒塌,是因为什么呢,水泥出了问题么?

40

主题

0

好友

2572

积分

点数
2297 点
帖子
2374
注册时间
2004-8-28
7#
发表于 2008-5-21 18:08 |只看该作者 |亮它
原帖由 半个月亮 于 2008-5-21 16:25 发表
eva是专业人士?
对预制板有印象,住过,顶楼,还沿着预制板缝漏雨,不过真的城市里面早就消失了。
还想问问,粉碎性的倒塌,是因为什么呢,水泥出了问题么?


我是在建筑公司里任职。所以对土木建筑工程比较了解。

造成粉碎性的倒塌因素有很多,与建筑物的结构、原材料的质量、抗震能力都有关系。因为砖混结构的建筑物抗震能力很低,砖混结构的建筑物承重结构是楼板和砖墙,经受不住地震的摇晃、震动而很容易散架。框架结构的房子的承重结构是梁、板、柱,是用钢筋混凝土现浇联结成一体,抗震的能力比较好,经受得住地震的摇晃不会散架,顶多是塌墙或部分塌落或整体倾斜而已。

建筑物的浇注是用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的原材料是:钢筋、水泥、砂、石子等,如果这些原材料不合格,也会造成建筑物倒塌。例如李承鹏博客中提到的砂子含泥量和石子的针片状(扁平的石子)含量超过标准的话,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很大。建筑使用的是河砂,不能用海砂,海砂含盐分重,会腐蚀钢筋和混凝土,香港经常有报导有些旧楼的一大片混凝土剥落飞落街上,这就是以前使用海砂的后果。钢筋要使用大钢厂生产的国标材,小型钢厂生产的地产材大部分是不合格的,影响建筑物的质量。

看到电视上灾区现场一些房子被毁成一堆废墟,而旁边仍然屹立着一些裂了墙却不倒的房子,真是鲜明的对比。

[ 本帖最后由 eva 于 2008-5-21 20:35 编辑 ]

164

主题

0

好友

7716

积分

点数
8431 点
帖子
7063
注册时间
2006-5-15

Medal No.3

8#
发表于 2008-5-21 20:26 |只看该作者 |亮它
我听说现在建房如果预算不够首先砍掉的就是防震这一项,不知是不是真的?:funk:
陈坤,你是最棒的!!

40

主题

0

好友

2572

积分

点数
2297 点
帖子
2374
注册时间
2004-8-28
9#
发表于 2008-5-22 10:02 |只看该作者 |亮它
原帖由 芦苇 于 2008-5-21 20:26 发表
我听说现在建房如果预算不够首先砍掉的就是防震这一项,不知是不是真的?:funk:


国家根据不同省市不同地区的地质、人口密度颁布了各地区的抗震防震等级,隔一段时期调整一次。在城市建设中,没有设计人员有胆量敢冒风险降低防震等级。而且设计人员一般把安全系数设得高一些。至于建筑商在施工时有没有因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这就很难说得清了。

这次四川8级大地震的强度实在太厉害,建筑物的防震等级要在11至12度以上才能顶得住。以前的旧房子很多都没有防震设计,或者防震能力低抵不住地震的强度才会塌坍。

我所住的城市的防震等级是6至7度,可以抵挡4-5级的地震。

90

主题

0

好友

4587

积分

点数
4558 点
帖子
3992
注册时间
2007-2-11
10#
发表于 2008-5-22 10:13 |只看该作者 |亮它
说到防震, 雖然我身處的香港幸好沒有地震, 不过还是想香港的所有房子和大樓, 建築有避震的成份吗!
所以我们都常说, 如果香港万一发生不幸, 真的不堪设想!:L
很久沒上来, 就是因工作纏身, 請大家不要见怪 !我心也很內疚, 在此抱歉!!

712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点数
8727 点
帖子
9115
注册时间
2004-3-12
11#
发表于 2008-5-22 11:15 |只看该作者 |亮它
看到电视上灾区现场一些房子被毁成一堆废墟,而旁边仍然屹立着一些裂了墙却不倒的房子,真是鲜明的对比。
=========================================
谢谢eva解答。
很多时候都在想,只要房子坚持住,哪怕晚倒塌一分钟,很多人就有机会逃生了,叹息呀......

69

主题

0

好友

2300

积分

点数
2228 点
帖子
1968
注册时间
2007-1-1
12#
发表于 2008-5-22 11:19 |只看该作者 |亮它

回复 #10 esthertang 的帖子

http://appledaily.atnext.com/tem ... &art_id=6319394

2006年9月16日
中 港 專 家 研 究   擔 桿 島 風 險 高
香 港 受 7 級 大 地 震 威 脅

【 本 報 訊 】 鄰 近 香 港 的 擔 桿 島 海 域 前 日 發 生 黎 克 特 制 3.5 級 地 震 , 雖 未 對 本 港 造 成 損 害 , 但 有 本 港 學 者 及 內 地 研 究 均 指 出 , 擔 桿 島 及 華 南 地 區 的 斷 層 存 在 發 生 七 級 大 地 震 的 風 險 , 屆 時 香 港 難 免 會 受 波 及 。 理 工 大 學 的 地 震 模 擬 測 試 更 發 現 , 由 於 本 港 樓 宇 沒 有 抗 震 標 準 , 一 旦 發 生 七 級 大 地 震 , 樓 宇 將 遭 到 結 構 性 的 破 壞 , 其 中 遍 布 全 港 的 平 台 式 住 宅 建 築 設 計 , 及 上 下 不 對 稱 , 如 駐 港 解 放 軍 總 部 添 馬 艦 等 , 都 屬 地 震 高 危 建 築 物 。   記 者 : 麥 志 榮   陸 羽 平

理 工 大 學 土 木 及 結 構 工 程 學 系 講 座 教 授 周 錦 添 向 本 報 表 示 , 據 國 家 地 震 局 資 料 , 擔 桿 島 發 生 地 震 的 風 險 最 高 是 七 級 地 震 , 他 們 一 年 半 前 曾 前 往 擔 桿 島 考 察 斷 層 , 收 集 到 的 資 料 顯 示 該 處 斷 層 屬 活 躍 , 一 旦 擔 桿 島 發 生 七 級 地 震 , 香 港 一 定 受 波 及 。



平 台 式 建 築 物 屬 高 危
周 錦 添 較 早 前 以 一 座 按 照 本 港 建 築 標 準 建 造 的 20 層 高 樓 宇 做 模 型 , 進 行 地 震 模 擬 測 試 , 在 六 至 七 級 地 震 後 , 樓 宇 結 構 嚴 重 受 損 , 部 份 主 力 牆 出 現 無 可 復 修 的 裂 痕 , 對 樓 宇 內 的 居 民 相 信 也 有 一 定 危 險 。
他 說 , 本 港 有 兩 類 樓 宇 抗 震 能 力 較 弱 , 一 是 平 台 式 設 計 的 樓 宇 , 即 商 場 或 停 車 場 之 上 是 平 台 , 樓 宇 再 建 於 平 台 上 ; 另 一 類 是 不 對 稱 樓 宇 , 即 左 右 不 對 稱 如 L 型 及 U 型 樓 宇 , 或 上 下 不 對 稱 如 添 馬 艦 等 。 內 地 早 已 規 定 廣 州 及 深 圳 的 樓 宇 須 符 抗 震 標 準 , 澳 門 在 回 歸 前 也 加 入 建 築 防 震 指 標 , 香 港 建 築 物 條 例 跟 隨 英 國 , 是 中 國 唯 一 未 有 防 震 指 標 的 地 方 。
香 港 大 學 地 球 科 學 系 副 教 授 陳 龍 生 表 示 , 華 南 地 區 的 地 震 源 是 蓮 花 山 斷 裂 帶 , 平 均 每 200 年 會 有 一 次 七 級 大 地 震 , 斷 裂 帶 有 多 條 分 支 , 其 中 兩 條 最 接 近 香 港 , 一 條 就 是 日 前 的 震 源 , 位 於 香 港 以 南 的 海 豐 斷 層 , 由 海 豐 經 擔 桿 島 至 海 南 島 ; 另 一 條 位 於 香 港 以 北 的 深 圳 斷 層 , 由 於 兩 條 斷 層 發 生 大 地 震 次 數 甚 少 , 所 以 很 難 估 計 下 次 地 震 將 於 何 時 發 生 。
1918 年 汕 頭 發 生 六 至 七 級 地 震 , 本 港 亦 有 部 份 屋 宇 倒 塌 。
但 陳 龍 生 表 示 , 本 港 出 現 地 震 引 發 海 嘯 的 可 能 性 不 大 , 「 海 嘯 要 係 板 塊 垂 直 碰 撞 , 兼 且 位 於 深 海 海 床 先 會 發 生 , 但 香 港 附 近  震 央 多 位 於 陸 地 或 者 水 淺 的 海 床 , 板 塊 移 動 又 以 水 平 方 向 為 主 , 所 以 唔 符 合 大 型 海 嘯 產 生  特 徵 。 」



天 文 台 收 200 市 民 報 告
天 文 台 表 示 , 昨 晚 地 震 本 港 感 受 到 震 動 , 以 分 為 12 度 的 「 修 訂 麥 加 利 地 震 烈 度 」 計 算 , 只 有 4 度 , 強 度 相 等 於 令 懸 掛 的 物 件 擺 動 , 之 後 未 錄 得 有 餘 震 , 昨 晚 至 今 , 共 收 到 超 過 200 名 市 民 報 告 感 受 到 地 震 , 是 1979 年 以 來 最 多 市 民 報 告 的 一 次 。
屋 宇 署 表 示 , 未 收 到 有 樓 宇 受 損 報 告 ; 地 鐵 表 示 , 地 鐵 系 統 的 結 構 可 抵 禦 六 級 地 震 , 當 發 生 五 級 地 震 , 地 鐵 會 減 速 行 駛 , 六 級 地 震 更 會 暫 停 服 務 , 進 行 全 線 檢 查 。 據 天 文 台 的 資 料 , 本 港 的 行 車 天 橋 、 行 車 隧 道 及 行 人 隧 道 都 可 抵 受 震 動 烈 度 七 度 ( 等 於 令 人 站 立 也 有 困 難 的 震 動 ) , 本 港 的 水 塘 可 抵 受 烈 度 八 度 ( 等 於 部 份 建 築 會 損 毀 的 震 動 ) 。 本 港 樓 宇 雖 沒 有 防 震 標 準 , 但 法 例 規 定 所 有 樓 宇 必 須 可 抵 受 時 速 250 公 里 的 強 風 , 所 以 也 可 抵 受 烈 度 七 度 的 震 動 。



香港为非地震活跃区,个人认为不必过份担心

90

主题

0

好友

4587

积分

点数
4558 点
帖子
3992
注册时间
2007-2-11
13#
发表于 2008-5-22 11:31 |只看该作者 |亮它
谢谢ME
很久沒上来, 就是因工作纏身, 請大家不要见怪 !我心也很內疚, 在此抱歉!!

4

主题

0

好友

584

积分

点数
524 点
帖子
534
注册时间
2007-2-1
14#
发表于 2008-5-22 11:59 |只看该作者 |亮它
香港建樓標準很高,要受得起強風,[香港是會打颱風], 所以是安全的.

再説,香港不在地震帶上,算是幸福。。。

40

主题

0

好友

2572

积分

点数
2297 点
帖子
2374
注册时间
2004-8-28
15#
发表于 2008-5-22 15:57 |只看该作者 |亮它
2020年广东省房屋建筑基本能抗御6级地震

新华网广州5月17日电(杨进)记者了解到,广东省目前已经出台防震减灾规划,提出到2020年,广东省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同时,计划建立230个地震安全农居示范村。

    广东每隔100至300年发生一次7级左右地震

广东省陆地面积的60%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Ⅵ度,25%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担杆列岛、粤东、雷州半岛徐闻县南部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闽粤赣交界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粤桂琼交界地区又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研究分析表明,广东省及其附近海域每隔100~300年会发生一次7级左右地震、10~15年会发生一次6级左右地震、5~7年会发生一次5级左右地震。同时,广东省沿海又是我国最有可能遭受地震海啸袭击的地区之一。

  房屋抗震仍然面临挑战

    根据专家对强震活动轮回特征判断,我国大陆主要地震带可能已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时段,广东省的地震活动亦会进入相对活跃期。记者了解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各地对预防地震灾害方面都非常重视,1991年至1995年,广州市每年从市财政中拨出专款,重点对市属教学楼进行加固,1996年至2000年,广州市政府也对医院的医疗用房、门诊楼、放有检测设备的楼进行加固,但还有不少小学的教学楼以及未在加固范围内的学校、医院等防震能力有待加强。

广东省提出,2020年,广东省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珠江三角洲地区及沿海大中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记者了解到,到2010年,广东省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抗御地震综合能力。其中对建筑的抗震能力尤其重视。据介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100%达到地震烈度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目前广东城市大部分建筑都可抗6度的地震烈度,部分沿海城市的建筑是按可抗7~8度的地震烈度设计的。此外,城市重大工程和重要基础设施100%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40

主题

0

好友

2572

积分

点数
2297 点
帖子
2374
注册时间
2004-8-28
16#
发表于 2008-5-22 16:08 |只看该作者 |亮它
http://news.hexun.com/2008-05-15/105975202.html

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办总经理刘为民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国内的建筑物抗震标准在不同的省份、城市都有不同,一般分为6度、7度和8度。

  “比如山东、重庆等地都是按照6度标准建造,因为处在非地震带,所以抗震要求不高,而深圳是7度,北京、西安等地都是最高的8度。”刘为民称,中国海外的住宅开发都严格按照这些标准在执行。

  张利民解释,6度实际上就是没有设防的,有些地区历史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地震,所以不设防,而成都一直都有考虑抗震,目前是7度设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会员列表|陈坤同名网站(2004-3-9成立) ( 京ICP备202201996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304号 )

GMT+8, 2025-7-19 16:5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