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历
- 博士
- 血型
- A
- 自我介绍
- 放任心思 無限的飄載著我快樂妄想翻過重山 掠過海洋我世界沒有框框誰與我遠遠的漫步雲端在靠近太陽的地方住下能掩耳不聽那俗事喧囂要一種真正的自由自在
- 个人主页
- http://www.ichenkun.com
- 性别
- 女
- 分享
- 0
- 精华
- 43
- 积分
- 31501
- 主题
- 258
- 相册
- 0
- 好友
- 4
- 记录
- 0
- 日志
- 0
- UID
- 4704
- 阅读权限
- 200
- 听众数
- 0
- 收听数
- 0
- 真实姓名
- 小K
- 买家信用
 - 卖家信用
 - 最后登录
- 2024-9-15
- 在线时间
- 1480 小时
- 点数
- 11590 点
- 帖子
- 30259
- 注册时间
- 2004-4-7
- 点数
- 11590 点
- 帖子
- 30259
- 注册时间
- 2004-4-7
|
<P>淘博时看到的,大家可以了解下,也提到了句坤儿,所以转过来,就不放淘坤贴里了,因为不太恰当.嘿嘿</P>
<P>中国的“粉丝经济” <BR> <BR>2007-04-06 10:13:00 <BR> <BR>by 路卡<BR> <BR>"粉丝”现象之所以能和经济拉上关系,是因为当“粉丝”是要消费的。送偶像礼物,买偶像的正版作品,看偶像的演唱会等,无一不和消费有关。</P>
<P>“不花钱的粉丝是没有价值的粉丝”</P>
<P>最受中国OL们欢迎的偶像名单早已不再局限于梁朝伟这样的师奶杀手,她们中的许多开始疯狂爱上比自己还要年轻的漂亮男生,从阴柔中性的“好男儿”,到我型我 SHOW里的小酷哥,再到韩国SM和日本杰尼斯事务所旗下的偶像组合:送他们礼物,下载他们的节目视频,收集所有关于他们的杂志,买所有和他们有关的正版的产品。据曾去过那些选秀明星参赛时所住的房间的人描述,那里堆满了粉丝送来的礼物:从名牌服装、手机和PSP,再到限量发行的腕表和首饰……她们会声称 “不花钱的粉丝是没有价值的粉丝”,这样主动的消费精神,绝对是经纪公司和明星们求之不得的境界。</P>
<P>对这些疯狂的追星上班族,有个疑问难免会产生:她们付出金钱、付出时间、付出热情,又能得到些什么呢?如果说心仪国内偶像的还好些,起码还能时不时看到真人,满足一下与明星混个脸熟的虚荣心,如果偶像身在国外,连看次演唱会都得是飘洋过海的大动作!</P>
<P>重在精神回报</P>
<P>我的一位朋友前阵子就去了次日本,只为看心爱偶像的演唱会。旅行团包括她在内一共12名成员,全部是单身貌美的年轻女性。去日本的行程只包括一项内容,那就是看演唱会,上午一场,下午一场,看同一个人的演唱会,每天都是这个人!这个团在签证的时候很是遇到了一点麻烦,因为差点儿被误认为是别有目的的相亲团。我这位朋友曾是位“月光公主”,但自从定下去日本的行程之后就开始了每月只花500元人民币的超级节俭生活,两个月后终于成行,也算是为一个人一掷万金。值不值得?看她神采飞扬的脸就知道了。07年去日本的计划已被排上日程表,而充斥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烦恼,比如加班的烦人时光、老板同事的可恶嘴脸、碰不到好男人的焦虑……在这个大前提下可以统统被忽略——不过是工作、不过是赚钱而已嘛,而且生活中那些委琐男,又哪儿比得上我爱的那个男人那样光彩照人呢。这样一想,老是被父母念叨的单身问题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儿——在这个未婚大龄男女青年越来越多,大家越来越不快乐的年代,人总是要找点精神麻醉品让自己过得心安理得一些的。有人选择酒精、有人选择工作、有人选择恋爱又失恋……现在,越来越多的女人选择了追星,如此而已。</P>
<P>有人花钱,自然就会有人想要赚钱:在这个粉丝们自愿为偶像送上大把金钱与热情的年代(一位“玉米”OL承认,她每个月薪水的1/3以上,都用在了李宇春身上),假如不从他们身上赚点儿银子,简直是对中国商人的污辱。</P>
<P>许多闻所未闻的新兴职业,也就这么诞生了。</P>
<P>看CON旅行团</P>
<P>旅行社开辟了新线路。还是以我那位去日本看演唱会的朋友为例:她所参加的这个旅行团,就是一个看CON团(CON为CONCERT的简称)。团员全部以看演唱会为旅行目的,旅行社的旅行线路是根据演唱会场次的安排而设定的,只在演唱会空档时期适当安排购物插曲。</P>
<P>这样有别于传统旅行团的新型旅行线路,一开始还是受了粉丝们的启发:有粉丝通过网络自发地凑齐了一个团的人数,前去旅行社咨询办理出国手续的程序。旅行业里头脑灵光的人灵机一动,决定试试看这是否是条有潜力的新线路。而接下来的故事就更有趣了:带领这个团的导游被姑娘们一路熏陶,潜移默化之下竟也成了位粉丝。于是爱的力量超越一切,旅行社开始与各大粉丝论坛建立良好关系,决定有野心、有计划地将这项事业进行下去。看CON团今后究竟会不会继度假游、自助游之后成为又一种引人注目的旅行方式,答案现在还说不准,但据我目前听说的兴致勃勃计划明年出国看演唱会的人数,还真不少!</P>
<P>职业粉丝</P>
<P>这些肯花大价钱出国看偶像演唱会的人,当然是真心爱偶像的忠实粉丝。而与之同时,粉丝阵营里还存在另外一类人:他们姿态同样积极、表情同样真诚,可你若揪住其中一个细细盘问,他却可能对该位偶像的代表作都一问三不知。</P>
<P>没错,这就是“职业粉丝”了。顾名思义,职业粉丝,就是以“当粉丝”为职业的人。他可能对台上的那个人一无所知,但这并不妨碍他充满专业精神地尖叫、欢呼,甚至哭泣。雇佣职业粉丝的东家大多是经纪公司或唱片公司,而雇佣一位职业粉丝的价格,一般在100元左右,同时根据“现场表现”还有不同程度的报酬差别: “喉咙嘶哑50元,泪流满面100元,如果选手晋级,再加奖金”,这是《超级女声》比赛时某位超女后援团制订的薪水标准。当然上面说的都还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活儿,随着职业粉丝这门行业的蓬勃发展,在这门职业内部也逐渐分出了等级:初级的职业粉丝只负责在明星出现的场合举海报、喊名字,为明星造势造人气,基本上只能算体力活;中级的就有技术含量了,他们会去热门网站发帖子、为明星制作个人网页和博客,更进一步地扩大明星的影响力;至于最高级的,工作内容就更多了,他们与明星还有经纪公司都有紧密的联系,一道参与各种活动的举办,向那些加入粉丝团的粉丝收集会费。而他们自己的工资,很多时候就来自于这些会费的盈余。甚至连一些职业写手也混进了职业粉丝的圈子:先凭出色的文笔在粉丝中建立名气,然后顺势寻找出版社出关于偶像的传记。在如今几千册就能保本的图书市场,这样的传记通常首印量就在一万以上,几乎稳赚不赔。</P>
<P>粉丝经济产业链</P>
<P>还有人干脆把“职业粉丝”当成一项事业来做:曾经出现过一个名为“粉丝网”的网站。入驻网站的粉丝俱乐部如果排名靠前,网站就会免费给他们的明星送上玫瑰花。<STRONG>2006年,苏有朋、周笔畅、陈坤这些排名前十位的明星一共得到了4万多枝玫瑰花。在其中一张照片上,陈坤站在5000枝玫瑰花丛中,笑得很开心。</STRONG>粉丝网的CEO王吉鹏说:“粉丝是娱乐市场的消费终端。在掌控这一终端后,我们将在明星广告市场、与明星有关的无线业务等方面拥有优势。” 所以,谁都想争夺“粉丝”这块大大的蛋糕。甚至有的时候,连明星自己都不能免俗。吴彦祖自导自演的自传式小成本影片《四大天王》里,吴彦祖和几个朋友一起组成的乐队第一次去上海演出,人生地不熟,经纪人决定带几个职业粉丝过去撑场面,遭到了大家义愤辞严的反对:“怎么能做假呢!”可是一回头,他们中的一个就忍不住偷偷打听:“多少钱一个?帮我另外雇四个吧。对的,单独的!”</P>
<P>而接下来的镜头,相信你也猜到了:乐队在台上高歌,台下的粉丝高举荧光牌大声欢呼,那一位乐手的名字闪闪发光,格外闪亮。每个人都很高兴。毕竟,这是注意力经济的时代。<BR> <BR> <a href="http://blog.sina.com.cn/u/4c82e05d010008d7" target="_blank" >http://blog.sina.com.cn/u/4c82e05d010008d7</A></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