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历
- 其它
- 血型
- AB
- 自我介绍
- 过去不可以复制,未来是不可以期待,现在是最真实的。
- 个人主页
- 性别
- 女
- 分享
- 0
- 精华
- 15
- 积分
- 3646
- 主题
- 120
- 相册
- 0
- 好友
- 0
- 记录
- 0
- 日志
- 0
- UID
- 13846
- 阅读权限
- 200
- 听众数
- 0
- 收听数
- 0
- 买家信用
 - 卖家信用
 - 最后登录
- 2025-4-17
- 在线时间
- 5120 小时
- 点数
- 6473 点
- 帖子
- 2232
- 注册时间
- 2007-4-2
- 点数
- 6473 点
- 帖子
- 2232
- 注册时间
- 2007-4-2
|
本帖最后由 dream 于 2016-4-19 14:43 编辑
[Boss Style 臻品 (10月号)] 陈坤 做自己灵魂的统帅 (仅是电子版截图)
陈坤:做自己灵魂的统帅 做自己靈魂的統帥
他是一个你不会陌生的演员,从九五年离开重庆到北京,在十几年之间,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的角色。从含蓄内敛到文艺清新,从江湖痞气到阴柔鬼魅,从险恶反派到正气凛然,闯出了自己一番事业,他多元化的表演,深受不同风格的导演喜爱,成为中国炙手可热的男明星。在拿到电影百花奖最佳最佳男演员奖后,他曾经感慨的说:“我们的时代到了”。他——就是陈坤!
十年寒窗无人问
单纯作为演员的陈坤,在姜文导演《让子弹飞》后,在演绎上面一发不可收拾。从张之亮导滨的《肩上蝶》到徐克导演的《龙门飞甲》,从史诗大片《建党伟业》到人物传记《钱学森》,从现代爱情戏《幸福额度》到古装爱情大片《画皮二》,陈坤的确抓住了“他们的时代”并奋力向上。周恩来、植物学家、富二代、土匪到独挑李连杰的大反派,陈坤的多面性在银幕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可是就在十多年以前,几乎没人关注过这个和其他三个人蜗居在东方歌舞团里的十九岁的他。而这种状况对于当时的他似乎是比以前好多了,就在这之前,因为家里太贫穷,只能在重庆做服务员的他,三兄弟和父母,一家五口都挤在二十几个平方的房间里。
那时或许是因为太年轻,生活上的困苦在陈坤看来一点也算不了什么,可是在一天到晚雾锁的重庆,难得见到阳光,他决定单人匹马去首都,他还清清楚楚的记得,那天是六月四号,阳光特别好。
陈坤考入了东方歌舞团,四个人同住在小房间。当时年轻人的梦想很简单,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都不会恐惧,因为未来什么都可能发生,什么都快乐。在不同的角度上审视,他来到北京,好比重生,开始了新的人生。
直到在东方歌舞团呆了一年,有个同事拉他一起去考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陈坤依然记得当时的场景,没带钱,那六十元还是同事借他的,结果他没考上。陈坤是最后一个报名,却考取了。一直到今天他都不觉得这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事,像是突然来的一场际遇。
毕业后他开始接拍电视剧,一直拍一直心里翻腾,觉得自己不适合当演员。曾经学过画画的他,梦想是做个室内设计师,他考取了斯德哥尔摩的设计学院,但是由于北欧不允许打工,朋友劝他走之前先赚一些——在那里学费不用钱,总是要生活的,他不得不接了另一部电视剧。把钱一半给家人,剩下一半留给了自己。
后来又有人问他,要不要再接一部戏,他就又接了《巴尔扎克的小裁缝》,签了约后,电影挪后开拍,他去不了欧洲。刚巧电视剧开始播映,有人开始关注他,有人向他提出了邀约,也就一直留下来拍戏。后来他说:“年轻的时候,那种出名所带来的极大的虚心,特别容易被点燃。”
一举成名天下知
从《像雾像雨又像风》到《金粉世家》,陈坤声名大震,钱也是纷至沓来。生活条件越来越宽裕,能够买得起房子,把一家人接来北京住。但生活上突如其来的改变,让陈坤内心深处有些措手不及。他在公共场合曾说过,“也许是以前生活的水平太低了,突然名利都有了,变成好像暴发户,怕自己承担不了,死得特别早。”
自从有了这个奇怪的观念后,心态也随之变化,有很多时候他发现自己演不了戏了,虽然他依然是导演们眼中收视的保障。“想赢怕输的心态都会有的,修佛和打坐帮了我很多,让我更注重内心的成长。”后来在解决了心态问题后,陈坤坦然的说。
《让子弹飞》是陈坤表演事业的一次飞跃,他用近乎楞头青的态度找姜文要来了胡万这么一个反派、一个配角。拍《让子弹飞》的时候,陈坤像打了鸡血一样,“我演戏其实真没什么方法,看到所有的事情,觉得都可以作用在表演上面,那个时候是最单纯的。姜文导演告诉我,你只要觉得可以这么演,就要充满信心,不要怀疑,它一定可以存在。这句话几乎帮我攻克了表演的一扇门。”陈坤说。
“在《让子弹飞》剧组,所有的演员都是很棒的,都在片场卯足了劲。我告诉自己,要拿出真本事,要拿出最好的可能性。”回忆起那段时间的感受,陈坤说,“你一定要很坦然地把自己扔在那个栏杆里面,就好像斗兽场,(摄影机一开)就开始对打了。”
胡万、蒋经国、雨化田,一连几个角色的亮相,都让陈坤获得了满堂彩。徐克表示,筹备《龙门飞甲》时,电影里正好有两个长相一样的角色,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陈坤,徐克觉得,陈坤有很多的可能性。尤其是演风里刀的时候,陈坤的表演有喜剧的节奏感。
这也坚定了他更虔诚的信佛,他在虚荣中觉察自己的内心,职业也给他修行的机会,尤其在生活上,他一直觉得就算有快乐也不要执着。每个人都追求快乐、高兴,不要痛苦,都想转换痛苦到快乐。陈坤曾经把自己放在框框内,他遵守佛教的戒律,他不吃牛肉,可以每周做三天八关斋戒,练瑜伽,八年时间把自己绷得紧紧的,后来他发现这样分外自在,反而更有定的力量。
后来陈坤客串张杨导演的新片《飞跃老人院》,他说,“看到那些老艺术家们,我就想:我们这群年轻演员还牛逼什么啊。”
《画皮2》的导演乌尔善说,陈坤很有进取心,他从一个外形、气质突出的偶像,逐渐转变成了一个有演技的实力派演员。用专业的话来讲,陈坤演戏走心,入戏很深,有一个内在的情感在角色里面。“演员有时候会利用演技来表演,把自己真实情感呈现出来的并不多。”乌尔善说,“陈坤的心地比较纯净,能用内心的体验去表演。他很真,所以可以打动你。只有坦然地对待自己的内心,展开自己的内心,才能获得真实的体验。如果一个演员本身内心是封闭的,从表演上可以看得出来。”
关爱他人用心行走
2010年他自立门户,成立公司当起了老板,出乎很多人意料。他为自己公司挑选的第一个项目,既不是投资电影,也与音乐文艺无关,而是一个公益活动项目——行走的力量。这项活动通过陈坤带领自愿者行走的方式,号召人们走出单调的生活,在行走中找寻正面的力量,并传播给他人,
“行走的力量”不捐钱,不筹款,而是提供一种方法,用行走这一形式,让人内心坚强。陈坤曾这样解释,“不能以随波逐流的方式来看问题。当我知道是在随波逐流的时候,可以选择随波逐流,或者不是,但是千万不要跟已经随波逐流的人谈观察随波逐流的态度。‘行走’不是我在拉你,是你自己拉你自己。每个人喝水,不是为了我喝,我不告诉你我喝的好还是不好,这叫主观意识强加于人。比如我觉得这个戏挺好的,我会说你去看吧,你看完了,我们再讨论。就像我喜欢的电影《成事在人》里讲述了曼德拉与一位橄榄球运动员之间发生的故事。曼德拉包容一切,从包容敌人开始。他有什么障碍?当别人认为阻碍你的东西,都不是问题的时候,你的障碍在哪里?我特别喜欢电影里的那首诗:无论命运之门多么狭窄;无论我将肩承怎样的责罚;我,是我命运的主宰;我,是我灵魂的统帅。”
出生于贫困,在名利场中爆发,又在得与失的焦虑中惶惶不可终日,最终通过心灵的探索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一切,这听上去似乎是只属于陈坤的极度个人化的体验,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未尝不是快速发展又心浮气躁的中国社会的缩影,好在更多的人已经开始了心灵的追求,重要的不是我们能够到达什么样的境界,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开始行走。
Q:当有一些媒体说“行走的力量”是一个公益活动的时候,可是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个人和一个小团队的修行,你能描述一下活动的意义吗?
A:首先他不是公益的,是心灵项目,是完全概念化的,因为对每个人内心来讲,就像喝水一样,每个人喝水冷暖自知,但是你不喝这杯水,没关系,你可以喝饮料,但当我把这杯水推荐给你喝,你喝过后就会感觉到这杯水对你的改变,这个走是一个形式,最主要核心是你要把你的内心找到,然后在这个点上作力,发力,改变,你一定可以找到属于你的人生。走并不是一个最重要的载体,只是通过这种外化的形式,让大家更容易的找到自己的内心。
Q: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时间的成本,这个世界有很多值得去做的事情,为什么非走不可呢,会不会有媒体质疑你的这场活动?
A:这个世上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应该做的,唯一的一件应该做的事情是要把你的心找到,让你回到你自己原本的样子,你再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意义,你才会觉得快乐,如果你没有找到你的内心,你觉得你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很多财富和名利的追求,到最后你发现不会带给你内心的快乐,所以才说人核心的本职是把心找到,对于很多不同的声音,我的反应是随便。
Q:是什么触动了你去发起这样的活动,去找寻自己的内心?
A:一天晚上,新周刊的创始人孙冕告诉我,抗战退伍老兵的生活极其贫困,就连温饱都得不到起码的保障。有的老人常年在灶台被烟熏火烤,眼皮都被熏红、外翻。我听了以后,一句话都没说,因为我不知道说些什么。后来,当我和孙冕一起来到了杭州富阳,看望抗战老兵。走进老兵家里,看到简陋的环境,听到老兵困顿的生活状况,我忍不住哭了出来,走了一路哭了一路,看了三位老人,哭了三次,我觉得自己特别浅薄,到了那儿,我就想,还追什么名,逐什么利啊!
Q:我关注到你还用“行走的力量”为平台为“大爱清尘”摇旗呐喊,连你的伙伴都说你是个内心安静,有大悲悯情怀的人,你对此怎么看?
A:我们每个人都在行走,但是无疑都是被重重的工作和名利包围的人,背着这样的包袱是走不远的,在这里,行走绝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应该是一种态度。
我还一直信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就能真切感受在自己身上发生的正面变化,我愿意分享这种变化,给更多需要改变的人,于是就有了“行走的力量”。希望人们通过行走,让内心坚强,追求更多心灵上的东西,那么多事情需要我帮忙,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太渺小,我恨自己帮不过来,有了这个活动,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Q:目前行走的力量已经到过了西藏和青海,下一站会是哪里?
A:在路上。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